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笑
场域特定舞蹈,即在现实的具体生活空间进行的舞蹈表演。它脱离传统剧场而存在,充分参照空间、舞者、观众这三要素,并以此为表述对象。
场域特定舞蹈(Site-Specific Dance)表演起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后现代舞和先锋派的舞蹈编导家们,是美国人对于当时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反应,是艺术家们对从周围生活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僵化束缚作出的回应。它的发展前期受到先锋派艺术家们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表演的影响,并且沿袭了其特点,即艺术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往往是学科交叉的非线性叙事表达,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
场域特定舞蹈的魅力在于,它具备空间的内涵性,编导的包容性,表演的调适性,因而具有了时空的唯一性!
“场域特定”注定了它的动作应该是专门为某个特别的空间设计的。
首先要谨慎挑选一个最能够表达出你想要编创的舞蹈思想的场地,一般来说是一个公众的城市空间。
选择空间必须充分考虑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政治活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主要参考两个要素:文化内涵、可能观众。
先尝试找出一个创作主题,再根据它寻找一个能支持这个想法发展的地方;而你所选的地点又将帮助你激发动作的灵感。例如,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交流,地点可以是电话亭,可以是楼道或者广场等。然后反复问自己:“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观众是否能从中受到启迪?”特定场域的历史背景,尤其能助于彰显舞蹈主题。调查一下你所选的地点的背景资料,历史上曾在这里发生了什么?是否这个特殊的地方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做一下决定:你是否要顺应这些观点进行创作?你所编导的作品会如何影响这个地方固有的历史文化?你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哪些与之前在此发生的不同或者相同的地方?你将如何唤起和认知过去?
同时要考虑到,舞蹈的观众是谁?他们来自什么群体?他们会从哪个方位如何观赏你的作品?他们会在表演过程中被忽视吗?怎样鼓励他们参与到表演中来?你的目标观众是谁?他们是在未察觉的情况下被你选中的吗?
笔者在美国犹他大学现代舞系攻读艺术硕士学位期间,有幸尝试编创了该类作品,并与场域特定艺术的编导、舞者和观众们进行交流。我们现代舞系与建筑设计学院于2013年1月在犹他州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名为“GLYPH”(图像字符)的场域特定舞蹈表演,运用身体和多媒体技术,探寻时间、空间、具体化和自我存在感。从互联网上收集检索的讣告文字被投影在博物馆的巨型墙壁上,与恐龙化石和史前古器物一并创造出多维的视觉体验。博物馆包围着观众形成了空间感,而舞者和投影图像体现了时间感。编导的灵感实际上是对参观过博物馆和埃及的古墓、庙宇的回应。前者是与古代的自然历史遗留的邂逅,而后者是与故意留予后代和后世的遗迹的碰撞。这两种体验增强了她活在当下的存在感,使得编导想要通过这个作品探讨我们作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以及我们如何创造生后的图像字符来证明我们的存在。
判断一个作品是否属于场域特定舞蹈,取决于包括获得的灵感在内的一切来源于这一特定场所的东西是否只能从这个地方得到。这种发生在传统演出空间以外的舞蹈形式,对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对场地进行观察、采集、调研、尝试和思考等,挑战了他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这不是在练功房里编创一个舞蹈然后将队形调整一下以适应其他的表演舞台。
场域特定舞蹈的创作、表演和观赏不同于传统剧场艺术表演形式,它更注重编导、舞者和观众与空间的交流。每一段舞蹈都在播撒一种文化,每一处空间都在诉说一段历史,每一个编导都在传递一个思想,每一名舞者都在演绎一份情感,每一位观众都在经历一场震撼。
