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瑗
打造职工文化品牌探索职工文化发展与创新之路
——南京市职工“激情广场”系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洪瑗
每当鲜花灿烂的五月来临,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广场总是整个城市在周末晚上最热情最喧闹的地方之一,南京广场文化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南京市职工 “激情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准时在那里闪亮开幕。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丰富我市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从2005年起,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南京市职工“激情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个年头。每年5月~10月每周末的晚上免费为广大市民带来精彩的演出和丰富的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大象棋挂盘表演和车轮大战、健美操大赛、职工兴趣协会的收藏品展览、灯谜竞猜等。“心连心”工人艺术团的职工演员、各企事业单位来自生产一线的职工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风采;职工老年大学的老年学员也为大家带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表演。因为走入和贴近老百姓生活,职工群众、市民朋友已经形成了每到周末必去文化宫广场的惯例和氛围,每次“激情广场”都吸引了数千人驻足观看。由于宣传到位,特色突出,在“第二届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全国特色广场品牌文化活动” 殊荣;《工人日报》、《江苏工人报》等媒体对“激情广场”进行多次报道,并荣获“全国工会十大品牌”称号。这不仅提升了文化宫为全市职工和市民群众服务的知名度,而且进一步彰显了文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在主流文化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
经过多年职工广场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探索,2012年开始,我们整合新资源,挖掘新亮点,赋予新内涵,打造新特色,与南京市文广新局、秦淮区政府和南京市文化集团合作,举办了南京市职工文化系列活动。这是从组织、场地、时间、内容、队伍等各方面对“激情广场”的扩展和延伸,力求使工会公益性职工文化品牌活动再上一个新层次。全年在每周日下午或晚上为市民群众和职工朋友献上百场公益性文化大餐,由“激情广场”延伸到室内剧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与专业艺术团体、群众文化团体相互配合,引进国际高雅演出,力争使把新街口这一中华第一商业圈同时打造为第一文化圈。
南京市职工“激情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及每年的职工文化系列活动,是工人文化宫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要求,在打造职工文化品牌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要充分认识广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也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体现人类对大自然亲近和回归的广场文化,提高了职工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自由开放的广场为人们走出封闭的独门独户、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条有效渠道,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维系社会的团结稳定。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广场文化活动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文化氛围。
第二,要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从“激情广场”和职工文化系列活动的观众不难看出,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职工群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每次演出还没开始,他们早早就来到台下,翘首以待;每当曲终人散,总有些人恋恋不舍、意犹未尽。这表明是广场文化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是广场文化蕴涵的城市精神感动着他们。如果不是广场文化活动,他们就不可能享受到平时要花上与收入不相符的费用到剧院才能欣赏到的文艺演出。因此职工文化广场更要面对现实,重心下移,降低甚至取消文化消费的门槛,千方百计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要切实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发展广场文化,必须规划先行,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准确定位。要提升广场文化的知名度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从普及率和组织化程度入手,从提高品位和档次出发,以城市中心广场为龙头,辅之以文艺团体下基层(如我们的“心连心”工人艺术团“十走进”:走进劳模、民工、企业、工地、广场、社区、乡村、学校、军营、机关)。 尤其是文化宫,作为职工文化的组织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艺术团队的作用,组建和合作的团队类别越丰富,节目形式就越多样化,同时又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队伍。目前,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领导,确保职工文化广场健康顺利发展;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为广场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活动设施;三是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文化宫工作人员、工会文体干部和职工文体骨干的业务水平;四是优化作品创作,不断提升广场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要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广场文化品牌。“激情广场”活动举办以来,虽然影响较大,但总体感觉数量不少,高质量的精品却不多,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升级后的职工文化系列活动就针对薄弱环节逐渐提升了水平:一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在策划、培育和包装上下功夫,从广场文化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全面改进和提高,不断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二是突出特色、突出重点、突出功能,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文化需求,设计富有特色的广场文化活动,吸引不同层次的人群参与。三是通过好的策划和主题,将不同类别的节目和文化产品进行组合,这才是广场文化品牌长盛不衰的基础和保障。
最后,要努力探索广场文化的运行机制。坚持文化主管部门配合,企业积极响应,专业和业余团队广泛参与,既是促进广场文化繁荣发展的运行机制,也是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基本轨迹。从规范和完善这一运行机制出发,当前必须重点抓好两头:一是组织者要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巩固宣传文化阵地;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广场文化建设,通过市场手段,运用经济规律,探索形成文化与企业互补、互利、互动的运作机制,联手打造广场文化品牌,达到丰富广场活动内涵和带动企业文化发展的积极效果,努力开创文化宫、企业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