李俊
1991年6月,由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鹤岗市文物部门同志组成的中俄过境淹没区文物普查队,对黑龙江右岸萝北延兴至绥滨两江汇合口进行了了文物普查,发现遗址、遗物点及墓葬26处,现将黑山岛遗址简报如下。
萝北、绥滨两县属鹤岗市辖区。萝北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小兴安岭东坡,三江平原西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都鲁河、鸭蛋河。绥滨县地处松花江注入黑龙江的汇合口处,亦属三江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多沼泽,平均海拨仅只78米,主要河流有蜿蜒河。
黑山岛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东3公里,黑龙江流域右岸耕地上,南距名山镇至肇兴公路300米,长350米,宽50米,地表暴露遗物非常丰富,采集文物标本74件,有陶片44件,石器30件。陶器有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夹砂黑褐陶。纹饰有附加堆纹、凸弦纹、圆坑纹和方格纹等。可辩器形有罐和碗两种,都是平底。石器有镞、刮削器、石核、石网坠和石片。
1、石器
石器有石镞、刮削器、石核、石网坠和石片。
石镞2件,可分两式:标本LMD:11,玛瑙石质,平面呈三角形,两侧刃呈内弧形,凹底,两面压制成形,断面呈菱形,尖部和两翼微残,长2.2、宽2、厚0.5厘米,;标本LMD:13,玛瑙石质,平面呈三角形,凹底,一侧平直,一侧内凹,两面压制成形,长1.6、宽1.2、厚0.4厘米。
刮削器4件可分两式,:标本LMD:32,蛋白石质,长条形刮削器,剖面呈三角形,打制,宽2.2、厚0.5厘米;标本LMD:10,玛瑙石质,圆头刮削器,一面扁平,另一面呈弧形,剖面呈三角形,加工痕迹明显,打制,长3、宽2、厚1厘米。石片刮削器,蛋白石质剥片,平面呈椭圆形,打击点明显,有有自然面,刃锋利。长3.6、宽2.2、厚0.4厘米。
石网坠4件,可分两式:标本LMD:37,河卵石质,长方形网坠,两面扁平,四侧加工有缺口,有两侧缺口因使用磨光,长7、宽4、厚0.8厘米;标本LMD:35,河卵石质,平面近式圆形,两侧加工有缺口,长5.2、宽5、厚0.5厘米。
石核2件,可分为2式:标本LMD:9,黑曜石质,圆形,两头有明显的打击点,多面留有打下石片后留下凸凹面,长6.5、宽5.5厚3厘米;标本LMD:8,蛋白石质,一侧有明显的锤击痕迹,长7.5、宽5、厚4厘米。
2、陶器
陶器有罐和碗两种。
敞口罐:标本LMD:3,夹砂黑褐陶,敞口,圆尖唇,唇壁较厚,质地坚硬,素面,手制;标本LMD:4,夹砂灰褐陶,敞口,尖唇,壁较厚,质地坚硬,素面,手制;标本LMD:27,夹砂灰褐陶,敞口,方唇,唇下饰有附加堆指捺纹,手制;标本LMD:6,夹砂红褐陶,敞口,圆唇,沿内饰有一周圆坑纹,陶质坚硬,手制。
高领直口罐:标本LMD:1,夹砂灰褐陶,质地坚硬粗糙,高领直口,方唇,唇边饰有花边状附加堆纹,颈部有一圆孔,颈下饰有一周方格纹,手制;标本LMD:21,夹砂灰褐陶,质地坚硬粗糙,高领直口,唇边饰有齿状纹,颈部饰有数周凹弦纹,手制;标本LMD:22,夹砂红褐陶,高领直口,方唇,唇下饰有附加堆齿状纹,颈部饰有数周方格纹,肩部饰有附加堆齿状花边纹,手制。
敛口碗3件,可分3式:标本LMD:7,夹砂红褐陶,敛口,圆唇,素面,陶质坚硬,手制;标本LMD:5,夹砂灰褐陶,方唇,敛口,唇内饰有指甲纹,陶质坚硬,手制;标本LMD:29,夹砂红褐陶,敛口,圆唇,唇下饰有凹弦纹,手制。
角状把手1件:标本LMD:19,夹砂灰褐陶,用手捏成,其一端做出一圆头与罐壁相连接,剖面呈椭圆形。
3、小结
黑山岛遗址地表暴露遗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两面压制而成的凹底石镞、长条刮削器、石核、石片和大量的石网坠。陶器以夹砂黑褐陶、夹砂灰褐、夹砂红褐和夹砂黄褐这主,器型有罐和碗。罐主要有直口罐和敞口罐。纹饰除表面外有附加堆纹、方格纹、圆坑纹、指夹纹、指捺纹和凹弦纹等,均手制。而陶角状把手则于滚兔岭文化中出土的陶罐的角状把手形制相同。从遗址中石器和陶器上的特点看,该遗址应属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黑山岛遗址位于萝北县名山镇黑龙江流域中下游右岸的台地上,可以说黑龙江利用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地产资源,生息繁衍了大批各个时期的古代先民,该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今后研究黑龙江地区及三江平源地区古雅代历史文化,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