创作场域特定舞蹈的过程也许会涉及到打磨和锻造身体与墙壁或是走廊之间的关系,或者甚至是调研这个地方的历史背景,也可能会引导观众从同一空间的不同视觉角度观赏表演。舞蹈动作语汇随着地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观众有利观赏角度的不同而不同。这对于舞蹈编导们来说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挑战。每一个新的空间开启了观看舞蹈和动作的新方式,每一次经历都将改变他们之前对于空间的看法。仍以“GLYPH”为例:在那场场域特定舞蹈表演中,观众被邀请可以随时加入到演出中来,因为这是一个不断进行发展的实时作品,演出受到时空和观众的影响。观众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舞者引领去往博物馆不同的地方,在新的空间中观看表演。投射的图像字符被舞者的动作所触发,除此之外,舞蹈动作、投影的图像、原始的三维声效与舞者和观众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而变换出新的视觉和环境。
场域特定舞蹈的表演者们通过舞蹈展示人与日常生活空间的联系,通过动作实现与空间内的物体和人的对话。
相对于传统的舞台表演来说,表演场域特定舞蹈带给舞者的感觉是特殊的。传统的舞台表演通常都具备标准的框架和设计,而场域特定舞蹈更加多变,例如表演场所的建筑风格、其中的观众,乃至时间推移、声光变换等等因素,都成为调适表演的依据。作为一个舞者,可以调动多种手段对空间中的元素做出反应,让他们成为演出的一部分。
艺术家、舞者和观众对艺术和生活的观念不同,但是场域特定舞蹈打破了这个屏障。无论是编导还是舞者或是观众,他们都有一处相似的地方,即对空间的共同承担;而舞者,即是尽量把这种共同承担转化为共同分享。
舞者置身于场域之中,让自己的躯体在空间中肢解再建构。舞者们使用身体的感受对空间做出本能的反应。例如,用舞蹈动作描述出建筑的曲线、斜坡和地形,从而形成和谐的节奏和旋律,与建筑交相辉映。
事先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在所选的场域中进行舞蹈艺术创作。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去这个地方,勾画出大致的地形,用不同的官能,如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去感受它,观察这个场地中形形色色的人,甚至记录下无意中听到的对话。综合你从这个场地中获得的信息来帮助指引自己的创作思路。舞者们通过自身与场地以及与舞者之间的互动得到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出专属于特定地方的动作。随着身体参与度的增加,舞者与空间中事物的互动也增强。一旦有更多的舞者或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来,舞者的关注点就从空间转移至其他舞者身上。群舞中的每一个独立的舞者都需要向其他舞者做出让步,表演空间也由一个人的无声动作变成一种言语表达。
因此,舞者不可能把为别的舞蹈编创的动作移植到正在创作的场域特定舞蹈作品中。
我在美国采访的大多数场域特定舞蹈的舞者都表示,创作的过程很有挑战,这不同于在舞蹈房里对着镜子编创动作,这种方式更加能体现动作本身的意义和美感。仿佛每个动作都有生命力,都能呼吸。他们也同样享受表演的过程,很有趣,很轻松,并且没有像在舞台上表演紧张。舞者感觉自己在空间中越来越渺小,更能找到作为一个舞蹈演员身体与大自然共舞的感觉。
综上所述,场域特定舞蹈区别于其他舞蹈艺术形式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经常吸引一些从来都没有专门观看过舞蹈演出的观众驻足欣赏,例如过路人或是一些对去剧院看舞蹈表演有恐惧心理的人。
场域特定舞蹈带领人们去他们不经常去的地方,在观看过表演之后,他们往往会对那个地方留有特别的记忆。
场域舞蹈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将人们聚集起来,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有力的社区构建者。它能将舞蹈带进人群,带进生活。
目前,在中国,场域特定舞蹈还不够普及,场域特定舞蹈发生最频繁的空间是具有艺术氛围的场所,如剧场大堂、展览馆、艺术沙龙等;除去在这些地方表演,多数人会视其为杂耍,卖艺,另类,显摆,更有甚者误认为是在做活体广告,搞噱头。因此,营造适合场域舞蹈艺术健康成长的氛围刻不容缓。
(美国犹他大学 现代舞系)
1.Arianne MacBean (2004) Site-Specific Dance: Promoting Social Awareness in Choreography,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4:3,97-99
2.Maria E.Tosello (2003)Performing Cyberspace: Dance,Technology and Virtual 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Computing,Vol.1(3),pp.393-413
3.Whatley,Sarah;Varney,Ross(2009)Born digital;dance in the digital a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rts and Digital Media,2009,Vol.5(1),pp.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