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伟
高中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以真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具体来讲可以通过转换角色,主体参与;妙用留白,促进生成;多法并用,优化教学等形式来实现有效教学。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新课改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高中阶段更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期,这一阶段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以高考为中心,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机械地进行教材的灌输,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实现有效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地讲授教材,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以真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转换角色,主体参与
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教学活动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进行。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角色的对立将教师与学生推到了教学的边缘,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学堂。
1.尊重学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视学生为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上保证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当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被尊重与被认可,学生自然就会在心中激起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也会进行重新认识。从而使学生以主体身份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体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2.发挥教师组织者与指导者的功用。成功的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师生共同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不是事无巨细的保姆型教师,也不是完全放任的放羊式教师,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启发者,是与学生一样平等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与高度,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调控,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主体参与,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
二、妙用留白,促进生成
留白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将课堂教学排得满满的,学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那么学生就只能成为机械的被动接收者,这样的教学只能成为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相违背的。要造就更多课堂生成,就要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有更多主动思考与思维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阅读文本,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由此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看法,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由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而促进更多的动态生成。
一是文本的留白。一个省略号、意犹未尽的结尾都可以带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将文本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由文本拓展开来。
二是思考的留白。现代教学倡导大的语文教学观,我们的教学视野也要由教材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文本束缚我们的思想,限制我们的思维,而是要提出与现实生活密切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以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思考上具有很大的空间。这样更能够让课堂上有更多学生的身影,有更多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多法并用,优化教学
1.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避免单一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以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生活情境,语文学科与生活密切相关,每一部优秀的作品无一不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熟悉而逼真的生活情境,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从而使学生深入文本,学生更能如临其境,从而获取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2.问题教学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没有悬念的平白讲述,而是要学会运用提问艺术,以问激趣、以问启思,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这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否具有探索价值,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深度,这样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无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要设计出富有探索性、启发性与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在探究中达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以及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是把握好运用的时机。频繁的提问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而懒于参与,怠于思考,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相反还会成为教学的干扰。为此我们不是盲目发问、随意发问,而是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肤浅或是困难处设问,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进而在探究中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得到自身的长足发展。这样学生所获取的不仅仅是几个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力。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有效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将新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进行全面改革,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学堂,学生才能得到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