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金哀宗完颜守绪

2014-11-24 16:34王晓静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改革

王晓静

[摘 要]金哀宗执政于金朝衰败之时,面对蒙古进攻,出走归德和蔡州,因衰败的金朝无法抵挡蒙古兵锋,最终国破身亡。但哀宗热心改革,积极调整内外政策,金朝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局势有所改善;四处奔走使金朝国祚又延续了两年。

[关键词]称帝;改革;抗蒙;出奔;自缢

关于金哀宗评价问题,《金史》赞曰“宣宗南度,弃厥本根,外狃余威,……自速土崩。哀宗之世无足为者。……区区生聚,图存于亡,力尽乃毙。”(1)有学者认为“哀宗为君十年,苟延残喘,不图远略,坐失时机,决策失误,一再逃跑,……便只配做亡国之君”,“有君如此,金朝焉能不亡!”(2)有学者认为金哀宗“毕竟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武君主,因此,等待着他的,只能是沦为亡国之君的悲惨结局”。(3)哀宗是金朝末代皇帝,但不能因为是亡国之君就给他贴上“无能君主”的标签。本文在以往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承认金哀宗政策上存在失误的前提下肯定其为金朝作出的巨大贡献。权为引玉之砖,以求正于方家。

金哀宗完颜守绪生于金承安三年(1198)八月二十三日,原名守礼,女真名宁甲速,金宣宗完颜珣之子。金卫绍王时期,曾担任金紫光禄大夫。贞祐元年(1213)受封遂王,任职秘书监,后担任枢密使,总揽金国军政大权。贞祐四年(1216)正月被立为皇太子,掌枢密院事,手握重权。四月甲午更赐名守绪。(4)

(一)国家形势

“物极必反”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国家演变亦是如此。章宗时期是金朝发展的极盛时期,同时也是由盛变衰的转折时期,(5)宣宗时期金朝已步入政治、经济全面衰落时期。

在政治方面,面对蒙古侵扰极力求和。贞祐三年(1215)中都陷落,“一失中都,辽东、河朔皆非我有”,(6)金朝实际统治的范围缩小。为躲避蒙古兵锋,宣宗不顾群臣劝阻,决意南迁汴京,无险可守的汴京之地使金朝在战争中陷入被动。在经济方面,军户、各级官吏、流民等跟随金廷南下侨居于河南、陕西,数十万军户和不计其数的流民给中原两省带来了巨大压力“百司用度,三军调发,一人耕之,百人食之,其能赡乎?”(7)。为缓解局势,统治阶级竭泽而渔,与民争利,一方面加紧括地“向者河北,山东已为此举,民之茔墓井灶悉为军有”(8),一方面除征收两税、物力税外,还收取铺马税、军需税和免役税等。南迁后金朝的赋税多依仗于河南财政,农民负担沉重纷纷“率弃庐田,相继亡去”(9)。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反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杨安儿、刘二祖等领导的红袄军最为轰动,主力虽被军户和地主武装镇压,仍“不能除也”(10)时刻威胁金朝统治。在军事方面,传统猛安谋克制度在长期的淫欲生活中崩溃,战斗力下降,军事组织官多兵少,徒有其名,弊端日显,无法与蒙古军队抗衡。在外部环境方面,北部蒙古汗国对外扩张矛头直指金朝,不断侵扰河北、山东和山西等地;宣宗南迁后与西夏在陕西、甘肃和四川等地互有争端,西夏在蒙古支持下打破金夏联盟,频繁侵扰金朝西部边界“一胜一负,精锐皆尽,而两国俱敝”(11);宣宗寄希望在南宋身上弥补蒙古夺取北部领土的损失,在权臣术虎高琪的鼓动下,兴定元年(1217)四月,宣宗以南宋岁币不至为借口攻宋,“士马折耗十不一存”(12),金朝南扩疆土的希望破灭;在辽东、辽西,契丹降将耶律留哥自立“辽王”,蒲鲜万奴建立东夏国,或叛降蒙古或割据独立,威胁金朝的塞外安全。

“宣宗南迁,天命去矣,……谋勇之将,亦难为也”(13),金朝陷入四面楚歌之境。

(二)继承皇位

金宣宗有三子,太子守忠和皇太孙铿命薄早逝,次子守纯乃庞贵妃所生,曾加封英王,任监察御史、平章政事等重职,但宣宗并不看重,“无所以责汝者,但以崇饮不事事之故,汝勿过虑,遂至夺权”。(14)幼子守绪是王淑妃所生,因妹妹王皇后无子,被王皇后养为己子。皇储选拔遵循“立子以贵不以长,立贵以长不以贤”,(15)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立嫡以长,立庶以次,按常理守纯应任太子。但宣宗时期,礼崩乐坏,后宫制度被破坏,加之宣宗恣意妄为,因王皇后有宠便诏略“子以母贵,遂王守礼地邻冢嫡,庆集元妃,立为皇太子。”(16)宣宗的“非常”举动引发了一场皇位继承危机。

