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重大意义

2014-11-24 03:08刘艳茹纪乃旺
黑龙江史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胡锦涛中国特色

刘艳茹+纪乃旺

[摘 要]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认真研究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的意义,不仅是理论上研究的需要,而且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管理实践活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意义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管理问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管理方法,努力使我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平衡而协调的发展。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诸多启示,是我们借鉴参考的宝贵财富。

一、理论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它是我国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我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各自执政时期都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在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的国情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富有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

2000年11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江泽民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结业时发表讲话时指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实践一再证明,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奥秘所在[1]。

胡锦涛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用宽广的眼界去观察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观察和把握当今中国的伟大变革,力求在理论上有新的进步、新的贡献。胡锦涛强调,我们的理论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研究当今时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密切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研究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密切关注党的建设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面对的考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和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密切关注现实生活的种种新变化对我们思想产生的影响,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体系

1.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体系的集合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把握,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进一步回答。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党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党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推进党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体系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把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总结,“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三代领导人的社会建设基本理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而形成的,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并揭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2]”。这基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及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的基础之上。胡锦涛还强调,“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总结出将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形成“五位一体”,是对邓小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还在江泽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基础上提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一)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社会管理实践成就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及我国三代领导集体社会管理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最早是胡锦涛于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他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4]。这是在中央领导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同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正式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5]。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还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对社会管理的指导意义

1.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在2004年7月,胡锦涛到上海考察工作,他在讲话中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6]。2004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七个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7]。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一个主要议程就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稿。党中央领导多次突出强调,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8],这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既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紧密相关,又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决定性的作用。

胡锦涛提出的有关执政的七个基本范畴,构成了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决定执政性质的执政理念,即始终以科学的社会管理思想为基础,并在其指导下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因此,只有在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党才能实现执政方略的转变、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坚持社会管理格局中的核心地位,领导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把社会管理工作做好,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并将对党的自身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9],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并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全过程。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方法、目标是相统一的。因此,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是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也只有以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为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胡锦涛社会管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管理思想的延续,也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管理再认识再思考的科学思想结晶,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结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11-13.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

[3]江泽民.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N].人民日报,2001-11-03(6).

[4]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28.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在北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2-09-29.

[6]胡锦涛.在上海考察工作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7-30.

[7]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8-23.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1).

[9]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11]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丁元竹.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学术月刊,2008(2).

[15]俞可平.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N].学习时报,2007-4-23(4).

[16]王伟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7]逄锦聚.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8]郝立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胡锦涛中国特色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论胡锦涛的生态环境思想
胡锦涛西装阅兵显深意
胡锦涛主席入选《时代》“最具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