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2014-11-22 13:37朱绍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事物作文学生

朱绍萍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疼,最怕上的课了。每次作文课,学生都望文生畏,个个眉头紧锁,半天拔不开笔帽。即使在老师的一再催促、启发下勉强写出了文章,也是内容不够具体,情感不够真实,干干巴巴,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里没有可供写作的素材,平时没有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学生这个“无米之炊”的困难,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一、观察事物,积累素材

(一)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笔者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校园》一文之前,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前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这次观察的对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校园。指导他们要先从远处观察,对校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走进校园,按照方位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校园中的各种设施。在观察大门时,要注意大门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用意?门上的题字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观察教学楼时,要从外面和里面看;观察草坪、花坛、假山等要注意花草树木的不同姿态;观察操场时,要注意有学生活动时的热闹场面和无人时的安静美……由于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因此在写作时,能按照观察的顺序,由总到分,有重点地去写。

(二)教授观察方法

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能对事物有整体的认识;可以分类观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还可以比较观察,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比如学习《第一场雪》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懂得作者是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观察的。其中下雪前是按清晨、中午、黄昏的时间顺序观察的。而下雪时又是按天空、地面、树木的空间顺序观察的。让学生懂得作者是抓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作者之所以写得有声有色,细腻生动,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是因为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三)调动观察感官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条理地表达。这多角度的观察正是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生活,深入进行情感体验并调动多种(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去直接感受事物,并且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事物。只有这样,才能触发自己的思维,才能形成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特见解。一次作文课上,笔者教学生学写状物的作文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用眼睛看。我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糖果,让学生仔细观察糖果外衣的成分、图案、颜色;又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糖果的成分、图案、颜色;在分步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接着指导学生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学生们都情绪高涨,纷纷举手说出摸的感觉、闻的感觉。然后让学生拨开糖果的外衣再闻一闻、尝一尝,学生们说出了自己尝到的,闻到的感觉后,我趁机让学生想一想糖果的功能。我让学生把糖果的成分、图案、颜色,以及触摸的感觉,闻的气味,品尝的味道,想到的功能等连起来说一说。最后,让学生动笔把整个过程完整地写出来。这样,一篇篇生动、形象的习作很快跃然纸上。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一)集体活动,获取素材

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班级、社区等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在参加活动时要注意记住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才会有目的地去活动,去体验。上学期,我校组织开展了“品读经典,墨润书香”的大型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笔者以这一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积累作文素材的训练。首先,我组织全班同学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书,每天利用早晨晨读,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书,规定孩子们在什么时间段读完哪本书。然后指导孩子们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同时,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爱读书的孩子带动其他孩子。接着,我按学校的要求——每班选出了五名代表参赛,比赛时场上选手答不上来,场下队员可抢答为班级得分的形式,组织同学们积极备战。由于准备充分,在比赛时,我班同学表现突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赛后,根据这一亲身经历,同学们主动地写出了许多篇文章来记述这一读书活动。有的写知识竞赛的经过,有的写读书的收获,有的还写了后悔自己的胆量小没上场,表示下次一定争取上场的感受,还有细心的孩子写了读书活动后班级的变化,同学们的变化等。真是出人意料。

(二)学做家务,获取素材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对他们十分宠爱,很少有学生会做家务。因此,我鼓励学生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积累有关家务劳动的素材。在学生做家务时要布置学生注意劳动的过程,劳动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以及在劳动中的亲身感受。这样,才能积累起写作素材,否则学生就会当做任务来完成而不注意体验,就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了。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做家务的:先布置学生帮家长做一件你最喜欢的家务,注意做时要体会家长是如何一步一步教的,你是怎样学的,你们之间都说了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等。这样学生亲手做过了,就会在头脑里留下印象,也就积累了素材,写时也就有内容可写了。我的一个学生把帮姥爷收萝卜这样一件简简单单的家务活,写得既生动有趣,又真实具体。文中笑点不断,还起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题目《拔欢乐》,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三)户外活动,获取素材

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每天都是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十分单一。老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同子女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同样也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做各种小游戏,陪孩子一起做做运动。有条件的可利用周末、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游玩,去博物馆、科学宫等名胜古迹见“世面”。去领略美丽的大自然,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积极的社会生活,去感受飞速发展的精彩世界…去年寒假,有家长带孩子去公园滑冰车。开学后,他就写了这次滑冰车的事。他把去之前焦急的等待,路上的盼望以及玩时的快乐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这就是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好处。endprint

(四)借助媒体,获取素材

从电视上获取素材。每个学生都喜欢看电视,但只是看而没有注意积累。电视上有很多信息,如果懂得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将成为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电视上的信息获取写作素材。一部动画片,一部电视,相声小品,新闻等都是写作素材的来源。如:通过看电视,学生知道了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举世瞩目的马航飞机失联事件,形式新颖的“开学第一课”等新闻事件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看了这些新闻后有何感想,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然后写下来,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

从网络上获取素材。如今网络也成了学生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计算机互联网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材料。学生只用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点击“动物世界”,这都能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生活。如写《我喜欢的植物》这样的习作时,学生的写作范围就很广。当学生平时所接触、了解到的植物太少时,就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了解、收集自己喜欢的植物的特点。通过网络图片的展示,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特征。利用网络收集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多读多听 积累素材

(一)多读

读的内容包括课内和课外两部分。我们所学的语文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无论布局谋篇,过渡衔接,表达情感方面,还是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要让学生多读,熟读,直至成诵。例如,学习了《走进丽江》一课,可从中学到按顺序、抓住特点的写景方法以及段落间的衔接过渡。读《鸟的天堂》可以从中学到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以及精彩片段的描写。读《翠鸟》一课中对翠鸟外形描写的一段话,可从中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恰当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学到从头到背到腹,从前到后展开的叙述顺序。另外多读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能打开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进行作文。

(二)多听

听别人讲故事、看电视、听广播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一个人看到的,读到的毕竟有限。要想获得大量的作文素材,还应注意多听。“听”这一活动,既练习讲者的说话能力,还能丰富听者的写作素材。因此,我在上口语交际课时,让学生把在家里、路上、亲戚朋友家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然后再选出代表把精彩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最后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有效地参与听的过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感到素材有源滚滚来,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喜欢作文。

(责任编辑:李雪虹)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物作文学生
美好的事物
赶不走的学生
奇妙事物用心看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聪明的学生等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