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404例发热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2014-11-20 05:56
中外医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待查流感传染病

李 红

徐州医学院门诊部,江苏徐州 221009

发热是医院门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种繁多,是内科临床诊治的重点及难点。目前由于流感、禽流感、SARA病例的出现,对学校、集体场所等人群聚集地方发热病例的筛查及诊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预防并早期诊治发热性病例,及早发现具有流行病学特征的门诊发热病例,现对2013年1—12月间首诊于该高校门诊的404例发热学生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度1—12月所有首诊于该高校门诊的发热学生病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判定发热以腋下测量体温升高为标准,测量前排除影响体温测试的各种因素,测量不少于10 min以达恒温。正常腋温在36~37℃,若腋温>37℃尤其超过37.2℃,可初步认为发热[1]。其中低热为37.2~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0℃,>40℃为超高热。

1.3 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均详细登记个人资料,测体温、问病史、进行体检,必要时选择血尿粪常规、X线摄片或至上级医院做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及时治疗;不能诊断的发热待查病例转诊至上级医院,转诊后及时随访,补全后续资料。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版本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①404例发热学生病例中,女生226例,男生178例,年龄17~28岁,平均20.37岁,以低热及中度热为主,高热较少,超高热仅1例。男女生患病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261,P>0.05)。男女患病人数占比及发热程度构成比,见表1。

表1 男女患病人数占比及发热程度构成比

②首诊于该高校门诊并能够确诊的363例发热病例中,发病原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计295例,占总病例数达73.02%,其次依次为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未发现有传染病暴发情况。因条件所限该校门诊不能确诊的41例病例以‘发热待查’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患者疾病构成,见表2。

表2 发热患者疾病构成

③41例‘发热待查’病例转诊至上级医院后,20例因种种原因失访,另21例经追踪随访获得准确信息,其中仍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计13例,2例肺结核位居第二。具体发热待查病例后续随访情况,见表3。

表3 41例发热待查病例后续随访情况

④404例发热学生病例按年级划分,以大一、大二、大三为多,患病率依次递减。因医学院校专业最后1年均在外实习,五年制专业大四在外见习较多,故大四发热病例明显减少及大五发热病例没有均为情理之中。该校研究生1年级基本在校上课,后期在临床一线较多,故发热病例也较少。发热患者年级分布见表4。

⑤404例发热病例按发病月份划分,以 9、10月较多;3、4、5、6 月及 11、12 月相差不多;1、2、7、8 月份分别因在校时间长短(寒暑假原因)发热病例数表现出对应的因果关系,即在校时间越长的月份发热病例越多。具体发热患者月份分布,见表5。

表4 发热患者年级分布

3 讨论

该校2013年404例发热病例整体情况类似往年,未发现传染病暴发情况。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大三病例较多,其中尤以大一新生为多;而在表5中,以9、10月为多。综合表4表5可以看出,秋季为发热疾病比较集中的时期。大一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之军训,且9月暑热尚存,最易患病,历年如此,已成规律。建议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好大学新生的健康教育和各项后勤保障,以提高学生防病治病能力。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2],而高校是宣教的最佳场所之一。

综合表2及表3可以看出,即便急性胃肠炎不全是因感染(有些为理化因素导致)所致,在所有404例发热病例中,综合各种感染性疾病占比亦达到了90%以上。这说明近几十年来,人们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因抗生素的出现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由于抗生素的泛用和滥用已导致了生态的紊乱,加速了细菌遗传耐药的进化[3],感染性疾病仍是威胁高校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感染,占比达80.45%(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第2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比达11.14%(包括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菌痢)。

表5 发热患者月份分布

综合表2及表3还可看出,除流感外(流感应属传染性疾病,但因轻型流感及散发流感很难与普通感冒相鉴别,且确诊流感要靠病毒的分离鉴定,临床应用较少,故该研究没能做到把流感从呼吸系统疾病中分离出来),临床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占发热病例的2.2%(包括腮腺炎、水痘、猩红热、菌痢、肺结核、疟疾、麻疹),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可见传染病(除流感外)并不是高校门诊发热病例的主要部分。至于流感,回顾性调查显示,我校有疫情的年份,均发生于本省流感高发季节[4],疫情始发时发热学生骤然增多,异于平常。 2013年度尚平稳,无显著流感疫情发生。对于高校医院而言,门诊的重要任务是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因此校医院医生有必要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早期就诊病例做好识别与隔离。鉴于学校是各种传染病暴发防控的重点场所,对聚集性发热病例[聚集性发热的定义为30人以下班级当天发现发热人数超过5人或同班级(30人以上)发热人数超过20%][5]更应做到发现一起,隔离一起,从而有效减少密切接触者及进一步扩散,最大限度减少流动和交叉。据文献报道,发热门诊的症状监测对呼吸道传染病预警具有一定价值,发热门诊为呼吸道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重要平台[6]。鉴于此,校医院和学校可以协同开展呼吸道症状监测工作[7],以指导公共卫生行动早期开展,进而有效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8],当然这需要领导重视及学校多部门大力配合才能得以落实。

发热待查病例占该研究总发热病例的10.15%,除失访病例外,未发现Fuo病例(即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就现有资料初步分析,发热待查病例大多是由于常见病的非典型表现而非罕见疾病引起,这可能与高校群体特殊的年龄结构有关,青年人发热病例疾病谱构成有别于其他年龄段是可以理解的。在此应引起注意的是,2例肺结核病例经专科医院确诊,对高校内传染病的防控再次敲响了警钟。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有死灰复燃之势,该病传染性强,细菌耐药普遍,早期症状隐匿,抗结核治疗副作用大,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将产生严重影响。在日常门诊诊疗中,对发热伴盗汗、消瘦病例促其尽早到专科医院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结核蔓延。

以上分析提示我们,感染是高校发热病例的主要致病因素。在高校发热疾病的研究中,除加强疑难病例的探讨外,还应重视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鉴于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应重视上感、急性胃肠炎等的研究),通过大量病例调查探索发热原因及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诊疗措施,尽早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疾病蔓延,以便更好保障学生健康。

[1]林兆谦.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病例分析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

[2]郭晓科,孙静维.健康传播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20-25.

[3]刘永杰.发热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76.

[4]邓丽梅,韦连珍.大学城校区学生群体性发热防控措施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4):188-189.

[5]李海红,李瑞强,童颖.高校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及联防联控机制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30(2):388-389.

[6]代小秋,刘民,海山.卡德尔拜,等.北京市发热门诊63325例就诊患者症状监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375-378.

[7]郭建花,周吉坤,张世勇,等.呼吸道症状监测在学校流感疫情监测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32(8):1012-1013.

[8]何玮.某高校医院发热门诊102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校医,2013, 27(8):602-603.

[9]孙艳红,田莹,郑玉萍,等.发热门诊6016例患者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8):4963-4964.

猜你喜欢
待查流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夜宿弘法寺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思考心电图之176》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某血站8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检测结果待查情况调查
一发热待查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
秋季谨防牛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