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试探

2014-11-24 04:04李浩
黑龙江史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贵州途径

[摘 要]贵州红色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这为贵州高校中国现代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充实现代史内容,而且可使中国现代史教学更具趣味性、地方性,使中国现代史教学更有实效。把贵州地方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课堂教学、通过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和课外历史教学活动。

[关键词]贵州;历史资源;途径

一、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贵州高校的生源状况需要学生掌握了解贵州地方历史文化

历史专业是高校教育中一个历史比较悠久、学科发展比较成熟的基础专业。这一专业在改革开发以前是比较受重视、比较热门的学科专业。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实行双轨制以后,历史专业因就业等影响,历史专业在有些学校开始收到冷落,有的学校限制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有的学校隔年招生、有的学校停招。

贵州省高校中招收历史专业学校不多,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并且每年每校招生人数不多,如以贵州民大为例,2010年招生25人,2011年27人,2012年50人,2013年49人。并且这些学生几乎全部是贵州本省的。除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稍好点外,其他学校也大概如此,从生源状况来看,贵州高校历史专业的绝大多数是贵州本地学生,并且这些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回家乡或在贵阳工作(除少部分从事公务员工作外,大部分是从事教学工作)。所以了解、掌握、研究、宣教贵州红色历史文化是贵州高校历史专业学生的重要责任之一。

(二)贵州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

近现代贵州红色历史资源丰富。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发生重大事件多、历时最长。红军走遍及贵州68个县(市、区),先后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黔北革命根据地、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革命根据地,留下了遵义会议、黎平会议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相关方面重视对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据统计,目前研究重点主要关注贵州红色旅游,而将贵州红色资源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融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等还重视不够。虽然部分高校亦重视贵州红色资源的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但关注的广度、深度还很不够,与贵州作为一个红色资源大省的情况不太相符,将贵州红色资源研究用于教学教育方面还远远不够,此凸显贵州红色资源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作为贵州高校近现代史教学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担当重任,应该把贵州红色历史资源研究视为中国现代史教学的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结合贵州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及培养要求,把贵州红色历史资源研究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及科研之中,以增强该课程教学可视性、生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从而使贵州高校中中国现代史教学更加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挖掘地方历史研究、有利于丰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二、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将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将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教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相关内容穿插贵州红色历史知识,以地方历史资料补充说明教材中内容。如在讲课过程中,可将相关的贵州红色历史资源中的人物传记、回忆录、历史图片、历史影视资料等与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结合起来讲解。下面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如,讲到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可以结合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林青等革命先烈的革命事迹,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建立、发展,红色革命组织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活动等等。有助于理解贵州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做出的牺牲、贡献,增强贵州各族人民归属感、凝聚力。

如讲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历史时。可以结合红军进入贵州后,贵州少数民族人民是如何支持、帮助红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艰苦奋斗的史实。贵州也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如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红二军、红四军在贵州活动过,有邓小平、张云逸、贺龙、任弼时、肖克、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战斗过、奋斗过,还有四渡赤水、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并有了长征以来第一次胜利——遵义大捷等重大战役或战斗。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完成了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中国工农红军足迹遍及全省60余个县、市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革命故事、革命事迹。结合贵州发生的革命战争与长征遗址,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历史选择,了解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讲授抗日战争历史,可向学生介绍贵州所拥有的反击侵略与抗战文化历史事实、历史故事。如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华战争中组织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豫湘桂战役。日军开始时气焰嚣张,占领了大片土地,甚至还打通了粤汉铁路。但是日寇最终被阻止于贵州的独山,再没能前进一步。独山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很少有的失而复得的地方,日军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然而在苗岭却成强弩之末。贵州不仅是中国抗战的后方,而且也是中缅公路的必经之地,成为盟军生死攸关的交通补给线。贵州还曾与“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两个令中华民族永世难忘的民族英雄,分别监禁在贵州的深山僻壤长达数年之久。

讲清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要让学生注意把“文革十年”与“文化大革命”区别开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文革十年”,此可以“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具体史实予以映证。等等。

将贵州红色历史资源引进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学实践,以教材和教学目的相结合为路径,联系当地红色历史资源进行分析。将贵州地方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采用讲授法、历史影视资料演示法、讨论法和专题讲座法,也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总而言之,在讲授中国现代史课程时,适当补充一些贵州地方红色历史资料,不仅可以充实、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使课程更具有地方特色、更具趣味性。

(二)将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毕业论文写作

根据学士学位的相关要求和为提高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每个本科生必需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单独完成一篇10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写出一篇合格的历史专业的学士毕业论文,老师必需让他们选好题,列出好的提纲,并能够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及行文谋篇等等。

根据本科生的特点,以及查找资料的方便。我们常常鼓励学生选择关于地方历史资源方面的题目,这样学生比较熟悉了解地方历史情况,也容易查找一些原始资料,并所花时间、精力及经费相对少些,学生也容易写出有新意、有创造性的东西来,而不是网上东抄西拼。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富有趣味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供有益尝试和思考。

(三)将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课外实践教学

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是中国现代史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将贵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应用到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上。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或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出观后感。贵州现代史事、史迹众多。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与国民党军队交战上百次、历时6年多,足迹遍及60个县境,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如转战黔桂边的红七军驻榕江县城的军部旧址;沿河土地湾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黎平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红军迂回转战“四渡赤水”中的娄山关战斗遗址;川黔滇省革命委员会的旧址等。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共贵州省工委和镇远地下党支部的旧址尚完整遗存;三都水族人民抗击日军的战斗遗址——石板寨,其抗敌的碉堡和敌人进攻时留下的弹痕,仍然保存着。此外,还有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和《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旧址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历史转学生开展历史课外教学与学习的教学点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去重温历史、研究历史。

实践表明,这种历史课外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历史田野调查、口述史调研等实践活动。如利用节假日或其他课余时间考察历史遗迹、访问老人记录其经历的重大事件,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伪,考究等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三、贵州红色历史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的意义

将贵州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为开展中国现代史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具体、趣味的素材,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应用好贵州红色历史资源对于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教学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方式

到现在为止,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各高校课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全国权威、观点和史实都比较统一的历史教材。这些该教材具有高度概括、凝练性和权威性,所涉内容时间、地域跨度大,事件繁杂,而课程教学的学时比较少,不能够让学生们全面详细地了解教材内容,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因时间问题,顾此失彼,常常使教学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辅之以贵州红色历史资源,可以为教学内容增加大量具体、鲜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历史故事、历史事实等,可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二)可增强教学生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合地方历史资源开展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那些与自己家乡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亲切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尤其将地方历史资源融入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把历史理论与具体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丰富学生的历史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并且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教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启迪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而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吉庆.中国近代史[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1.

[2]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玮琪.贵州省情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贵州历史文化资源[EB],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地方志.http://apply.gzgov.gov.cn/dfz/ShowNews.aspx?NewsID=3964,2010年10月18日.

作者简介:李浩(1976-),男,湖南隆回人,博士,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贵州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