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阳
[摘 要]数字资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首先介绍了数字资源的评价指标,然后阐述了提高数字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数字资源;评价;利用
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采购和自建的,存储在磁盘、光盘或网络设备中的数字形式的文献资源[1]。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主要使用四种类型的数字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二次文献数据库以及其它数据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由于数字资源具有使用方便和检索迅速的优势,因此高校师生们逐渐地接受了数字资源这种新生事物。数字资源与传统纸质文献的区别如下[2]:(1)读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快速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数字文献。同一篇数字文献可以供多个用户共享使用,因此数字文献具备较高的使用率。(2)数字资源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此外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维护。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空间和人力为读者开展更多的个性化特色服务。(3)数字资源提供商可以提供访问统计报表,从访问时间、文献下载量以及访问的IP地址等多个角度评价各种数字资源。通过这些统计报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全面地了解数字资源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增强了数字资源采购的科学性。
虽然和纸质资源相比数字资源拥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在高校的电子阅览室中,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却不太理想。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数字资源的绩效评价工作,然后根据本校的资金情况和读者的阅读需求有选择地引进数字资源。
1数字资源评价
在传统意义下,图书馆馆员利用数量、质量、结构和利用率四项来评价纸质文献资源。纸质资源评价涉及的评价指标较少,指标的数值容易获得。而数字资源的评价则要复杂得多,既要考虑资源内容,还要考虑资源组织、检索界面的直观性以及资源的可获得性等一系列评价指标。总体来说,数字资源评价涉及以下一些评价指标[3]:
1.1资源内容。指数据库所收录数字文献的基本内容,用来评价数据库收录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重复率以及时效性,能否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往往是图书馆采购数据库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个指标包含四个部分:
1.1.1收录情况。指数据库覆盖文献的领域、数量以及特色专业等,用来评价数据库覆盖文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这一指标可以细分为学校专业覆盖率、学校重点学科覆盖率、全文数据的比重、期刊覆盖率以及收录内容时间跨度等。
1.1.2收录内容的权威性。指数据库中覆盖文献的学术背景,用来评价数据库内容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可细分为数据库中覆盖文献被SCI、EI、ISTP和SSCI收录的比例、中文核心期刊覆盖率以及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等。
1.1.3收录内容的时效性。数据库中包含数字文献更新得越频繁,收录内容的时效性就越强。一般而言,数据库能够达到日更新或周更新的水平。
1.1.4数据来源。以数据库中包含的数字文献是否来自于权威的学术机构或专业研究院所为评价标准,来确定该数据库的学术水平。
1.2系统检索功能。检索界面是否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是否提供多种文献检索方法以及检索结果处理是否得当等。
1.3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通常以读者访问次数、检索内容的查全率、读者下载数量、使用流量、并发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满意度等作为评估利用情况的指标。
1.4数字资源的经济性。在信息数字化的条件下,高校图书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购置和维护数字资源,这样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就有必要评价数字资源的经费投入和效果产出问题。它涉及到数字资源的价格和与其关联的其它经费投入。例如:数据库价格、数据库年涨价幅度、读者人均服务成本、单篇文献使用成本、硬件购置成本、数据库平均服务成本以及收益核算(主要从对用户的影响水平和对学科建设的推动程度来评估)。
1.5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效果是评价数据库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售后服务包括数据库访问故障的响应时间以及是否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维护等,这些都会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利用数字资源的效果。这个评价指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5.1信息传递手段。目前主流数据库生产商提供的主要包括国际互联网、DI专线以及镜像服务器等。
1.5.2信息访问方式。主要有IP地址限制,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两种方式。
1.5.3非法下载限制。为了保护数字文献的知识产权,数据库提供商有必要严格地限制未获得授权的下载行为。同时,非法下载限制也是评价数据库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数据库提供商应该提供必要的手段协助高校图书馆控制非法下载的行为。
2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资源的利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资源的应用效果不太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学校图书馆方面的原因,数字资源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以及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高;也有读者方面的原因,学生们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差以及学生们不习惯深度阅读等[4]。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笔者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查阅数字文献的情况比较熟悉。为了切实地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整合有限的数字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支持读者的跨库检索,以提高读者的文献检索效率。进一步地整合有限的数字资源,例如在数字文献检索界面上将电子期刊的名字按照英文大写字母顺序排列,构建特色学科数字文献数据库,把大型的综合数据库按专业拆分归类,促进数字资源组织的规范化。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加强对数字文献的有效管理。
2.2开通校外合法用户访问权限。由于采用IP地址控制的管理方式,校园区域外的用户往往无法访问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为了方便校外的师生访问这些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采用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技术可以实现校外合法用户对校内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2.3校园网络设备的及时维护。定期地开展服务器的维护工作,方便广大读者能够全天候地服务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电子阅览室为广大读者集中地访问馆藏数字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图书馆馆员应该加强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保证读者正常地使用计算机。例如,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在网络病毒集中爆发的时候,采取技术手段对每台计算机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应该及时地更换鼠标和键盘等易损硬件,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2.4加强宣传力度。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而言,数字文献资源的确属于新生事物。他们普遍地利用百度和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而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通常具备更高的学术价值。高校图书馆应该广泛地开展数字文献资源的宣传活动,使大一新生们了解数字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进行数字文献检索的兴趣;通过校园的网络,向广大的读者们详细地介绍引进数字资源的覆盖专业和检索方法;通过举办数字文献检索知识竞赛,在广大读者中掀起使用数字资源数据库的热潮。
2.5培养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馆员不但应该具有图书馆学知识和外语知识,还应该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地开展数字文献检索服务。对于馆藏的数字文献资源,图书馆馆员要了解这些资源的基本情况,探索各种数字文献检索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加以灵活地应用。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才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文献检索服务。此外,图书馆馆员还应该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数字文献检索服务。
2.6用户培训。为大一新生开设信息检索选修课,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向学生们形象地介绍数字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加大数字资源检索课程的上机学时,使学生达到理论结合实际,逐步地适应数字资源检索的检索方式。同时,布置适量的信息检索课程的课后作业,掌握学生们的信息检索经验和心得。此外通过在学校定期地开展数字资源专题讲座,全面系统地介绍引进数字资源的专业特色、组织结构和检索方法,使广大读者们掌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应该集中有限的经费,科学地评价数字文献资源,采购符合广大读者需求的数字资源,进一步地推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应该努力探索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的途径,更好地发挥数字资源的优势,为广大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颜昌茂.信息时代的数字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甘肃科技,2013(03):81-83.
[2]毕朝晖,王慧,刘星星.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11):15-17.
[3]薄平平.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与整合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121-122.
[4]余鹏彦.数字资源评价的可视化研究与应用[J].现代情报,2011(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