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炜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也正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體系,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统的以理论为基础和重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向实践迈进。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研究和探索,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
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社会和时代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时常发生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的成因均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缺陷所引发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人生目标指明了方向,加强了当代大学生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有利于更好地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加强学生的集体理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艰难性并存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由于各高校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不同,使得该项工作取得的效果差异很大。因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素质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也存在差异,加之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全面有效的成果。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频频曝光,如多起“宿舍投毒”案件的发生,这些事件使得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频频升温,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针对此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也不断加强。教育部于2011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为全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艰难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
加严峻的挑战。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仍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阶段,传统的说教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瓶颈。在当前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日益增多,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关照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成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挑战。
二、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提高
1.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人生目标
我国当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都根源于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植根于缺乏具体的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从异常紧张和忙碌的高中生活直接过渡到自由而轻松的大学环境中,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落差,面对诸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极易空虚倦怠,迷失人生目标和方向。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自由散漫,盲目恋爱,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终导致其学业荒废,更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得消极负面情绪逐渐战胜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危机。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和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生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在日后毕业之后能够少走弯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
2.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真实的自信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自主生活的能力,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害怕毕业,不敢想象自己毕业之后独立面对社会所要面临的挫折和挑战。对社会既充满渴望同时又充满恐惧的复杂心理使得他们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焦虑和不安。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及时掌握应对各种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真实的自信,既不消极自卑,又不盲目自信,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正确地认识社会以及日后可能面临的挫折和挑战,通过社会实践逐步消除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恐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3.社会实践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理念,促进自我学习
因为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学校这种集体生活的大环境之下,有相当一部门学生会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旦发生或发现问题,都急于从对方的身上寻找原因,而不及时检讨自身的错误和不足,这就使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其不利。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及时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应对社会中可能出现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理念,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性格,有利于不断加强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
4.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改善无知与偏见
大学校园创设了一系列类似于社会的部门和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等。学生会的成立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增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才能。社团的创立,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更富多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提高其适应能力,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这些部门和活动虽然类似于社会环境,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社会实践环境,参与的人数也极为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而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真正地接触社会,弥补大学生对社会的偏见,使其正确地认识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很多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就是极端的黑暗,充满了消极因素,因此惧怕进入社会。但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开展,学生可以改正这种心态上的错误,以一种全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去迎接社会生活中的挑战。
5.社会实践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其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息息相关,意志品質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国当代大学生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缺乏持之以恒和艰苦奋斗的老一辈革命者的优秀品质。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应对挫折和挑战,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更好地提高和完善自己。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现实的残酷,才能够不断积蓄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学会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三、切实加强社会实践,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举措
1.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从理论教学到素质拓展训练到社团指导再到个别咨询的过程,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而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社会实践真正纳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去。
2.学校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确保三个到位,完善支撑体系
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与时俱进,对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能够及时合理地应对和解决。除了要在学校设立心理辅导教育委员会之外,更要具体到院系和班级,在学院和班级内部都要设置心理辅导员,形成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小结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和各级教育部门研究的重点。由于各学校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社会实践使传统的“纸上谈兵”式的教育体系和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实践环节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加强社会实践,为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警修.加快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体系[J].福建理论学习,2007,(06).
[2]赵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海, 2007,(06).
[3]盛友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4]吴艳华,李明宝.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成人教育,2007,(06).
[5]肖河水.试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