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红细胞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溶血率在贮存期的比较

2014-11-20 05:56刘延玲
中外医疗 2014年25期
关键词:离心机全血游离

刘延玲

山东省莱芜市中心血站总务科,山东莱芜 271100

随着目前献血宣传工作的强化,人民献血意识的增强,我国的献血量在逐年的增加,为了保证这些血液能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必须对血液的贮存加强管理。而贮存期溶血现象的发生是贮存面临的主要问题,所谓的溶血是红细胞膜因各种内在或外界的原因受损使其细胞内血红蛋白流出,导致血液成分破坏,血液颜色加深。当溶血率达到一定值时严重的影响临床用血,对输血患者有潜在的隐患,依据临床数据显示血液贮存期越长其溶血现象越容易发生[1]。而临床用血主要有全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悬浮红细胞血液,血为液中的白细胞会引起很多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热源,所以国外大都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浮液[2],能够进一步的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但有部分文献报道[3]去白细胞的过程会增加溶血的风险,为了探讨不同血液在贮存期的溶血率,为临床贮存用血提供参考指标,该研究于2013年3—8月该站收集的90袋每袋200 mL的血液,将同等样本血液通过不同分离及过滤方法,分析其溶血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次性的200 mL去白细胞过滤血袋(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管械(准)字:20023661071号)60套,由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司提供的普通血液四联血袋(国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3660460号)90套,低温操作台、离心机、无菌操作台、4度血液冷藏柜(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型号 FYL-YS-66L),红细胞保存液,简称MAP(主要成分包括枸橼酸盐、枸橼酸、葡萄糖、腺嘌呤、磷酸盐等)。

1.2 方法

1.2.1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的制备I组 应用一次性200ml普通血液四联袋采集2012年4月—10月的全血30袋,放入4度冰箱中12 h,冰箱的温度为(4±2)℃,12 h后在无菌环境下用离心机离心15 min,离心机的转速为 2820转/min,静止后去除上层溶液,在低温环境中按照白细胞过滤血袋操作,操作环境均为无菌环境,空气经过紫外线杀菌,地面经过氧乙酸消毒,操作中手均用75%的酒精消毒,实验过滤后加入MAP保存液可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液。将此方法得到的血液标记为去白悬红I组。

1.2.2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备II组 应用一次性200 mL普通血液四联袋采集2012年4月—10月的全血30袋,放入4度冰箱中12 h,冰箱的温度为(4±2)℃,12 h后在低温无菌环境中按照白细胞过滤血袋操作将全血进行过滤,然后将溶液继续放入离心机中离心15 min,静止后去除上层液,加入MAP保存液,可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液。将此方法得到的血液标记为去白悬红II组。

1.2.3 悬浮红细胞制备 应用一次性200 mL普通血液四联袋采集2012年4月—10月的全血40袋,放入4℃冰箱中 12 h,冰箱的温度为(4±2)℃,12 h后在无菌环境下用离心机离心15 min,离心机的转速为2820转/min,静止后去除上层溶液,加入MAP保存液可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液。

1.3 样品检测

分别在7、14、21、28 d从4℃冰箱中采取三组的血液样本,利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每个样品中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游离红细胞蛋白的含量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 。计算公式:红细胞溶血率(%)=游离红细胞蛋白浓度 ×容量×(1-红细胞比容)×100/血红蛋白浓度×容量 ×100

1.4 统计方法

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2 结果

2.13 组样品贮存期游离红细胞蛋白的比较

3组经过7、14、21、28 d后分别检查其血液中游离红细胞蛋白数,去白悬红I组与去白悬红II组的游离红细胞蛋白数目都高于红细胞悬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悬红I组与去白悬红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3组样品贮存期溶血率的比较

表1 红细胞悬浮组与去白两组游离红细胞蛋白的比较[(),g/L]

表1 红细胞悬浮组与去白两组游离红细胞蛋白的比较[(),g/L]

注:与红细胞悬浮组比◇t=12.412,7.924,11.221,8.910,◇P<0.01;□t=10.521,8.412,13.514,9.310,□P<0.05;与去白红悬 II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时间 红细胞悬浮组 去白悬红I 去白悬红II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0.18±0.170.33±0.220.47±0.290.71±0.34(0.41±0.34)◇*(0.60±0.46)◇*(0.78±0.46)◇*(1.30±0.69)◇*(0.36±0.24)□(0.65±0.41)□(1.02±0.59)□(1.38±0.62)□

3组血液分别在7、14、21、28 d取样计算其溶血率,去白悬红I组与去白悬红II组的溶血率都高于红细胞悬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悬红I组与去白悬红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红细胞悬浮组与去白两组不同时期溶血率的比较()

表2 红细胞悬浮组与去白两组不同时期溶血率的比较()