元光二年(1223)十二月二十二日宣宗病亡。宣宗临终前一晚,身边只有一位年老的前朝资明夫人郑氏陪伴,宣宗深知她很可靠,命她“速召皇太子主后事”言绝而崩。郑氏秘不发丧,以“上方更衣,后妃可少休他室”为借口,(17)将庞贵妃等锁闭在屋子里,随后召见朝臣传诏立皇太子,事后将后妃们放出发丧。守纯抢先进宫,守绪来迟一步,东华门关闭,守绪担心有变,派枢密院和东宫亲卫军集合三万多人马驻扎东华门外,命护卫四人把守纯监护在近侍局,排除威胁后才继承皇位,时年25岁。

虽继承了宣宗的烂摊子,哀宗并不甘心金朝就这样衰亡,刚即位便下诏“述先帝之遗意,有便于时欲行而未及者,悉奉而行之”。(18)

(一)调整对内政策

铲除奸佞,任用抗蒙良将、贤臣。首先下令将秘书监、吏部侍郎蒲察合住改恒州刺史,左司员外郎泥旁古华山同知桢州军州事,“逐二奸臣,大夫士相贺”。(19)并起用张行信为尚书左丞,完颜合达担任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事于京兆地区;任命完颜赛不为平章政事,石盏尉忻为尚书右丞等等;册封平章政事致仕莘国公胥鼎为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为鼓励将士抗蒙,哀宗下令为牺牲的十三位将佐建立褒忠庙;大力提拔完颜陈和尚,移剌蒲阿等抗蒙将领,提升了抗蒙的军事战斗力,先后取得大昌原战役、卫州之战和倒回谷战役胜利。

广开言路,收集治国良策。哀宗登基之初诏告天下“草泽士庶,许令直言军国利害,虽涉讥讽无可采取者,并不坐罪”(20)。在朝廷上,群臣商议修复遭战争破坏的河中府一事,哀宗听取了礼部尚书赵秉文、太常卿杨云翼等的建议,体恤陕西人民不能承受力役辛劳,放弃修复。在民间,哀宗即位不久,一位麻衣男子望承天门又笑又哭,说道“吾笑,笑将相无人;吾哭,哭金国将亡”,群臣上奏将其处死,哀宗认为“虽涉讥讪不坐”(21)命法律部门以君门非笑哭之所,重杖男子而遣之。

争取中间力量,扩大抗蒙势力。兴定四年(1220),恒山公武仙降蒙后与蒙将史天倪共同管理真定,俩人矛盾激化,武仙担心史天倪谋害自己杀死了史天倪。正大二年(1225)武仙重新以真定归降金朝,哀宗仍封武仙为恒山公加以重用。哀宗还册封来降红袄军首领夏全、范成进等为郡王,“赦诸路从宋及淮,楚官吏军民并其家属”(22)河北州县纷纷来降。

(二)改变对外政策

正大二年(1224)九月,哀宗同意西夏“兄弟之国”的请求,对双方议和抱有积极心态“夏人······今称弟以和,我尚不以为辱,果得和好,以安吾民,尚欲用兵乎?”(23)正大三年(1225)西夏遣使“奉国书称弟”e,金夏交好。

正大元年(1224)六月派枢密判官移刺蒲阿到光州四处张榜,告谕宋界军民,金兵“更不南伐”(25),主动停止对宋军事进攻。又下诏宿州、泗州等地巡边官兵不得肆意杀害渡过淮河的红袄军。正大三年(1226)金廷两次讨论与宋和好之事。正大七年(1230)哀宗下令释放清口战役中宋败军三千人,除自愿留在金朝的五百人外“余悉纵遣之”(26),尽显议和的诚意。正大八年(1231)十一月,金哀宗派遣提控刘天山赴宋“约同御北兵,且索军食”,宋朝未答应金朝的请求,“怒辱天山,且以恶语复之”,(27)金宋议和失败。

