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文化模式及其对多元化审美的意义

2014-11-22 03:03方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化美的世界

方琳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美的文化模式及其对多元化审美的意义

方琳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多元化的审美最大的意义在于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美的文化下美的理念和美的艺术品,并升华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审美的向前发展。

美的文化模式;多元化审美;模式

一、中国所代表的东方式的审美模式

中华民族的先民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其主要表现就是以追求万事万物之和所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审美方式去协助天地化育万物,即所谓“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种注重万事万物的活泼流畅和有序和谐的审美趣味,不营从“洋洋乎发育万物”中看到了自然界蓬勃的生机与和谐,同时又从自己的子孙身上看到了人在宇宙中的“不朽”、“无限”与有序。以有序和谐为美的审美观念,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一利,传统的审美模式,是古代中国一切审美范畴的网结点,它素被尊为传统审美意识的正宗和典范。

二、西方的审美模式

现代西方的造型艺术主要为主观构成。现代西方艺术对原始艺术、东西艺术、民间艺术等原型进行解构,吸取了大量的艺术元素,并对传统艺术进行解构,对其中主要形式要素有所否定,重新建构新的艺术形式。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简洁完美的“形”总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与此同时又会造成一种对“完形”的依赖的惰性。非简洁和非规则的形会造成一种紧张(或完形压强),虽然不太舒服,但会引起进取、追求内在张力。有始有终、有高潮有起伏的经验当然不再是平直乏味的。其原因可能是对传统的否定。由于不断地否定,而缺乏相应的积累,现代西方造型艺术似乎是无传统的。现代艺术的各流派往往各行其是,缺乏一种内在统一性,使得任何一种流派都缺少稳固的基础,现代艺术似乎在不断地解构,但是却缺乏深沉的建构,这在美术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三、世界多元化的审美模式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把世界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其实,波普尔的“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可以合并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第二”世界是由知、情、意构成的心理结构及其思维活动,表明主体的文化创造机制。“第三”世界则是文化创造的产品。主体孕育了文化的个性、民族性、地域性;产品的客体化又使文化有了普遍意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甚至相互移植挪用。

世界上主要有四大美的模式,即西方模式、中国模式、印度模式和伊斯兰模式。其中,中国模式、印度模式和伊斯兰模式可以统称为东方模式。东西方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和谐为核心。然而,它们通向和谐的途径却不尽相同。西方美学模式中的和谐是通过矛盾的斗争而达到的,东方模式中的和谐则是经由矛盾的互补、调和而实现的。西方对和谐美的理解源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延伸。和谐说在毕达哥拉斯派的理论中具有核心意义,认为和谐不但无处不在,而且还是绝对的,是“宇宙秩序”。毕达哥拉括最美的和谐在内的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

四、多元化审美的意义

审美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审美是通过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来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健人格最终达到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完美统一。从方式上说审美在提高人生境界方面具有直接性的特点。所谓直接性即审美的过程直接涉及到对生命的思考和观照。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从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这就是直接性的最好诠释从古代依附于文史哲的美学思想到现代独立的美学学科审美始终是立足于人生来揭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直接性的特征表明人生境界的提高在审美过程中就可以直接完成。也可以说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人生境界提高的过程因此审美在提高人生价值人生境界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元化的神美是人类审美的结果,也是人类审美的需要,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美的文化下美的理念和美的艺术品,并升华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审美的向前发展。

[1]丁宁.美术心理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

[2]高楠.艺术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邱明正.审美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4]欧阳中石.艺术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5]张法.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7]陈力.从“移情”看中西审美差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02).

B830

A

1005-5312(2014)32-0065-01

猜你喜欢
多元化美的世界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