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走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路径初探

2014-11-21 02:26:46宋蓓蓓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国梦理论课思政

宋蓓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提出了“中国梦”,并做了明确的阐释。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让“中国梦”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出现,并发挥其引导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需要,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国梦思政课堂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的分数偏低,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整体素质较低。加之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学生受到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自身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公德意识,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面对“社会现实”问题,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思想不端正,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本内容陈旧、单一,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变化。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高职学生的思想模式相悖而行,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令人满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制约了“中国梦”的有效实践。基于此,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方位地践行“中国梦”,并实现“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要作用,用“中国梦”指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是一个迫切性的课题。

二、“中国梦”与高职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树立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把“中国梦”思想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中国梦”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完美融合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高瞻远瞩的部署;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核心都是全国人民,在全国人民面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可见,十八大的思想精髓和“中国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表达了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让“中国梦”这盏明灯给予我们指引,让“中国梦”思想和十八大精髓走进课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经之路。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梦”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思想内容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把握“中国梦”的思想精髓,从学生出发,正确宣讲“中国梦”思想,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爱国主义信仰,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把“中国梦”思想的精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模式结合起来,设置相关课程改革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高度认同“中国梦”思想,并身体力行地传播和践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导航。

三、“中国梦”走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一般都以“技能”教学为主,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加之以课本枯燥教学为主的模式,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久而久之,造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不重视的现象。

要想让“中国梦”思想走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要首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程度,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深入学习中国梦的思想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模式中来,确立有效的教学方案,使“中国梦”顺利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二)在实践中感受“中国梦”的魅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刚刚参加的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比赛中,尝试性地做了学生“中国梦、我的梦”的实践课堂,在组织讨论的基础上,在积极配合学生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尝试,试图通过实践的检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参与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设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听讲座、做调研、看榜样的故事、演讲、辩论、小品等,在实践中,让“中国梦”的思想不再纯粹的理论讲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的锻炼中自觉发掘中国梦的现实意义、理解“中国梦”思想的精髓。

(三)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感知“中国梦”

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案例,在视频展示中,可以给学生播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树立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同时在课堂讲授中,将国情发展、道德观建设融入到“中国梦”思想的传播中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中国梦”、民族梦。

(四)突出时代性,拓宽教育渠道

现在的高职生,多数与网络为伍,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很依赖网络。那么,在“中国梦”走进课堂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拓展知识,了解社会最新热点,在网络上追踪时事进展。这样,就可以帮助解决社会、心理困惑及心理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中国梦”思想与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时代性特点,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总之,“中国梦”的提出,既契合了中国的发展需求,又为中国指明了发展的新征途,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教育的价值。高职院校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应进一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冯秀军.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

[2]习近平.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29.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4]蒋桂芳.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着力点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7).

[5]宋祖冲.略论“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16).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