哀宗改革缓解了金朝内部政治、经济的衰败景象,摆脱了外部四面楚歌的困境,金朝抗蒙形势一度好转。

(一)三峰山之战

成吉思汗遗言“金精兵在潼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金急,必征兵潼关,……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28)正大八年(1231),窝阔台按先人遗言重新部署灭金战略:亲率中路军经河中府入河南,从洛阳直逼汴京;铁木哥斡赤斤率左路军由济南进军;拖雷率右路军由宝鸡南下,借道宋境沿汉水而下,三军约定明年春天在汴京会师。(29)九月,蒙军三路齐发。次年正月,窝阔台军占领郑州,直抵汴京城下,金卫州节度使完颜习捏阿不弃城南逃,哀宗命正与拖雷作战的完颜合达回师救援。拖雷留下部分蒙军牵制金朝,同时派先锋按竺迩向南宋提出假道要求,宋军守将桂如渊不堪蒙军压力遣人引蒙军由武休关东入金州,取道房州、均州,渡过汉水到达邓州,完成假道任务。金人以为是神兵天降,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奉哀宗之命率步骑十五万支援汴京,但在钧州南面三峰山遭拖雷大军追击,又遭窝阔台大军阻截。时雪大作,金军粮尽,人乏马困,军士被铠甲僵立雪中,槊结冻如椽。(30)蒙军北部军和河北军会合后围而不战,乘金军疲惫,故意让开通往钧州的一条出路,金军中计后猛烈攻击。三峰山之战中武仙逃跑,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等牺牲,金军精锐殆尽“自是,兵不复振”(31),金朝灭亡势不可免。

同年三月窝阔台病,托雷等护送窝阔台北还,三万蒙军镇守河南陆续攻打金中京。金平章政事白撒极力求和引起军民不满,哀宗亲自出端门慰劳军士,命大臣白撒和赤盏合喜等分守四城,军民倍受鼓舞同蒙军血战十六昼夜,蒙军被迫四月停战,汴京得以保全。因汴京一时不能攻克,窝阔台遣使告喻哀宗投降,哀宗见形势紧急,交出部分官员及其家属,绣女、弓臣、鹰人等数十人,封荆王守纯之子讹可为曹王入蒙为人质,(32)作缓兵之计。汴京满城疮痍,瘟疫流行“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尚不在是数”(33)。

(二)出奔归德

天兴元年(1232)蒙元派唐庆等赴金逼迫哀宗出城入蒙商讨议和之事,哀宗害怕成为第二个宋钦宗称病不出。

哀宗召集参知政事完颜思烈、恒山公武仙、巩昌总帅完颜忽斜虎率诸将兵自汝州入援,任命完颜合喜为枢密使,率领金兵一万接应之,命左丞李蹊劝谕出师,坚决抗蒙。合喜屯杏花营,又益兵五千人,进入屯中牟故城。(34)金军在密县、中牟之间遇到速不台及其军队不战而败,武仙退而保南阳留山,完颜思烈逃往河南登封御寨,中京元帅左监军任守贞战死。蒙古驻军河南,汴京粮草将尽,哀宗多次召集外援都以失败告终,遂四处寻求解决方案。近侍白华献策“今耕稼已废,粮斛将尽,四外援兵皆不可指拟,车驾当出就外兵,可留皇兄荆王使之监国,……遣使告语北朝,我出非他处收整军马,……如此则太后皇族可存”(35)哀宗听取白华建议,敲定亲巡计划,但未确定所往何处。年底经商讨最终决定以右丞相、枢密使兼左副元帅赛不,平章政事、权枢密使兼右副元帅白撒,……兵部书权尚书左丞李蹊,元帅左监军行总帅府事徒单百家等率诸军扈从。参知政事兼枢密院副使完颜奴申,枢密副使兼知开封府权参知政事习捏阿不,……西面元帅崔立,北面元帅孛术鲁买奴等留守。(36)哀宗临行前与留居汴京的太后、皇后、诸妃道别并诏谕戍兵“社稷宗庙在此,汝等壮士也,……若保守无虞,将来功赏顾岂在战士下?”(37)哀宗尚存重回汴京振兴金朝的打算。最初拟定的出行路线是:渡过黄河,经由卫州、开州,在大名府、东平府一带寻找出路。

哀宗大败卫州和出走归德的消息很快传到汴京,蒙将速不台挥师围攻汴京,西面元帅崔立联合韩铎、药安国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参知政事完颜奴申、枢密副使完颜斜捻阿不,勒兵入见太后,传令召卫王子从恪为梁王,名曰监国,(38)向蒙古投降。崔立四月将金太后王氏、皇后徒单氏、……荆王完颜守纯及诸宗室男女五百余人押往城郊青城,(39)蒙军入驻汴京,汴京陷落。

(一)颠沛流离,转迁蔡州

从归德迁往蔡州是金朝统治走向灭亡的最后一步。(40)哀宗到达归德后,河北溃军也相继赶到,归德出现粮少兵多的问题。哀宗留下元帅官奴忠孝军四百五十人,都尉马用兵二百八十人在城,其余军都赴徐、宿、陈三州就食。(41)屋漏偏遭连夜雨,蒲察官奴发动政变,杀死与其意见不合的统兵元帅马用,又以谋反之名杀死石盏女鲁欢等三百余人,将哀宗软禁于照碧堂。归德非久居之地,听说蔡州城坚池深、兵多粮广,群臣主张迁往蔡州。蒲察官奴以蔡州的天然防御条件不如归德反对转迁。金朝出现以蒲察官奴为首的反迁派和众人拥护的主迁派的矛盾,哀宗在近侍局的帮助下,利用众怒铲除了蒲察官奴,成功解禁。天兴二年(1233)六月,哀宗顺应局势转迁蔡州。

