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消费体系研究

2014-11-20 18:41魏媛吴长勇张晓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绿色消费贵州省可持续发展

魏媛+吴长勇+张晓阳

摘要: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努力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的发展则仍是以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因此,构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体系有利于贵州省“三化”同步战略的实施。通过分析贵州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现状,提出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系的对策建议,为促进贵州省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495-05

长期以来,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并没有幸运地逃过工业文明高消耗、高污染的一般特性,甚至还因其特有的“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特征,造成了环境问题特有的严峻性。如果继续按这样的方式发展,不顾一切地追求经济效益,势必将导致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迅速崩溃。因此,构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体系,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既符合消费者的意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会增加市场机会,还有利于打破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生产、消费体系的内涵

绿色生产是指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体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手段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绿色生产强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控制和处理,以减少和消除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实现绿色生产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一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产品使用,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二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对产品从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2]。

绿色消费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获得、使用、消耗或享用各种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或过程。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费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3]。

2 贵州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现状

截至2011年末,贵州省常住总人口3 46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 256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65%。贵州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 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 900余种,工业用植物600余种,食用植物500余种;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8 140.3兆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t,居全国第五位;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4.74亿t,位列全国第四位;磷矿资源储量28.68亿t,位列全国第二位;锰矿保有资源储量8 100.54万t,位列全国第四位;重晶石保有资源储量1.18亿t,位列全国第一位。此外,贵州也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赤水丹霞地貌两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黄果树大瀑布等众多自然旅游资源,有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还拥有黔东南等民族的原生态的旅游资源。世界旅游组织称赞中国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3 贵州省环境状况

3.1 废水排放及防治

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间,贵州省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废水中化学需氧排放量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5年间分别上升了41.6%、71.7%、33.3%及50.7%。2011年,全省完成工业废水治理项目82个,增加废水处理能力29.91万t/d。2007~2011年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均呈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分别上升了7.7%和182.8%。

3.2 二氧化硫污染情况

SO2仍是制约贵州省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2011年,贵州省废气中SO2排放总量为110.42万t,比上年减少4.9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55.32万t,比上年增加12.24%。

3.3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与综合利用

由表2分析表明,2007~2011年间,贵州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2011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 660.7万t,比上年下降了6.4%;排放量28.88万t,比上年降低了51.7%;处置量2 102.95万t,比上年降低了15.8%;完成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项目4个; 2007~2011年的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率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上升,分别上升了81.6%、55.4%和46.2%。

4 贵州省能源利用状况

2007~2011年,贵州省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表3),分别为由2007年的2.62 t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1.71 t标准煤/万元,下降幅度为34.7%,而同期全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为1.179、1.118、1.078、1.034及0.793 t标准煤/万元,贵州省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表明贵州省能源利用率较低,经济发展仍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础上。

5 贵州省绿色生产、消费的投资状况

由表4可以看出,2007~2011年间,贵州全省环保资金投入、环保资金投入占生产总值、老工业污染源治理、建设项目“三同时”污染防治、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全省征收排污费总额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118.3%、5.6%、77.5%、41.2%、182.8%、57.1%、133.1%及3.4%,表明贵州省在绿色生产、消费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endprint

6 贵州省绿色生产、消费存在的问题

6.1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能源消耗过大

贵州省虽然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却在发展中陷入了“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当中。这种模式投入大、利润率低、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方式,到2020年,在经济增长实现翻番的时候,所需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的排放量也将同步翻番,甚至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就可能使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环境灾难。从能源结构看,一次能源生产中煤炭占85.6%以上。从单位产值的能耗看,2011年贵州省万元GDP能耗为1.71t标准煤,是全国平均能耗的2.16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在全国和西部都是较为严重的。

