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伟
[摘 要]纺织品文物是霉害的高危群体,霉菌对纺织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预防霉害的关键是控制霉菌发生的要素,纺织品文物霉害控制应是防治结合且偏重于防,在特殊条件下可以慎重采取干预性杀菌灭霉措施,且“治”后应当加“防”。
[关键词]纺织品文物;霉害;预防性控制
霉腐微生物分布极为广泛,堪称无孔不入,因此文物遭受霉腐的可能性普遍存在。霉腐微生物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最易发生的是霉菌,因此霉菌对文物的危害最大。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霉菌对纺织品文物有多方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将纺织品材料本身作为养分分解利用,满足生存需要,从而直接引起破坏;霉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使纺织品文物在酸性环境下加快劣变速度;霉菌在代访}过程中产生色素,会将织物表面污染,并因菌体本身堆积或自身产生的粘性物质,致使腐烂部位高度吸湿,变软,发潮,发粘,散发霉味;因霉菌是好氧微生物,能将一些有机物经三羟酸循环彻底的氧化,在此过程释放出的能量部分满足霉菌自身活动能量需求,其余将以热的形式散发,因而导致局部升温和湿度加大,进而促进霉菌生长繁殖,加快文物裂变速度,形成恶性循环。
在不计现代物理防治方法对专用仪器设备的特殊要求和化学灭霉方法对纺织品文物材质的潜在危害和灭霉失效期的前提下,其灭霉效果是很好的,但灭霉处理本身并不能彻底杜绝霉害后患,还需要处理后的科学预防管理,有些霉菌休眠期很长,可以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死亡,一旦遇到合适的生长环境或又有新的霉源感染,文物霉害便会卷土重来。对于纺织品文物霉害的防治,应是“防”字当先,防治结合,而不是以“治”代“防”。在了解霉菌生长习性和所必需生存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适宜的预防手段,就可最大限度的避免霉菌的危害。任何有助于避免或降低霉害发生几率的措施都属于文物霉害预防性控制的范畴,而了解霉菌生长繁殖条件即霉害发生的条件,是防霉的前提和要素。
霉菌生长的条件是有足够的营养基,足够高的湿度,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控制这些生长条件是预防和控制霉害的关键。以下这些要素中,得到控制得越多控制效果越理想,霉害发生的几率就越低。
1、水分
水分是霉菌最基本的生长要素,是霉菌所有生理生化反应的必需品,离开了水霉菌就无法生存。干燥不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环境干燥时霉菌细胞失水,细胞内盐分浓度增高或蛋白质变性,导致霉菌生命活动降低或死亡。霉菌能够生长出菌丝,伸展到空间吸收水分,在相对湿度高于70%时生长的较好,在相对湿度低于64%时任何霉菌都不能生存。因而控制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4%,是预防霉害发生的方法之一。
2、温度
温度是影响霉菌生存活性的另一重要因素。霉菌体内进行的所有反应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中很多反应都有酶参与,酶是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有机催化剂,各种酶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霉菌迅速生长繁殖的温度称为最适生长温度在25~32摄氏度之间。纺织品文物保存环境在至少低于25摄氏度以下,便可大大降低霉害发生的可能性。18~20摄氏度较为适宜纺织品文物的保存。
3、pH
一定的酸碱环境也是霉菌正常生长繁殖的必须条件。环境pH影响溶解度,营养物质的理化状态,氧化还原电位等霉菌的外环境。pH还会影响酶的形成、活力、代谢途径和细胞的透过性。霉菌喜欢在偏酸性的条件下生存,其最适pH为3.0~6.0。因而,纺织品文物表面偏酸性的污染物会增大霉害发生的几率。纺织品文物所用的包装和存放材料应为中性稳定材料,偏酸性材料会引发霉害,危及纺织品文物。
4、空气
空气是霉菌的生存条件之一。霉菌是专性好气菌,只有在空气或有氧的环境下才能生存。因而,将纺织品文物存放在无氧小环境中有利于避免霉害的发生。
5、强光
强光除了会对部分菌的激活起到作用外,还有一项问接的影响。在强光尤其是紫外线的作用下,纺织品文物材质的光老化加速,蛋白质长分子连被裂解成更易受霉菌侵害的短分子链。尤其是在高湿度的条件下,强光会加大纺织品文物被霉菌侵害的几率。因此,通过减少纺织品文物曝光时间,采取减少或防紫外线的措施,以及减少红外光的施加量都有助于纺织品文物防霉。
6、通风和清洁
在高湿环境下,当温度下降时,会产生凝结水现象。适当的洁净通风可以缓解这类现象,避免文物遭受损害。清洁工作也是减少霉害几率的重要方法,清洁间接的去除降落在纺织品文物表面的有可能作为霉菌营养源的有机物质,从而降低纺织品文物遭受霉害的可能。清洁工作同时还可以去除降落在纺织品文物表面的霉菌孢子,避免新的外来霉菌感染。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的对文物存放区之外的大环境进行控制调节,也是降低文物霉害的工作之一。
如何防霉:纺织品文物的防霉策略应该是建立在对防霉要素的充分理解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之上的。所有以预防性为宗旨的防霉措施都归属于霉害的预防性控制范畴。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避免或预防空气中传播的霉菌孢子降落到文物表面;避免文物保护中所使用的材料及与文物接触的材料被霉菌污染;避免激活和萌发霉菌孢子;避免文物区内任何植物生长;在处理或恢复已感染霉菌的文物时,尽量使用无菌技术或注意对环境、工具及材料进行消毒处理;所有过程注意霉菌监测;另外,还应杜绝水患和设计制定霉害应急措施并做好应急准备。
在掌握防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将现有工作条件和资源最大化地有效利用,精心管理,定期检查,就可以做到对大批纺织品文物最大限度的降低霉害发生的几率。通观纺织品文物防霉的几大要素,可见它们都跟文物的保存环境和保存、管理及使用相关。在专业的管理和保存条件下,也就是专业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条件下,霉菌是可以被最大限度的避免的。文物霉害应是防治结合且偏重于防,在紧急条件下可以慎重选择使用干预性杀菌灭霉方法,且“治”后必须加“防”。这一问题也突出了预防性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纺织品文物霉害预防性控制的前提下,就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干预性杀菌灭霉的工作量,且事半功倍,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