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论高校器乐选修课程应面向市场需要进行教学
徐晓燕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教育部要求高校音乐专业开设器乐选修课程已经有十年,但是普遍面临教学效果不好的困境。教和学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一方面,老师仍然沿用培养独奏演奏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个性差异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主动。但这都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没有关注音乐文化产业中器乐就业市场的需要。要改变困境,必须面向音乐文化产业中的器乐商演市场和教学市场,并以此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其他教学两方面的原因大多数都会迎刃而解。
器乐选修课程;面向;市场需要;教学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004年),各高校音乐专业均开设了两年器乐选修课程,每个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身条件、将来的就业方向以及本校的师资条件,选择自己中意的器乐小门类进行比较系统、专业的学习。
方案实行十年以来,器乐选修课程的教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以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从老师教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有三:
一、传统的器乐教学是“一对一”的小课,而器乐选修课则是十几人到几十人的集体大课,老师要从“因材施教”变成“一刀切”,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变革,难度很大。
二、各门类乐器的学习方法、入门的难易程度不同,同样两年的时间,不同的器乐门类所能达到的演奏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门类的器乐教学,老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器乐教研室老师之间不好开展教研活动,基本都是各自为政,闭门造车。
三、器乐学生的培养需要的时间往往比声乐培养学生的周期更长,两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器乐小门类来说,仅仅只能打个基础。看不到教学成绩,也是很多器乐老师不愿意在器乐选修课程上多花工夫的原因。
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盲目、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即使课堂上听懂了,课后也不愿花大量时间去进行练习,导致学生进步的步伐太慢,难以见到学习的成效,使许多学生最后干脆放弃。
如何摆脱这个困境?很多老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更新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收到了一些实效。
我认为:师生的眼睛该盯向就业市场,特别是关注中小城市的器乐商演和器乐教学两大市场,紧紧围绕两大市场的需要,特别为中小城市高校的器乐选修生,制定能实现的教学目标、重新安排本门类器乐在乐队排练、教学中的、非常实用技能技巧学习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又能丰富教学手段、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教学效果必定,器乐选修这门课程必定也会走出困境,实现和达到教育部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那又该如何面向两大市场?
以器乐商演市场为例:在开课的最初阶段,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立足于国内中小城市,立足于本市,以家乡市或学校所在地为例,对商业演出中的器乐演出市场这一块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关注本门类乐器在演出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把眼光不再局限于高难度的器乐独奏,而多多关注于对技能技巧要求不太高的伴奏与重奏上面来。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应该怎样面向市场进行有目的的器乐学习?我的器乐学习目标是什么?该有针对的训练哪些技能技巧?储备一些什么样的曲目?老师也要结合器乐小门类的学习特点和中小城市的器乐演出市场,来规划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让学生及早摆脱学习的盲目性,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师生还可以共同整合各项优势资源,将不同的器乐门类进行整合排练,伴奏、重奏与独奏相结合,明确器乐选修的主攻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发挥更自觉、更本能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器乐选修课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达到实效。
思想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我作为高校器乐选修课的教师,我的大提琴教学理念就是:大提琴集体课教学与“一对一”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为主,在正确的掌握大提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后,多多在重奏、伴奏中去丰富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演奏经验,毕业后能接受器乐商演市场和教学市场的检验。
所以,在我的教学内容里,一些乐队合奏、伴奏、重奏中经常用到的技能技巧,是我的教学重点。包括:大提琴的拨奏、左手第一把位至第四把位的训练、揉弦,右手慢长弓、弓段在乐句中的合理分配等等。在教授这些技能技巧的时候,即使是简单的乐曲,也要在精确的音准、优美的音色、充满感情的演奏上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的美好,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然后再通过与其他乐器的合奏的机会,来提高学生与其他乐手之间默契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教学两方面互动,学生和老师都很有成就感。
所以,面向就业市场进行针对性教学,是解决器乐选修课当前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J62
A
1005-5312(2014)32-02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