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素质

2014-11-22 03:03宋东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思维

宋东娇

教学要着重对学生的潜能和智力进行开发,根据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和操作训练,促使学生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强化和提高学生主动认知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学创新教育培养策略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重中之重的任务。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学活动。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教学要着重对学生的潜能和智力进行开发,根据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和操作训练,促使学生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强化和提高学生主动认知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素质呢?我谈一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创造思维的捕捉,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题意识。所以,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向学生明确指出:“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这本书的主人,我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知识,学习自己的事,学习我们身边的事,就要靠自己努力才能成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与环节,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考虑启发学生从思维障碍中冲出,也要考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和思考。这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说创造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假想和新方案,也就是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学生在做题时不要就题套用现成的方法,而是要在正确领会原题的基础上,或者适当改变一下问题的方法,便于用已知条件来解决或者要通过进一步分析,并能够找出隐含的本质的已知条件,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只要有了创新意识,就可以抓住创新机会,从而就产生了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慧,就把创新激情释放出来了。

我认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经常会对一些事物感兴趣,发出质疑,从而产生好奇的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阶段。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造这些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8加几的方法计算7加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圆的吗?……同学之间也常常开展相互质疑的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使学生萌生出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问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创新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厘米单位测量。我在肯定了学生的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要知道学校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种办法吗?”同学生们知道用这种方法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究。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敏锐地把握机会,并能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生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机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意志和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感情、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是有感情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我在讲《称象》一课时,我首先请学生回答出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个问题。学生分别说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自己主观的认识水平和已有能力,在这个范畴之内所形成的办法、设想等,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

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其以问、逆向思维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精神的科学态度,就是促使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人类创造发明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的特征,也是一种信心、毅力等的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综合素质,因此,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培养创新能力从小抓起最为有效。生理学家指出:年龄越小,思维定势越少,越容易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首先,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其次,是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最后,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还能看到自己的创新结果,体验创新的快乐。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因此,教师要以崭新科学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