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2014-11-22 02:27张相恒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股骨头高龄股骨

张相恒

(宁津县人民医院,山东 宁津 253400)

伴随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高龄人群局部防御机能减退,身体机能老化,多存在骨质疏松,且多伴发其他系统疾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占全身骨折的3.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传统的保守疗法及常规的内固定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容易发生髋内翻、短缩畸形、肢体外旋、股骨头坏死等,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诱发压力性溃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病死率递增[1]。骨折早期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PFNA 是目前临床外科医生公认的该区域骨折最佳内固定产品之一。我院自2012-08~2013-10,应用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满意,现具体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创PFNA 内固定)和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30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5~80岁,平均73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5例。骨折原因:摔伤5例、跌倒10例、机动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2例、拉伤2例,其他3例。按AO 分型:A1型5例,A2型18例,A3型7例。合并疾病:肾功能不全1例,高血压1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4例,糖尿病3例,帕金森病2例,冠心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老年痴呆2例,其他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3d,平均2d。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7~89岁,平均78岁。左侧16例,右侧14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12例,Ⅲ级11例,Ⅳ级7例。骨折原因:摔伤4例、跌倒9例、机动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3例、拉伤3例,其他4例。按AO 分型:A1型6例,A2型15例,A3型9例。合并疾病:肾功能不全2例,高血压12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糖尿病2例,帕金森病1例,冠心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老年痴呆1例,其他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4d,平均3d。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骨折原因及类型情况、合并症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统计学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采用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体如下。

1.2.1 治疗组:采用全身麻醉,嘱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与躯干保持15°。在X 线机下实施牵引闭合术,复位毕,选择股骨大转子顶端外侧切口,长约4.5cm,切开臀大肌移行部,分离各组织后,触及大转子,沿臀大肌纤维钝性分开,以大转子顶端作为进针点,切断外旋肌附着点并推开,在顶部使导针插入髓腔,此时根据透视机进行充分扩髓,同时注意调整前倾角,将骨折块复位,测量深度,扩股骨近侧外侧皮质后打入测量好的深度,拧紧锁钉尾端及尾帽。最后做好伤口冲洗,关闭切口。

1.2.2 对照组: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选择患髋后外侧入路,行T 形切开关节囊后,显露髋关节,在小粗隆上1.5cm处修整股骨矩,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清除髋臼内软组织,保留大的骨折块,用钢丝进行有效固定,以小转子方向确定前倾角,尽量促进大转子解剖复位,暴露转子周围骨折处,由小到大依次扩髓,测量肢体长度,进行假体安装,尽可能不损伤骨皮质。清洗股骨髓腔,扩髓完毕后安装骨水泥假体。检查骨折块是否保持解剖复位固定状态,选择合适的假体后用标准骨水泥技术填充骨水泥,将碎骨严密填塞于骨缝中,置入远端骨水泥塞,防止骨水泥溢出。在骨水泥干固前,清理骨折端水泥,待骨水泥干硬后,安装人工股骨头试模,保持合适的前倾角。冲洗切口,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检查髋关节的活动情况。

1.2.3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常规抗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对症支持治疗。嘱患者在卧床期间应进行有效的功能运动,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预防深静脉血栓。如患者一般情况好,术后2周即可拆线,并扶助行器或陪人搀扶进行负重锻炼,并根据恢复情况增加活动力度及负重强度。当自行走动相对平稳,无痛感时,可丢弃拐仗完全负重行走。对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则延迟至一个月,每间断7d进行X 线片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对比(±s,n=30)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对比(±s,n=30)

注: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1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30)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由于该类患者大多合并基础疾病,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可诱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死率,因此,临床建议,对没有任何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提倡手术治疗。目前,伴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手术可分为髓外固定、髓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而髓内固定又可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PFNA 等。人工关节置换术虽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但高龄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后容易引起内固定物失败,骨不连、髋内翻、股骨头坏死等导致手术失败,同时由于创伤较大,容易诱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为了有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本文采用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PFNA 内固定属于微创性手术,骨折的新型内固定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优点,完全解剖型设计,不易自行退钉,有效预防髋内翻的发生。疼痛相对较轻,创伤小,肢体功能恢复快,骨折固定牢固,病人能尽早离床活动,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小,其特制的螺旋刀片具有抗旋转、抗切割能力及成角稳定性,能降低骨量丢失,PFNA 螺旋刀片能提供更好的锚合力及其抗拔力,力学稳定性良好[2],可有效避免旋转和塌陷,提高骨折稳定性,增强骨折抗切出区域,预防股骨颈螺钉的切出。应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机意识,术前对局部过度牵引复位时可使下肢血管腔变小、血管内膜受到损害。该并发症可引起肺梗塞,导致患者死亡。术后有效的应用CPM 机及足底静脉泵进行功能锻炼,每日2次,不仅能有效的消除下肢水肿,只要使用合理,还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形成。采用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成角稳定性好,在不影响股骨头颈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手术疗法。根据上述研究显示,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治疗组术后发生髋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6%,而对照组发生髋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2例,深静脉下肢栓塞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3%,高出约治疗组的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1]谢章家,庞安琪,谢壮.两种不同术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26(8):1163-1164

[2]邓海源.PFN 钉置人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7):291-292

猜你喜欢
股骨头高龄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