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

2014-11-21 02:26:46李玉霞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参训职业院校深度

李玉霞

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深度学习理念,设计深度培训模式,总结培训注意事项,为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时效提供参考。

深度学习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技术、资源、教学、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等的相关技能和心理特征。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媒体利用能力和评价能力就成为其最重要的四种教育技术能力。

近年来,教育部和一些社会机构分别启动了系列的教师教育及培训项目,如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Intel@未来教育项目等。这些培训项目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更需要参加相关职业院校类的特色培训,开展深度学习,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美国著名学者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提出深度学习路线,包括设计标准、预评估、营造环境、激活先前知识、获取新知、深度加工和评价等七个环节。认为深度学习必须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和多水平的分析或加工,以改变思想、控制力或行为的方式来获取和应用新内容和技能。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新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目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形式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能够实现教育公平,突破时空的局限,提供更多资源,具备较高的学习自由度。但是,网络培训学习往往流于形式,仅仅成为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操作平台,不利于参训教师开展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2009年,王丽、谈云兵在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中,针对苏州教育博客的交互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的交流止于交换信息或获取信息,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面,而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再认识和再研究。

通过参与并调研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与学习方式,发现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内容较少,脱离职业教师的学科领域,忽视参训教师的个性化差异;培训过程与教学实践脱钩,培训结果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深度培训模型设计

1.深度学习的相关要素

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和体验,使其成为开展新学习的“支架”;二是幫助学习者建立从具体知识向抽象知识的转换,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2.深度理念下的培训特点

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首先,应当建立培训共同体,充分考虑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已有教学实践经验,设计出符合这些素养与经验支撑的新知识与新问题;其次,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个性化的培训目标与内容,设置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及环境,从技术角度提供给教师进行思考的学习氛围;最后,规范参训后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师将新知识应用到教学一线。

3.深度理念下的基本培训模型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需要充分考虑到深度学习的相关要素与深度培训的特点。根据深度学习路线的原型,制定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模型,如图所示。该模型分为三阶段九环节。(1)培训准备阶段。首先,由管理人员、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共同体,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成果,甚至可以互换角色扮演;其次,由培训共同体制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与范畴;最后,分析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划分培训领域及层次。(2)培训实施阶段。设立培训所需的学习资源、形成培训的软、硬件环境;建立参训教师的先前知识内容,设立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学习共同体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培训活动,获取教育技术能力的新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团队教学等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3)培训评价阶段,通过学习日志、教师博客、教学实践的微课程等方式开展多元评价;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培训实效及问题,开展下一轮的培训活动。

四、深度培训模式的注意事项

开展深度理念下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需要各级人员的共同配合,要求学习共同体共同设计与开展培训活动,直至培训结束后的教学实践;对参训教师进行先前知识层次与类型的划分,确立个性化的专家指导与专业学习模块,依据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设计交流平台并开展真实的教学活动,辅助网络学习中各个交流功能的有效实现,避免培训活动的虚拟性;切实强调和提高参训教师的自主性,贴近教师的日常教学,促进参训教师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杜华,王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6-30.

[2]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0-43.

[3]孙天山.深度学习:核心要素及案例呈现[J].教育研究与评论.

[4]王永花.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4):73-77.

本文为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为:130219。

猜你喜欢
参训职业院校深度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8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师太”扛枪
环球时报(2015-01-15)2015-01-15 23: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