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周彦
摘要:本文以卡夫卡的小说《老光棍布卢姆费尔德》为研究对象,以“单身汉的噩运”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光棍与单身汉的关系、赛璐璐小球出现的利与弊,试图从老单身汉身上探索卡夫卡的创作之由。
关键词:布卢姆费尔德;单身汉;噩运
走进卡夫卡的文学城堡,四处不乏单身汉的影子。细细数来,《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美国》中的卡尔·罗斯曼、《审判》中的约瑟夫·K、《城堡》中的K可谓是单身汉中的经典形象。其实,熟悉卡夫卡的人心知肚明,上述形象只是他凭借分身术分裂出的另一群精神自我,后者与他年龄相仿,皆是孑然一身、历经坎坷而不屈服于命运。相比之下,卡夫卡写于1915年的小说《老光棍布卢姆费尔德》则鲜有关注,莫非小说主人公不是卡夫卡本人的写照,亦或他与年轻单身汉相比显得相形见绌?他为何单身?小说并未提及,引人遐思。
一、光棍与单身汉
小说的标题是老光棍布卢姆费尔德,而首句是“布卢姆费尔德,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单身汉”[1],这里的光棍与单身汉是同一个所指吗?关于这个问题,还得从“棍”谈起。早在唐代,“棍”就用来称呼坏人,此事可以追溯到唐代李绅的《拜三川守诗序》。“光棍”一词则起源于元代,大意为流氓,如《元曲选·杀狗劝夫》楔子:“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这里的‘光棍即指地痞、流氓、无赖。”[2]逝水年华,光棍逐渐被单身汉取而代之,此时大概是明代了。洪楝园《后南柯·招驸》:“妹妹已有人家,阿兄犹然光棍,岂不愧煞人也。”此光棍已是男人无妻之意。可见,小说译者将光棍与单身汉等同视之,此涵义是对明清以来社会的折射,而在卡夫卡用德语创作的文学世界里,德语中的光棍与单身汉是否同义,有待考证。
二、赛璐璐小球
小说开篇就将老单身汉抛入神秘的境地中,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人公的现状。老单身汉因厌倦孤寂生活而渴望有个陪伴,既而对狗的优缺点进行论辩,最终“还是宁可一个人过日子”[3]。他理想的伴侣应是对主人忠心耿耿、干净、健康与不衰老的小狗,这显然在理性世界中无法实现,而非理性的力量却为他圆了梦,给他带来心仪的伴侣:两个赛璐璐小球。此乃何物?赛璐璐本是一种塑料,但经过摩擦极易着火,引起火灾。可见,两个小球从出场就孕育着未知的灾难,而迟迟未到的灾难又演化为内心的恐惧与焦虑。如果说小球的出现令其不安,小球的陪伴同样令其惶恐:一方面,小球的如影随形干扰他正常的生活,他既未抽烟也未喝酒,睡一夜也没做一个梦,夜里无数次被一种有人敲门的错觉惊醒,这令他恼怒万分;另一方面,小球的怪异举动使他深怕被女佣知晓此事,就像做了坏事而终究东窗事发一样。“怪异总为世人厌恶与不容,一旦发现某人家拥有些许怪异, 便会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4]但卡夫卡的主人公似乎从不屈于命运,老单身汉最终收拾了小球,将其关在柜里,又将其送给孩子们。他今后能高枕无忧吗?情况并不乐观。
三、单身汉的原型
1915年,卡夫卡创作了这篇小说,这一年对他来说意味非凡。当时,他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是当父亲,犹如赫尔曼那样,过正常人的生活,安心工作,不再痴迷于写作;二是当单身汉,在封闭的地窖里写作,这种孤独的写作是他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在两难选择的终点,后者胜出。观其一生,他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他最终为了写作选择了孤独与向死而生的不归路。由此,不难理解小说中的老单身汉为何选择孑然一身的孤寂生活,为何住在七楼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这分明是卡夫卡本人的写照。
在卡夫卡的家族里,有三个叔父终生未婚,他们虽事业有成,但其生活很难称得上幸福,这似乎意味着卡夫卡家族遭到诅咒,而这诅咒又不幸地降临到卡夫卡身上:终生孤独,无妻无子。早在1911年11月14日,卡夫卡就在日记中描绘了单身汉的噩运:当个单身汉看起来那么可怕,老年的时候努力保持自己的尊严,同时乞求一份请柬,……欣赏别人的孩子,甚至不让你接着说:“我自己没有” ……将来的情况就是这样,只是在现实中,今天和以后,你都站在那里,有一个可触摸的身体,一颗真正的脑袋,一个实实在在的前额,那是让人用手来打的。十天后,卡夫卡又在日记中写道:在别的时间来吧,在我强壮些的时候,不要这样利用我的身体状况。看来卡夫卡的身体状况使他意识到一个老单身汉的恐惧。
回到小说中,读者会发现老单身汉的噩运接踵而来。在家里,他没有一个亲人,感到极度的孤独。非理性的力量化为两个小球前来陪伴他,这只能使他的苦恼更进一层,甚至夜不能寐。在工作中,尽管他二十年来为工厂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事与愿违,工厂主奥托玛尔先生对他的工作不屑一顾,同事们也鄙视他的工作,甚至新入职的员工也无人主动要求分到他手下去。他好不容易向工厂主争取来两个助手,到头来如他家里的赛璐璐小球一样,只会让他频添烦恼。鉴于此,布卢姆费尔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他始终是一名孤独者,并且噩运连连。
四、小结
小说《老光棍布卢姆费尔德》虽在卡夫卡的众多名篇中隐去了
光环,但无疑是卡夫卡笔下的上乘之作。卡夫卡生于1883年,享年41岁。假如他今天仍在世,百岁老人的他一定还会是个单身汉,他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单身汉的噩运,不再是想象,亦或猜测。老单身汉的噩运是他个人的噩运,也是一战期间人们的噩运,更是那个时代的噩运。
[参考文献]
[1][3]林骧华.卡夫卡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243、244.
[2]薛万鹏.“光棍”考[J].咬文嚼字,2011(2):2-28.
[4]雷华、韩斌育.“异化文学”群体中的个体——论《老光棍勃鲁姆菲尔德》的思想意义与艺术特色[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3):51.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广东 东莞 52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