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姝
名著教学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但是一直以来老师们的困惑却很多。因为是经典,所以老师们总是想下大气力去做、去讲,可是又苦于篇幅长、课时有限,所以有时候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苦恼很多。基于此,我校开展“小学名著第二课时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且确立了“三环三步”的模式,即“走近名著,再现形象;走入名著,感受形象;品词析句,情感朗读;领悟表达,读写结合;精彩回放,升华情感;走进名著,拓展延伸”。
名著教学形象升华情感一、走进名著,再现形象
对于一篇精读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我们往往会着重从句段入手加以思想情感的探索,因而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读诵,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等基本知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第二课时开课时,做简单复习回顾,是让学生在脑海中迅速重塑起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为本课学习,了解人物命运做好铺垫。
二、走入名著,感受形象
1.品词析句,情感朗读
一篇文章中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来自于作者准确、形象的语言;一篇文章中深邃、隽永的情感来自于作者细腻、深刻的笔触,名著更是如此。作者高深的文学功底,敏锐的洞察力,让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意味悠长,每一个词都含义含义深刻。因此,在名著教学的第二课时中,我们要着重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理解和探究。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12册《凡卡》一文时,在品词析句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入手,引发学生的自读自悟,在勾画写批注过程中,使学生能真正做到有思考、有收获。当学生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之后,随机引领他们通过想画面、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加深对几个动词“揪、拖、揍、戳”的理解、体会,切实感受到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老板老板娘的凶狠、恶毒。同时,在这一环节,我还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围绕着“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话,反复朗读,一咏三叹。切实做到了以读促讲,读中悟情,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声中情绪被高度调动,对凡卡的同情也就油然而生。
2.领悟表达,读写结合
名著中,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格外留意的,引领学生尝试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很好的写做训练,虽然课上时间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口述的方法加以练习。例如,在学习完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之后,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透过这几个句子,你还能见到怎样的凡卡?”孩子们立刻会意,他们沉默着,思索着,然后高高地举起了手“一天,凡卡干活干得实在太累了,就坐了一小会,老板看见了,揪着他的头发,把他拖到院子里,拿皮带狠狠地抽了他一顿。”“一天,凡卡做楦子没做好,老板娘随手拿起那个楦子敲他的头,凡卡顿时鲜血直流。”“吃饭时,凡卡多喝了两碗水一样的稀饭,遭到了伙计们的呵斥和责骂。”这些现场形成的句子,就是学生们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生在同情凡卡的情感中萌发的。
学习作者的表达,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课前,学生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作者契诃夫是一位惜字如金的作家,他曾经说过“简洁是天才的姊妹”这样的写作名言。可是在《凡卡》一文中,他却反复地重复着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城市的话语:“(1)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2)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3)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4)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5)亲爱的爷爷,快来吧!”提问学生:这会不会很啰嗦?学生们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马上可以说出,这样写并不显得啰嗦,相反会表明作者契诃夫对小凡卡的可怜和同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更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凡卡》这篇文章还有两处写作特点是在教学目标中有所指示的:其一,是写信时对乡下快乐的回忆,这是一段插叙,以乡下生活的快乐对比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课时有限这一部分就大胆地采取以读代讲,虽没有细致分析,但是学生有前文的基础理解起来完全不成问题;其二,是结尾的暗示作用。结尾以甜蜜的梦结束,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无法真正理解这梦的真正含义。因此,必须结合课前预习和老师的资料介绍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用意。
3.精彩回放,升华情感
学习名著,书中的文章只是一小部分,它虽然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表现作者的写作技巧,但是毕竟还是片面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向学生拓展原著,回放原著中的精彩镜头,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凡卡》一课中,有两个环节向学生进行了原著的精彩回放,一个是在学习凡卡挨打挨饿挨困的环节中加入了原著中凡卡吃不饱饭的情节,让学生对这一悲惨形象印象更加深刻。另一个是在学习结尾时,向学生们介绍了凡卡的真正结局——风雪夜里被邮差驾驶的马车撞死,伴着悲情的朗读,学生们对凡卡悲惨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助于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原著作品在课堂上的引用,是对课堂的延伸,是对孩子情感的深化,因此在名著教学中,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点。
三、走进名著,拓展延伸
课文中安排名著名篇,要让学生学习、了解名家的写作风格,更重要的则是要借选段来向学生们推介名著作品,借选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凡卡》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前文提到的两次引用原著外,还在课堂的结尾处,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向学生推荐相关作品。一是原著欣赏,二是契诃夫其他作品欣赏,如《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三是同时期同命运人物的作品欣赏,如高尔基的《童年》、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琳娜》。之所以要以三种形式来推荐,是完全出于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而来的,限制越小,孩子的选择范围就越大,体验的范围就越广,这样才真正能体现出名著教学的意义。
以上是以《凡卡》为例,简单解析了小学语文名著教学第二课时的“三环三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流程能够有效地指导授课教师抓住名著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真正做到长文短教,由课内通课外,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