蔡州在今河南汝南县,南与宋接壤,无险可守。南迁蔡州后,各地金军相继聚集于此,哀宗重新整合剩余军力。任命乌古论镐为御史大夫,张天纲为御史中丞、权参知政事,完颜药师为镇南军节度使兼蔡州管内观察使等等;并派人给陕西行省粘哥完展送蜡书“期九月中征兵上会于饶丰关,欲出宋不意,以取兴元”(42)。河南西南部的金将武仙、武天锡出兵进攻南宋光化、吕堰,试图为哀宗杀出一条出奔四川的道路。南宋派大将孟珙赶往抵抗大败金军,粉碎了哀宗的出走计划。天兴二年(1233)十二月,蒙军攻破蔡州外城,哀宗“微服率兵夜出东城谋遁,及栅不果,战而还”(43),最后一次离开蔡州、延续金朝国祚的努力失败。

(二)宋蒙联合,国破身亡

天兴二年(1233)八月,窝阔台派王檝出使南宋商议蒙宋共同进攻蔡州、灭亡金朝之事。宋廷畏惧蒙古势力,害怕招致亡国厄运,又受民族复仇情绪的干扰,朝野赞成蒙古提议。南宋派邹伸之通使蒙古并上言“本朝与贵国素无仇隙,前此宁宗常遣使臣苟梦玉通和,……贵国今上顺天心,下顺人心,……所以伸之等前来”(44),宋蒙联合已成事实。哀宗得到消息后“惊悸无人色”(45),接受完颜阿虎带提出的金宋南北联盟建议,派其前往南宋借粮并传达皇意“大元灭国四十,……我亡必乃于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46)哀宗以“唇亡齿寒”之理说服宋金联合抗蒙,遭南宋拒绝。

同年九月,蒙古大将塔察儿挥师南下进攻蔡州,蔡州告急。哀宗动员群臣“今当厄运,与朕同患,可谓忠矣。比闻北兵将至,正汝等立功报国之秋,……今日临敌,朕亲见之矣,汝等勉之。”(47)哀宗还作出政治部署,分军防守四面及子城(48)。十一月,南宋派江陵府副都统孟珙和襄阳守将江海,率师二万,携粮三十万石(49)进攻蔡州城。

同年十二月,蒙宋联合进攻蔡州,蒙军主攻城东、北面和西面,宋军攻城南。哀宗亲自安抚军士,全国上下顽强抵抗。蔡州城被困三个月,城内粮绝,哀宗见大势已去,杀自己的厩马五十匹、官马一百五十匹赏给奋战的军士,城内人民饥饿难耐“自是殍者日多,人至相食”(50)。哀宗有感于时事“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51)天兴三年(1234)正月,哀宗召集百官言“朕以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有将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志也”(52),将皇位传给完颜承麟,延续金朝国祚。但此时宋军已从南门攻入,蒙军也从西门进入蔡州城,哀宗自缢于幽兰轩,享年37岁。完颜承麟前往拜泣“先帝在位十年,勤俭宽仁,图复旧业,有志未就,可哀也已。”(53)遂定谥号为“哀”。

综上,哀宗要对金朝灭亡负责,但从金朝国情和外部环境上看,哀宗已力挽狂澜于不住,即使是治世之能君也无法拯救已经衰亡的金王朝。正如元朝文人郝经所言“天兴不是亡国君,不幸遭逢真可惜。……虽知力竭不可救,气数尽穷心未毕。”(54)金哀宗是亡国之君,但他为重振金朝大业、抗击蒙古、延续金朝国祚的所有努力是值得后人肯定的。

注释:

(1)(4)(6)(7)(8)(9)(10)(11)(12)(13)(14)(16)(17)(18)(19)(20)(21)(22)(23)(2)(25)(26)(27)(30)(31)(32)(33)(34)(35)(36)(37)(38)(39)(41)(42)(43)(46)(47)(48)(49)(51)(52)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403,373,2225,2250,1052,1036,2243-2246,2876,2468,2394,2062,373,369,373,374,374,374,378,376,376,375,382,2468-2469,2474,385,386,387,388,2510,395,395,396,398,397,400,402,400,401,401,402,402,402-403.

(28)(29)脱脱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25,2886.

(44)(45)(50)(53)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6:367,367,367,369-370.

(54)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55.

(2)虞云国.细说宋朝[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193.

(3)沈淦.试论金哀宗[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9(1):48-51.

(5)张博泉.金史论稿(卷二)[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38-156.

(15)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85.

(40)张博泉.金史简编[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366.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