6.2 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严重,废物循环利用率较低

据测算,仅“西电东送”一、二批次中的火电项目,将使贵州省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29.44万t。同时,这些项目一年需要电煤4 140万t,以一个煤矿年产100万t计算,就需要建设40个左右的煤矿,而煤矿的大量开采将大大影响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加剧对生态、地质环境的破坏。以冶金、水泥、煤化工、磷化工为主的行业污染还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还比较高;磷渣、磷石膏、赤泥、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物、加工废料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还比较低;工业排放废气、废热的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废旧资源再生应用技术还有待提高。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技术较为落后,中水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率还比较低。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研究和考核还不够。废铜、废铝、废钢铁、废旧轮胎、废塑料、废旧电子产品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再制造、再利用的相关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垃圾处理资源化、产业化进程还有待推进。

6.3 绿色产品开发内在动力不足

生产绿色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获利不确定,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出于外溢的收益无法内化,同时与非绿色产品生产的企业竞争不公平,必然使企业选择绿色产品生产、营销的内在动力不足。此外,当前普遍缺乏对绿色产品发展前景的深刻认识,很多企业仍然重视短期收效快、经济效益大、能迅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一般产品的开发,而轻视长期前景好、目前投资高、能长久增加社会效益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从而使制造商提供的绿色产品非常有限。

6.4 收入水平低,制约绿色产品的消费

绿色产品价格偏高,所以要求绿色产品的消费者也应有相应的经济收入,人们只有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去实现更高的消费需求,所以要实现绿色消费的普及,也需要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而贵州省大部分消费者均处于较低或中等收入水平,难以满足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要求,即便偶尔消费也不能持续,所以实现绿色消费受到消费者低收入水平的制约。

6.5 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滞后

2009年9月,胡锦涛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已明确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而绿色经济包含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但目前贵州省还没有引导绿色生产的相关规划。当前,贵州省发展绿色生产的体制障碍是统筹力度不够,许多职能分散在不同的委局办,不能形成合力,这给绿色生产的规划、协调、监管留下了空白。贵州省发展绿色生产制度的滞后还表现在对政绩的考核机制、企业的奖惩机制、公众的引导机制等方面。

6.6 社会对绿色生产的认知模糊,观念淡漠

绿色生产不仅是生产方式转变,更是政府的行政方略和行动理念的改变。目前贵州省各部门、各阶层普遍存在对绿色生产认知模糊的现象,甚至一些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没有深入理解绿色生产的含义,把绿色生产简单地理解为节能减排,认为上几个项目、发展几个产业就是绿色生产,甚至消极地认为绿色生产是限制经济增长。这种认知上的模糊,使得个别部门对发展绿色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绿色观念淡漠,这极有可能导致人们行动迟缓,准备不足,错过这一轮发展机遇,付出巨大代价[4]。

7 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的对策建议

贵州是一个能源、资源生产的大省,但贵州省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竞争力不强。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贵州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但长期以来,贵州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增加资源能源的消耗,增加投资来实现,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2011年贵州省人均GDP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6.9%,属于极低收入地区,人均GDP指标全国倒数第一,与东部发达省市的差距非常大。由于生产方式落后,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生产的主要是初级产品,有竞争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很少,贵州省的“烟为别人烤、茶为别人摘、电为别人发、钱让别人赚”,贵州省拥有的资源环境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贵州省一定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贵州省资源环境的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支持发展绿色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节约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贵州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省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贵州省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endprint

7.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中国面临巨大的环保时代挑战。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由于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许多时候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从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仍是传统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产业高度化不足,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来说仍然属于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高度化和集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而绿色生产强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汽和废渣的控制和处理,以减少和消除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因此,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可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7.3 促进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

数据表明,2011年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9 773.23万t标准煤,比2008年增长22.7%。这说明,贵州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因此,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绿色生产强调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这与节能减排目标一致,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能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7.4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绿色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逐渐唤起。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已形成了绿色需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这种以“绿色”为主线的消费链条。在这种背景下,贵州企业需强化绿色观念,根据环境敏感性变化对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对照公众不断增长的绿色要求做出环境定位选择,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处理以及再生利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促进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7.5 发展低碳经济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5]。低碳生活是一种自觉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且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义务,更是一种责任。而绿色生产强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控制和处理,以减少和消除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完全一致,因此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7.6 建设生态文明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假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假如资源能源供给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危害性,愈来愈希望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经济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减少环境资源消耗,提倡健康消费,符合生产文明的内涵和宗旨,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8 讨论

构建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不仅要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认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应分析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构建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中应该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应该如何操作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阿勇嘎.加入WTO后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与绿色国际贸易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32(3):81-84.

