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文
为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创新方法的运用,这是每一位初中数学老师都必须正视的问题。从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出发,着重探讨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下初中数学创新、高效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自《数学课程标准》推出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就已经走上了正规,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主要针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而言,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逐步开发其潜在智能。现代数学教育早已摈弃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它应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须不断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以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一、传统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
新课改的施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数学教学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层面上确实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对学生运算能力的锻炼具有明显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其弊端已日益显现。
1.数学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知识的讲解和反复练习,以求孰能生巧,但却极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比如,我们常说的“填鸭式学习”“课堂沉默”现象,等等,使学生逐渐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
2.繁重的课业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按照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却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精力与时间的占用导致学生难以分身进行数学的探究性学习以及兴趣的培养。
3.答案的权威性与唯一性,限制了学生探索与怀疑的信心
原有数学教材对于探究性问题涉及较少,在初中数学中几乎都为固定答案与思维模式,无论是考试还是习题,其答案往往存在唯一性,教师也过于权威,这就迫使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和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设计
新型课程教育理念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无论是在教育理论层面还是教学模式层面,它都具有无可争辩的先进性。新课程理念主推素质教育,强调“授之以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其个性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而在教学方面,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则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有效的情景创设
情境教学是现代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方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生学习最直接的动机便是兴趣,而兴趣则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触发的,因而,创设适当的情景,并将问题与情景相结合,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把课堂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例如,在讲解应用题型时,教师可以根据题目让学生上讲台来进行演示表演,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并有效地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集中注意力,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抓住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上,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跳跃性、发散性,其“走神”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在课堂上以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得的效果。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对知识点都会进行提问或者设问,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
3.有效的课堂交流
新课程理念在本质上是素质教育的具象化,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以及各方面创造、交流与合作能力都有所要求,在初中生身体与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素质。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而有效的课堂交流则是促成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掌控全局,做好引导,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探究,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不规则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值,并且引申出钝角三角形以及锐角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升其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掌握。
4.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紧接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消化与巩固效果远远大于课下练习,在课堂之中有教师的指导和及时讲解,并且教师可以采取鼓励、比赛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做题的欲望与效率。当然,要做到有效的课堂练习,那么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设计环节中预留足够的时间,练习题目要少而精,具有代表性,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激励方式,合理、有效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课堂评价以等级(A、B、C、D)的方式进行分类,在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表演或讨论、提问问题等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另外,日常训练以及考试中也需要摈弃单纯以对或错来判定学生的模式,尽量采取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评价或评语,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更加有助于凝聚学生对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以发展的观点来制定教学目标,以联系的观点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为达到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做好如下两点:
1.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尊重,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才能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个人性格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提一些趣味问题或者具有较强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开展一些班级竞赛活动,从而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者表扬,以激发其荣誉感以及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以及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创设情境或者引用实例必须建立在已了解相关事例知识的基础之上,或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做无用功。数学教师要根据对学生个体情况的掌握来制定教学方案,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2.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科学的教学目标能激发教师积极创新、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合理设计学期目标、半期目标、单元目标甚至课时阶段目标,突出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探究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王静.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