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 让我们爱上体育

2014-11-22 01:56贾奕帆
大学生 2014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清华广场

贾奕帆

“都上大三了,没有体育课了,出去运动还不如看美剧呢!”

“你等着体质测试的时候傻眼吧。

你呀,考过五十分太悬了,到时候拿不到毕业证看你急不急!我去跑步啦,拜拜。”

2014年8月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下文简称《标准》)出炉,

于新学期开始时实施。

《标准》中除了规定不同学年体育测试标准之外,还首次规定,

若年度体育测试成绩按照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达不到50分者,

毕业时将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新标准的出台,不仅让大学生对体育课绷紧了神经,

也对大学里传统的体育课内容和模式发起了新挑战。

困难户荔荔

刚升入大三的荔荔得知这一新标准后非常抓狂,过去的两年,荔荔都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教室——宿舍——教室,吃饭都叫外卖,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宿舍里追剧。大三后,荔荔就没有体育课了,但新《标准》中针对各项体育测试的标准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按照上学期她八百米勉强达到4分23秒的及格线,50米跑小组倒数第一不及格,仰卧起坐23个,低于28个及格标准的成绩推算,她的体育综合成绩很可能拿不到50分。“这样不就不能毕业了?”这么一想,荔荔忧心忡忡,她不得不想办法计划加强锻炼了。

大学校园里的“荔荔”们千千万,新《标准》俨然成了运动“困难户”们的噩梦。然而,新规的出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教育部此前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30年来,大学生在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耐力素质、速度素质(50米跑)、力量素质等项目的成绩持续下降,不少项目低于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更为严苛的政策背后承载着的,是对新一代大学生体质的担忧——未来的新一代若是个个弱柳扶风,怎么能接管未来?要强身健体,就必须动起来。

与大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并存的,是我国高校体育多年来墨守成规的任务式教学,目前的大学课程多局限于田径和一般的球类等传统项目,90后感兴趣的课程,例如跆拳道、街舞、花样篮球等新兴体育项目很少。对此,荔荔告诉我们:“大学里的体育课一点都不好玩,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体育测试而开设的。别说得到对运动兴趣的培养了,就是对身体有多少锻炼也说不上。”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国内许多大学已开始认识到这一现状,开始在体育课或体育项目的内容和模式上尝试改变了。

中华毽和广场舞

北京大学的选修课“中华毽”一直都非常火。这个被一般人看做是游戏的体育项目,在唐彦老师的教授下魅力四射。从小就喜爱踢毽子的唐老师曾遇到1912年就成立的毽子社团翔翎社里的成员,学习过花毽技艺中神、仙、妙、高、好、懂、会、粮、米、土等各种级别的踢法。上课时,唐老师信手拈来的不只是毽子的各种踢法,还有与之相关的典故史实,还有翔翎社的传奇故事、练毽的“无上心法”……许多同学都说,这是他们听过的最详细又生动的体育项目史了。

正式上课前,大家最期待的是唐老师的热身游戏。这些游戏有的调皮、有的刺激、有的温馨、有的滑稽,但都是唐老师精心挑选的。两人三足考验的是协调性、以鼓垫球着重稳定性、躲皮球则是测试灵活性,此外还有花式跳绳、还有老鹰捉小鸡、贴饼子等等。一场游戏下来,同学们气喘吁吁,意犹未尽,不仅充分打开了筋骨,整个班的同学也都很快熟悉了起来。

上课时,唐老师更是妙计百出的。练双人和三人以上的集体项目时,她鼓励男女生搭档。虽然男女生有时候会觉得活动量不对称,而且同一个技术,对男女生的要求可能也不一样。但唐老师认为,“只要教学上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得好,男女生合上体育课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弊端。年轻人嘛,都是不服输的,特别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特爱表现。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体育热情。”为增加团队凝聚力,下课后,唐老师还会不遗余力地鼓励大家:“有空的时候,男生就约约女生去吃饭,然后聊聊毽子……”“都是一个班的嘛,私下里可以常走动走动。”这些都是她的名言,在其他老师那里是绝对听不见的。

体育运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周期,所以,唐老师还会时不时贴心地提醒大家注意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坐的时候腿要向前,膝关节弯曲角度要大于90度,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做准备活动压腿的时候,很多人都习惯弯曲膝盖,身体下压这样活动膝关节,唐老师就会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膝盖最容易老化,应该把腿抬起来活动膝关节。

就这样,唐老师的“中华毽”课程从第一次开课只有十几个人选,到第二次开课后神奇地爆满,毽子的魅力虽功不可没,但唐老师的用心更有目共睹。不少学生上完课后主动向同学们推荐这门课,把自己的同学都带了过来。“说实话,在北大上课压力很大,因为学生们都很识货。现在看到他们这么喜欢来上我的课,我的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唐老师说。

说到像踢毽子这样大众化的体育项目,那就一定得说说长春中医药大学师生自编的广场舞了。每天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太极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临床医学院的大一女生季琼刚刚跳完了整套广场舞。谈起跳舞的感受,她脱口而出“太酷了”。季琼告诉我们,她已经练习这套广场舞近一个月了,“每天傍晚都会和伙伴们出来跳,特别放松,而且跳完之后觉得身体特别舒服,所有关节都舒展开了。配合动感的音乐,跳起来欢乐无穷,谁说广场舞只属于大妈!”“相比正规的舞蹈,这套广场舞的难度很低,动作容易上手,而且每一招一式背后都有讲究,比如第十一式‘黑熊伸腰,听说健脾功能尤为突出。又好玩又健身,何乐而不为呢!”另一位女同学说。

