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的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出:词语理解的主要途径有: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查字典词典理解、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但到了中高年级,老师往往带领学生认读之后便进入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词语的理解往往是“浮光掠影”,缺乏生命活力。
关键词:自主;辨析;理解
一、借助文本,在提炼信息中重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教材中的一些“小泡泡”以及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细致的指导,我们可以借助它们来引导学生理解。如,《搭石》中理解“搭石”:课文第一段旁边就有一个小泡泡:“我明白了什么是搭石了。”
师:什么是搭石?请大家默读课文,找画句子理解。
生(读):秋天,天气变凉后……让人们从石头上面踏过。
师:用句子来解释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齐读)
师:这是些怎样的石头?
生: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按二尺左右间隔排列在小溪上的石头。
生:是让人们踏过去的石头。
师:对。你能抓住“平整方正、踩踏、二尺左右”这几个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入秋后,家乡的人们为了过小溪,在溪中间按二尺左右的间隔铺上的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秋天,铺在小溪中的平整方正的、按二尺左右间隔排列的、让人们从上面踏过的石头。
……
师: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来说,这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句子来理解词语,又在关键词的提炼中进行语言重组,内化词语的理解。
二、借助标点,在比较发现中形象理解
根据教材特点,巧妙地借助有些标点符号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如,《乡下人家》中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假如让你在□里加上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
生:顿号,因为这些都是花。
师:好的。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应该加逗号,因为如果用顿号,也就意味着这些花前后可以交换位置,是一齐开放的,但这里却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是有先有后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开放的。
师:那就是芍药开完后——
生:凤仙花再开,凤仙花开完后鸡冠花开放……
师:你很会读书。有先有后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开放的,这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顿号与逗号的尝试运用与观察发现,既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又在运用比较中准确地理解了“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点。
三、联系生活,在矛盾辨析中自主理解
有些词语单独来看是一组反义词,但为了表达需要,作者会将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运用在同一个句子中。对这样的词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他们来辨析矛盾中自主感悟理解。
如,《乡下人家》中理解“朴素又华丽”的教学片段:
在理解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后,聚焦“朴素、华丽”,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组反义词,追问:不矛盾吗?为什么这样来形容?
生:不矛盾。因为这些花是种在乡下的,墙角边、小路旁都有。
生:它们不需要人来照顾。
生:家家户户的门前可能都有这些花。
生:这些花不像公园里那样种在花盆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它们都是随处生长的。
师:是的,生存的环境简单,随处可见,多朴素呀!但为什么又说它是“华丽”的呢?
生:因为它们色彩非常鲜艳。
生:形状非常可爱、漂亮,一点都不比那些名花差。
师:虽然不是名花,没有花盆装饰,但也非常的美丽。这就是——
生:“朴素又华丽”。
四、拆分词素,在串字解义中整体理解
“多一份创造,就多一份灵动”,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以生为本,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词语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就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参考文献:
邓友祥.小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心态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04).
作者简介:张国女,女,本科,就职于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