[2] 贾春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2010(4):9-13.

[3] 陈柳钦.可持续低碳消费的实现途径[J].理论学习,2010(8):32-35.

[4] 季剑军.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对策探讨[J].消费经济,2012,28(3):27-29.

[5] 高红兵,雷代英,李静雯.荆州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践与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S1):4-7.

[6] 孙文营.循环经济消费观的伦理诉求[J].天府新论,2011(2):34-37.endprint

7.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中国面临巨大的环保时代挑战。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由于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许多时候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从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仍是传统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产业高度化不足,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来说仍然属于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高度化和集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而绿色生产强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汽和废渣的控制和处理,以减少和消除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因此,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可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7.3 促进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

数据表明,2011年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9 773.23万t标准煤,比2008年增长22.7%。这说明,贵州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因此,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绿色生产强调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这与节能减排目标一致,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能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7.4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绿色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逐渐唤起。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已形成了绿色需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这种以“绿色”为主线的消费链条。在这种背景下,贵州企业需强化绿色观念,根据环境敏感性变化对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对照公众不断增长的绿色要求做出环境定位选择,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处理以及再生利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促进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7.5 发展低碳经济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5]。低碳生活是一种自觉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且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义务,更是一种责任。而绿色生产强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控制和处理,以减少和消除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完全一致,因此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7.6 建设生态文明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假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假如资源能源供给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危害性,愈来愈希望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经济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减少环境资源消耗,提倡健康消费,符合生产文明的内涵和宗旨,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8 讨论

构建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不仅要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认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应分析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构建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中应该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应该如何操作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阿勇嘎.加入WTO后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与绿色国际贸易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32(3):81-84.

[2] 贾春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2010(4):9-13.

[3] 陈柳钦.可持续低碳消费的实现途径[J].理论学习,2010(8):32-35.

[4] 季剑军.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对策探讨[J].消费经济,2012,28(3):27-29.

[5] 高红兵,雷代英,李静雯.荆州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践与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S1):4-7.

[6] 孙文营.循环经济消费观的伦理诉求[J].天府新论,2011(2):34-37.endprint

7.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中国面临巨大的环保时代挑战。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由于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许多时候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从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仍是传统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产业高度化不足,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来说仍然属于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高度化和集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而绿色生产强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汽和废渣的控制和处理,以减少和消除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因此,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可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7.3 促进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

数据表明,2011年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9 773.23万t标准煤,比2008年增长22.7%。这说明,贵州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因此,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绿色生产强调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这与节能减排目标一致,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能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7.4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绿色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逐渐唤起。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已形成了绿色需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这种以“绿色”为主线的消费链条。在这种背景下,贵州企业需强化绿色观念,根据环境敏感性变化对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对照公众不断增长的绿色要求做出环境定位选择,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处理以及再生利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促进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7.5 发展低碳经济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5]。低碳生活是一种自觉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且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义务,更是一种责任。而绿色生产强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控制和处理,以减少和消除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影响,绿色消费则强调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完全一致,因此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7.6 建设生态文明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假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假如资源能源供给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危害性,愈来愈希望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经济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减少环境资源消耗,提倡健康消费,符合生产文明的内涵和宗旨,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8 讨论

构建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不仅要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认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应分析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构建绿色生产消费体系中应该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建立绿色生产消费体系应该如何操作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阿勇嘎.加入WTO后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与绿色国际贸易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32(3):81-84.

[2] 贾春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北方环境,2010(4):9-13.

[3] 陈柳钦.可持续低碳消费的实现途径[J].理论学习,2010(8):32-35.

[4] 季剑军.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的对策探讨[J].消费经济,2012,28(3):27-29.

[5] 高红兵,雷代英,李静雯.荆州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践与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S1):4-7.

[6] 孙文营.循环经济消费观的伦理诉求[J].天府新论,2011(2):34-3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消费贵州省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