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2014-11-22 03:44宋姝姝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适应性会计专业

宋姝姝

中职会计专业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培养在经济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要深入推动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进程,就要明确其社会适应性。本文拟通过分析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研究会计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中职教育会计专业社会适应性中职会计专业是一种面向社会的技术性专业,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塑造良好人格,建立起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基础知识文化体系,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能力。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金融行业会计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同时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发展要求也给会计专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面前站稳脚跟,应当找准自身定位,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现状与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行业逐渐显露出多层次、多元化等特点,这就增加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投身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难度。要想在多层次的会计教育活动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就应当找准自身定位,锐意进取,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依然存在着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具体表现在人才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个人经验不足,而社会需求又与日俱增,迫在眉睫。因而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自身实践经验,是当前中职会计教育的重点与核心。在新的形式与矛盾面前,中职会计教育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着力进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财务核算、经济审核等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在实践经验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智囊型人才。

二、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1.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标准,采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授课方式。很多老师授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推进教学进度,这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完全无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转变教学理念是加强会计专业教学社会适应性的前提和基础。转变教学理念,就要积极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力图在不断总结相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中推陈出新,完善会计教学实践理论。以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项目教学法为例,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具体细化为一个个项目,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对项目进行研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

2.深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

转变教学理念是针对中职学校与中职教师而言,而要想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转变与发展,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多为青少年,他们对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会计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另外,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这就导致他们学习很被动,缺乏未来目标与职业规划。因而,深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对于中职学生自身发展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介绍会计行业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介绍会计行业在社会上的具体应用价值与目前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规划建立起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具体来说,中职学生可以将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自身奋斗的短期目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该资格证的意义价值与考试难度,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规律地备考,从而为学习活动提供持续动力,切实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在教学活动中中职教师的教学重点多放在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改变。除去必要的专业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帮助学生多从企业的角度重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会计违法案例分析课程活动为例,在该课程活动中,学生需要密切接触大量的钱物,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身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树立起健康稳固的价值观,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在财务会计的审核、处理活动中,学生还应当及时发现一些常见的错账和坏账等情况,切实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才能在实际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切实地掌握技能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选取合适的社会实践项目,据此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选择,自主行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会计模拟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对模拟工作中的凭证、出纳、材料、成本费用等环节的反思回馈,严格依照职业标准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三、结语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面前,中职会计专业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中职学校及教师只有坚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伟.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挑战[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9-70.

[2]张静.如何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贯穿诚信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22):32-33.

[3]曹振峰.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财会毕业生[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24-25.

[4]陶从峰.刍议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0,6(11):37-38.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适应性会计专业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