养生广场舞全称“中医十八式养生广场舞”,一听上去就带有中医药大学的特色。虽然这套广场舞动作难度不大,却花了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不少心思。这套舞蹈中十八式的每一个动作都以中医养生理论为依托,“前六式是对中医理论的一种阐释,如吐纳乾坤,是由太极拳起式演化而成,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后十二式则取自华佗的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式。我们从中找到灵感,加到了广场舞中。”长春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金阿宁告诉我们,现在这套“养生广场舞”现在已经流传到了周边好几个学校,甚至很多社区也都打电话来咨询跳法。endprint

此外,还有不少高校都开设了自己的特色选修体育课程,西南民族大学将蹴球、珍珠球、射弩等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吸收了进来;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高大上的高尔夫、射箭课程;九江学院的体育课中则引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咏春拳、截拳道等既炫酷又有内涵的内容。

锻炼后根本停不下来

有特色有意思的体育课的开设激发着大学生的运动热情,体现了大学从课程内容上进行创新的良苦用心。但是,真正让大学生体质得到提高,仅仅靠一周一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养成爱运动的习惯。所以,有些大学开始对体育课的模式开刀,对传统体育课来了次大整容。

9月11日,清华综合体育馆,3500多名身穿迷彩服的新生和学校全体体育教师济济一堂。随着大屏幕播出的一段生动风趣的动画视频,清华大学2014级新生“第一堂体育课”拉开序幕。由此,清华恢复了这个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传统。“第一堂体育课”由当年清华体育系主任马约翰创立,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专门为所有新生解读清华精神,并亲身示范,讲解清华体育课的要求。每次课都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锻炼热情,成为当时清华新生入学教育的突出特色。

穿着一身蓝色的运动衫的体育部主任刘波老师首先从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加强体育急迫性以及清华体育的特点和要求,详细解读了清华大学传承百年的体育精神。随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作为特邀嘉宾,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大学时体育锻炼的故事。“高中时期我练习的是长跑,但清华的长跑队只接收专业运动员,我就改练了竞走。”施一公的竞走项目从5000米练到1万米,后来还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一直到1994年,他大学毕业五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1万米竞走要绕操场走25圈,每走一圈都要打一次铃,提醒你必须要坚持。这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还是意志品质的锻炼,这种锻炼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受益匪浅。”

作为“中国戴眼镜跑得最快的研究生”,“眼镜飞人”胡凯也饱含着对清华园操场的一种特有的深沉,讲述了他大学期间在清华园的跑道上逐梦、圆梦的故事:“清华的体育精神就是能让我们当一个梦想结束之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梦想的拼搏。”他告诉同学们,正是体育运动,助他圆了清华梦,也正是体育,让他在每个人生节点上都能自信起跑。

在这堂体育课上,刘波老师说,今年清华还将对大一新生恢复“四点半强制锻炼”的传统。

早年的清华,每日午后都有强制锻炼的环节。在这一小时里,所有的图书馆、教室、宿舍都会被锁起来,学生被“逼”着出来锻炼。从这学期起,学校将协调各部门在下午四点半以后不排课或少排课,留出时间给同学们进行课外锻炼。同时,学校将开展由学校40个体育类的社团协会、43支清华体育代表队和由42个项目的比赛组成的综合赛事“马约翰杯”,为同学们参加有组织的课外锻炼、提高运动水平提供平台。“我们希望所有同学在大学期间学会两个体育项目、加入一个体育协会、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体育竞赛,这样可以更好地参加锻炼、感受各种体育项目的魅力。”刘波老师说。除此之外,体育部还将推出“清华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每年在报告中公布全校体质测试的基本数据,并以院系和班级为单位将所有单项进行排序,产生“跑得最快的班级”“跳得最远的班级”或“力量最强的班级”。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强制反而让我觉得很温暖,因为我能体会到这种强制之外的人文关怀。培养一种运动习惯其实挺好的,而且和这么多人一起做运动肯定很有意思。” 这是自高三之后再也没有做过运动的大一新生李同学对“四点半强制锻炼”的看法。

课后,清华大一新生叶云慧把领到的“清华体育成就卡”拿给我们看,这张不大的卡片上详细生动地介绍了清华校内数十处体育设施以及使用方法。“上完这堂体育课,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无体育,不清华这六个字。当我听到课上播放的几十年前学校督促学生走出宿舍教室的广播时,真的感觉自己全身是劲儿,完全能理解过去有学生在听完课后激动地冲出礼堂,在操场上飞奔起来时的心情了。现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口号也成为我自己的目标了。”

除了清华,在体育教学模式上有独特创新的还有不少学校。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院推行的自助式体育课风靡校园。嘉庚学院的体育课全名叫“体育俱乐部制度”,这一制度自2008年起就开始实施了,它规定学生大学四年要修完四次体育课,但可以自由安排内容和时间,一学期只要上满17次课34个课时就可以拿到学分。这种“自助式”体育课大受学生欢迎:“我们的锻炼项目、锻炼时间、教授老师都是自己选的,这样的体育课上起来太幸福了。”厦大的小叶笑着告诉我们,她在大二时选篮球课结识了同样爱打篮球的男朋友,虽然两人是不同专业,但每次都能一起去上篮球课,真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嘉庚学院的体育俱乐部更加人性化的一点是,它充分考虑到了身体状况不佳的同学,特意开设了保健班,在校医院开取相关证明就可以参加运动量相对较少的保健运动了。

如此“自助”的体育课让嘉庚学院的不少小伙伴“根本停不下来”,许多人在完成学分要求后依然积极主动地报名上体育课。不少同学告诉我们,这样的课程让他们少了任务感,渐渐地对体育锻炼产生了真爱。

责任编辑:曹晓晨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清华广场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在广场上玩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清华,北大,我来啦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