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政治动员

2014-11-24 18:36赵红梅谢文婷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赵红梅+谢文婷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一次伟大实践。它使我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了经济和财政的严重缺乏,保障了抗战的供给,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生产运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我党对广大民众进行的多种形式的政治动员,其成功地实施对我国当今的政治发展仍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

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的的大规模的生产自救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动员的方式来鼓动、吸引、教育广大军民积极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去,为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供给,为长期抗战,战胜困难,保障革命力量,打破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夯实了基础。

一、大生产运动的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对我国华北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而抗日根据地内部连年遭到旱灾、水灾、虫灾的侵袭。抗日根据地军民陷入最困难的时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财政和经济危机。能否克服此困难,关系到抗日战争的成败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最终胜利,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存亡。针对这种境况,毛泽东在1939年2月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于是,自1939年2月起,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

二、大生产运动时期进行政治动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1]这几个“离不开”的实质就是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政治动员。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进行广泛了政治动员,才取得了人民战争和民主建设的重大胜利。而大生产运动过程中,共产党将政治动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提出,也有其必要性。

(一)解放区中共政权不稳定

抗日革命根据地地处黄土高原区,农民的居住地分开,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乡村社区,农民生产水平低下,乡村政权由地方精英所保持。中共在乡村虽然建立了以贫苦农民为基础的新政权,但因为当地群众长期受到地方精英“保境安民”口号和抵御外部势力的影响,他们在心理上不能很快接受“外来者”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对红军干部持不信任甚至是抵触的态度。即使是一些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积极分子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因此共产党当时的政权力量非常微弱。

(二)农民传统观念深入骨髓,政治意识淡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广大的民众尤其是农村的群众的政治文化仍然相对落后,民族意识薄弱。当时,大多数的民众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政治意识、国家观念淡薄,再加上深受地主、军阀的剥削蹂躏,导致他们变得麻木甚至绝望,不敢轻易表达出来他们的想法,对政治冷漠,对参与政治不关心。另外,中国的很多乡村闭塞,几乎不与外界沟通,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都很浅薄。聂荣臻曾在其军事报告中谈到华北地区的民众状况:“从政治上说:这个地区,过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旧的落后势力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比其他地方特别显得落后。人民政治生活的落后,没有斗争经验,文化闭塞,造成了政治相当的守旧与落后。一般民众,对于社会改革,表现隔膜与冷淡,富于农业社会所特有的保守观念。”[2]

基于以上原因,严重阻碍了根据地农民的积极性,削弱了共产党在农村的威信。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广泛的政治动员就不会有民族的觉醒,没有广大群众的觉醒就不会有大生产运动的胜利,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行政治动员。

三、大生产运动时期政治动员的内容

政治动员是指“一定的政治主体如政党、政治集团等,为聚集力量,实现某一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政治宣传、政治鼓动等行为。”[3]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政治动员是为克服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和财政困难,中国共产党运用宣传鼓动、政治教育、典型示范等手段发动和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动员活动。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动员工作,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政治动员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动员主体、动员客体和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动员方式三部分构成。大生产运动的动员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军队、文艺团体等。动员客体主要是抗日根据地农民,还包括政府、部队、学校等单位的人员。大生产运动之初,共产党就采取各种动员方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大生产运动,这是大生产运动中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

(一)通过宣传鼓动进行政治动员

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宣传鼓动是政治动员的首要手段,它激励和引导动员客体沿着动员主体所指引的方向、目标行动。毛泽东说过:“动员群众要先之以广大的宣传,继之以散发财物,然后进行组织。”[4]可见宣传鼓动的重要性。我党于1941年6月20日颁布的《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是当时共产党进行政治宣传鼓动工作的指导文件。各级党组织在其指导下,组织演讲、传单布告、发放报刊书册等,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态度,取得了很好地动员效果。

在众多的宣传鼓动方式中,报纸等传播媒介是政治动员最有力的武器。由于其及时性、可读性、针对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发挥其舆论作用,对宣传鼓动工作大有益处。比如《解放日报》在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进行了及时宣传报道,采用消息、通讯、领导讲话、评论等多种形式,内容包含了军队的生产、学习、作战等不同方面,传播了南泥湾军民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了当时民众的生产热情,而且这种精神流传至今,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二)通过社会教育进行政治动员

通过社会教育进行政治动员,不仅要教会民众识字,而且要给他们传授国家政治意识、生产知识等。由于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所以社会教育偏重于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以满足战争动员的需要。