注:P1为红细胞悬浮组与去白悬红I比较,P2为红细胞悬浮组与去白悬红II组比较,P3为去白悬红I与去白悬红II比较。

时间 红细胞悬浮组 去白悬红I 去白悬红II P第7天0.59±0.020.14±0.090.10±0.06第14天0.11±0.070.20±0.130.21±0.10第21天0.13±0.080.24±0.140.32±0.16第28天0.21±0.110.10±0.220.41±0.18 P1=0.047 P2=0.010 P3=0.035 P1=0.022 P2=0.015 P3=0.043 P1=0.035 P2=0.039 P3=0.040 P1=0.001 P2=0.001 P3=0.042

3 讨论

由于人体白细胞抗原的抗原性不强,特别是特殊体质人群,如孕妇、多次输血者、白血病、和非铁血贫血者、脏器移植患者等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白细胞凝聚素[3],这些人群中的凝聚素具有特异性,和自己体内的白细胞不会发生凝聚反应,但对外界输入体内的血液会发生凝聚反应,多数患者有发热和过敏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多为尊麻疹或斑丘疹,为了降低输血后的临床不良反应事件,临床上有在输血前可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但有数据统计输血前注射地塞米松并不能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如果发生麻疹等过敏反应可注射扑尔敏50 mg或者25 mg苯海拉明,严重者应该马上停止输血,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肾上腺,但这些药物的应用对特殊体质人群还需要慎重用药,且这些药物的注射不能直接同输血静脉注射,需要另一静脉注射,也给患者再次输血带来很大心理障碍,所以提高血浆质量预防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过滤掉[4],有研究报道只要将血浆中75%的白细胞去掉就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5]。但血站有报告显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在保存期会出现溶血的现象,可能与过滤过程造成红细胞膜受损有关,也可能过滤仪器的型号、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有影响[6-10]。有研究表明在过滤过程中一些红细胞变形能力较差刚能通过滤膜,再通过过程中红细胞膜就会和过滤器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使得其结构受损,稳定性降低在存储中寿命较短,也有操作不当,如过滤前过早的对血浆品进行震荡、或者剧烈摇晃导致部分细胞受损,容易破裂[11]。

根据该研究结果,两组经过去白过滤的血液(去白悬红I、去白悬红II)溶血率都高于未经过去白过滤的红细胞悬浮组,所以证明去白过程中确实可以破坏部分红细胞,使得溶血率升高,但是去除白细胞的两组溶血率也都低于0.8%,欧盟新标准规定在贮存期血液溶血率<0.8%作为溶液的参照指标[12],所以该结果符合临床用血的要求。而不同过滤流程得到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液的两组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该研究结果可得出去悬浮红细胞血浆更适合长期保存,因为其溶血率低,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少,但据临床反应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13-16],所以此方法适合长时间贮备的应急血液,但给患者输血时候应该主意观察患者反应。去白悬浮红细胞血浆更适于短期保存,虽然其溶血率偏高,但是却在合理的范围内,切能够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可以更好的应用临床。所以该研究认为可以再加强过滤技术后,在短期保存期内尽早的用于输血患者,可以更好的保证用血的安全,同时也降低了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后再次注射药物的伤害。

[1]张亦弛,李美玲,方文.全血、去白细胞全血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600-601.

[2]李亚平.成分制备过程中溶血的原因分析及控制[J].北方药学,2013,10(11): 127.

[3]袁中晶.滤除白细胞后血浆成分变化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22):5-7.

[4]田桂敏,王艳清,张松英,等.悬浮红细胞与全血在不同时间段溶血率的比较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291-292.

[5]罗圆圆,桂萍,潘继春,等.滤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期溶血率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 728-729.

[6]夏维英,张网兰,蒋琼.不同白细胞滤除方式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溶血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7): 646-647.

[7]刘晓,许岚,谢如锋,等.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在保存期溶血性指标的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 223-224,228.

[8]李澜.去除白细胞在该院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现状[J].医学信息,2010,23(4上旬刊):1095-1096.

[9]刘文达,袁青,廖思红,等.去白细胞输血对地中海贫血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 3554-3555.

[10]温秀明,胡劲辉,韦庆文.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评价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7,7(3): 361-362.

[11]徐忠,邱颖婕,林俊杰,等.制定悬浮红细胞类制品溶血性指标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3): 222-223.

[12]张艳华,马炳杰,梁玉琴,等.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临床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07,29(3):245-246.

[13]庄秀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的血液质量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1(21):101-102.

[14]浑守永,王玉芝.白细胞滤除对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间IL-1、IL-6、IL-8、TNF-α 水平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6(20):535-536.

[15]范玉华,刘建宁,陈良.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急救输血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6):464.

[16]王桂喜,陈自武,胡晓成.两种处理对低温保存红细胞效果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316-318.

猜你喜欢
离心机全血游离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LP60型双级活塞推料离心机的研制与应用
离心机转速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ZPJ-40型高速转盘离心机减振技术
土工离心机研制概述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