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复杂而丰富,很大程度是阅历、体验、学识、教养等所起到的一种综合作用。学校的教育、公共教育系统而理性,但真正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格、气质形成的,依然还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家教”。
必须承认,世家的传承,离不开遗传基因的作用。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能将文化沉淀到一种无意识的层面上,变成一种无声的核心,这是最厉害的。
文坛多世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陈寅恪在《崔浩与寇谦之》中说:“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堕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正所谓,“一世其官,二世其科,三世其学。”仕宦、科举(名校)、学术,纵观古今世家,大抵皆遵循了这样的发展轨迹。
有人说,欧洲有贵族,他们的贵族精神,是欧洲社会体系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中国,虽然没有那样的贵族,却有世家,看看那些旧时世家,你能说他们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推动不如老外贵族吗?但到了现代,无论是人丁还是环境,世家不可复制,再也回不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很难选择该悲观,还是该乐观,这也是做这样一组策划的初衷所在。或许,作为现代年轻一辈,我们无法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什么叫世家精神。然而,当我们愿意走进、愿意聆听,愿意通过点滴细节来印证何为世家、何为家风,然后再把我们对此的理解用心来带给诸位看官。
这难道不是一种传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