抗日根据地各党组织根据《中央关于开展抗日民主地区的国民教育的指示》中的要求,在当地恢复和重建学校,吸收各年龄层次的群众分别接受小学、中学、高等学校的教育,教授内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和技能教育三类。同时,还通过夜校读报组等机构,对白天工作的群众实行社会教育,力求扫除文盲,提高民众识字和政治文化水平。

这种形式的教育,不仅使民众的文化水平得以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封建落后思想,这种思维和情绪使民众在接触到共产党的号召后会随时随地地响应,并投身于革命运动中去,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三)通过物质利益诱导进行政治动员

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可见,物质利益是人们做事时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进行政治动员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物质利益。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限,要通过大生产运动来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和供给,不免要牺牲掉个人利益,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另一方面,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也与群众个人生活的改善密切相关,因此,共产党需要整合各个阶级的利益,尤其要保障农民的个人利益。

自1937年开始,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减租减息,发展农业的同时发展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等,在保障各阶级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取得各阶层的认同,以奠定民众动员工作的基础。通过这些政策,从中获利的民众自然会对共产党的政权产生认同和信任,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因此而提高。

(四)通过典型示范进行政治动员

典型示范是指动员主体以先进人物的事迹或典型事例来感召动员客体,激发人们的赶超心理,从而规范其行为。大生产运动中,政治动员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典型示范。例如陕甘宁边区环境比较稳定,大生产运动成绩显著。三五九旅奋战两年,把荆棘遍野、人烟稀少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带头开荒种地、学习纺线,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发展。此外,大生产运动过程中还涌现出大批的劳动英雄,比如吴满友、赵占奎等。普通群众能够深切感受到他们以集体利益为先的奉献精神,既可以激励更多民众,又能在生产、政治上发挥劳动英雄的模范带头作用。

这些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成为大生产运动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典型示范,可以给予抗日根据地军民极大的鼓舞与刺激,号召群众向他们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民众前进,使越来越多的民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之中。

(五)通过发展各种文艺作品进行政治动员

文学艺术作品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如戏剧、歌曲、诗歌等,是进行政治动员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动员民众,共产党动员文学艺术工作者发挥自身特长,用戏剧、歌曲、小说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用来团结、教育和鼓舞人民,以革命文艺来协助其他革命工作。共产党成立了许多文艺宣传队,深入到偏远农村、部队等基层单位进行演出,通过此种形式真实地再现大生产运动中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

此外,共产党还成立了许多文化社团开展文艺活动,以读报、戏剧、唱歌等形式进行政治动员,尤其以戏剧的动员效果最大,其将生产运动和政治动员中的实事改变成戏剧和秧歌,在各个乡村进行巡回演出。如反映大生产运动的有《兄妹开荒》、《订生产计划》、《王麻子变工》等。这种动员方式生动、真实,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和心理攻势,对整个的社会动员产生了有利的推动。

此外,集会、会议、演讲、发表宣言等动员形式在大生产中也有所运用,很好地动员了民众。

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实际过程中,往往是几种动员形式同时或是交互采用的。正是因为上述广泛、深入、普及的政治动员,才使得广发民众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来。

四、大生产运动中政治动员的意义

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伟大创举,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的成功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大生产运动时期政治动员的成功使得抗日根据地军民克服了经济困难,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动员,充分发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众,使得当时的农、牧、工、商各业都获得迅速发展,完全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由“缺粮少衣”的状况变成“丰衣足食”。同时,大生产运动时期政治动员的成功鼓舞了军民的斗志,为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政治动员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更广泛的政治信任的过程。共产党通过广泛的政治动员,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到生产运动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拥护者和支持者,逐渐巩固了其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领导权和权威性,确立了政治上的优势。

(三)大生产运动时期政治动员的成功,对人民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较少关心政治,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都不高。通过大生产运动中的政治动员,使得爱国主义、国家利益等思想和观念深入广大人民心中,民众进一步认识到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以及自身的价值,能够积极投入到大生产运动的行列中去,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大生产运动时期政治动员的成功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斐然,但与发达国家经济文化相比,仍然十分落后,而且我国人口众多,但资源匮乏,很难再短期内彻底改变。在目前物质生活相对落后的状况下,我们要想加快发展,就必须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调动各阶层的积极,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对大生产时期成功的政治动员进行找你总结,可以让我们吸收借鉴其合理的经验,同时吸取其中失败的教训,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9.

[2]聂荣臻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97.

[3]中国小百科全书(第4册)[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52?

[4]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6-5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作者简介:赵红梅,性别:女,出生年月:1988年9月,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如东,学历: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