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玲
这是一个品牌的时代,品牌的效应无处不在,作为公共文化架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也不能例外。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临时展览品牌,其效果事半功倍。
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临时展览,扩大一个博物馆在城市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要靠临时展览的品牌。
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实行免费开放后,人们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和兴趣高涨,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博物馆在展览内容和展示技术方面缺乏创新。随着人们新奇感的消失,难免有再度门庭冷落。策划和打造周期短、选题灵活、时效期强的临时展览在博物馆的工作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突破原有的机制和传统的尘封依旧的观念,黑龙江省博物馆经过大胆尝试,重视品牌效应,在实践中探索办展新路子,成功打造出一系列名誉省内外的临时品牌展览。
自2009年黑龙江省博物馆确定了“天天免费开放、月月推陈出新、年年科学发展”的办馆理念,打破了因循陈规的思维定式,勇于创新,贴近民生,想观众所想。“咱们的博物馆”的明确定位,使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真正落到实处。临时展览牵引着百姓的心,博物馆一步步从曲高和寡的象牙塔中走出来。
我们立足于本馆的馆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办展。先后成功打造了四个展览品牌。即“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民俗展”、“中小学生寒暑假系列特别展”、“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特别展”和“每月一县系列特别展”。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民俗展”即在我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佳节到来的时刻,倾心为民众呈上一份节日的文化盛宴。“黑土地上迎新春,博物馆里过大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粽飘香、舞端阳”、“月满中秋、情满龙江”,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民俗展拉近了博物馆与社会民众的距离。观众在这里感受到节日的气息,感悟到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含义与韵味。
结合展览主题,增加互动项目,将展览与活动有机结合,增添了观众兴趣,实现了博物馆的传承功能。首先以“春节”为例,“春节民俗展”分别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小年、春节、元宵节和二月二为时段,推出展览的同时佐以互助活动和传统技艺展示,呈现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魅力和内涵。在2010年“小年”到来时我们邀请书法家挥毫泼墨,免费为观众撰写春联。遒劲的笔墨包裹着温馨的祝福,幸福感洋溢在观众的笑意中。同年春节为观众现场展示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身着传统中式服装的工作人员亲自印制并发放木版年画,深得观众喜爱。元宵节时举行手工花灯评选和猜灯谜的活动。二月二则举行“舞龙舟”和演话剧“春耕大典”。端午节举行“民间手工包粽子”比赛,还有“传统旱船秧歌表演”,以活化手段展现传统节日的丰厚历史内涵。2012年现场展示中国传统手工月饼制作技艺。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青少年是博物馆的第一观众,博物馆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我们专门为青少年学生量身打造了“中小学生寒暑假系列特别展”这又一品牌。先后推出“蝴蝶展”、“生命起航——卵的奥秘”、“飞落人间的天使——雉鸡标本展”、“大自然的宠物——兔子特展”、“遨游三江——三花五罗十八子特展”、“龟类展”等。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展览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牵引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也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热情。
经费场地严重不足的实际馆情与多办展览满足观众需求的愿望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群策群力,催生了另一个展览品牌“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特别展”的诞生。它是以一个月为基本展示周期,从库房中挑选一件(套)馆藏精品,在单独设立的展区进行展示。将该展品的基本信息、历史文献、文化典故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包装展示、多媒体辅助宣传,相得益彰的展陈手段。引领观众一同探求知识的奥秘。这一品牌文化系列展览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年多的时间五十多期,其纵跨自然、历史、艺术三大范畴的精品展示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临时展览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2012年我们专题策划了“每月一县系列特别展”。全面反映黑龙江省所辖的一个市县的社会历史、人文历史、革命历史、风土人情、自然资源以及发展成就。“每月一县”这一全新的办展思路在整个中国文博行业内尚属首创。“每月一县系列特别展”之一活力巴彦文化古城——巴彦特展,展览通过图版及文物全面系统地诠释了巴彦县。古城巴彦的文化神韵和魅力通过省博的展示平台深深地烙印在观众的脑海里,其效果是无论如何在当地都办不到的。此后相继隆重推出“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五大连池特展”,“寒地黑土明珠魅力北林——北林特展”、“百年瑷珲甲子新生——瑷珲特展”、“百年口岸国境商都——绥芬河特展”、“美丽安达乳香中国——安达特展”等一系列展览,使“每月一县”这个展览品牌变得更加立体、丰满!“每月一县”深入民心。
业内专家说,基本陈列代表着博物馆的档次和水平,而临时展览却是博物馆活力和动力的标尺。还有人说,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做给外地人看的,而临时展览却是做给本地人看的。此观点虽有些不周全,但却是不无道理。
黑龙江省博物馆近年来陆续创办的四大系列品牌临时展览,得到了观众、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非常难得。甚至培养了一大批观众每月都来黑龙江省博物馆看新展览,常常是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看,并且自豪地当起了义务讲解员。系列品牌展览的效应发挥出了引领作用,许多博物馆的特色品牌展览遍地开花。尽管每年都要推出几十个展览和活动,但新闻媒体的报道却是越来越频繁。由于其社会效益十分突出,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