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穷
地处唐蕃古道上的墨竹工卡县的甲玛沟,虽然远没有西藏其他风景名胜旅游区那么响亮的名号,可这里一乡建有两馆(松赞干布纪念馆和甲玛古代兵器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座颇具规模的甲玛万户府的遗址,这在西藏乡镇中是极少有的。
吐蕃王朝建立前后,甲玛地方一度是西藏高原政治活动的中心,一部辉煌的吐蕃历史可以说就是从这里开始发端,这里见证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兴起。而甲玛乡的两个博物馆,则是甲玛历史的见证。
松赞干布纪念馆
公元617年,松赞干布诞生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的强巴敏久林宫。今天的强巴敏久林宫已经“修葺一新”,全面扩建成了松赞干布纪念馆,纪念馆的一楼分为三个展厅,分别记载了松赞干布创立的丰功伟绩。
公元六世纪,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琼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鹘提悉补野部落,已由部落文明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七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伏古代羌人苏毗、羊同诸部,将首府迁至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悉补野部落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积极吸收周边民族和地区先进文化,大力发展农牧业和手工业,完善军事、政治体制和各级职官制度,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制,使吐蕃政权逐步巩固强大。佛教的传入及藏文字体系的健全,给吐蕃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无论在政治司法、军制兵役、税收计量、医学药理、工艺制造、典籍编撰、翻译理论、学科分类等方面,都已逐步走向成熟。
在建政立制的同时,松赞干布积极寻求与盛极一时的东部大唐帝国发展友好关系。于是,以联姻为形式的政治结盟开始形成,唐蕃关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双方来往使者不断,通过互市商贸使得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迅速传入,并渗透到吐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了西藏与中原各民族的政治文化关系。为后来西藏正式融入祖国版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松赞干布实现统一大业后,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政权,积极果断地对吐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吐蕃的政治军事制度在吸收了唐朝的官制和府兵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吐蕃的最高统治者是赞普,赞普之下分贡伦、囊伦等三个系统。具体官职有大相、内相、外相、岸本等。行政上实行行政、生产和军事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军事上实行“茹”、“东岱(千户)”两级统帅编制,将吐蕃境内划分为6茹61东岱。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人士,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藏文史籍记载松赞干布制定法律,是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已经被征服并纳入治下的部族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保证它们不再叛离;二是惩治犯罪,防止吐蕃社会罪恶横行;三是保护民众利益,使他们不受煎熬。松赞干布制定的法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权组织、民事、刑事、审判、道德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松赞干布制定的法律对吐蕃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基本法是关系到巩固吐蕃统一、赞普权政和庶民康乐的头等大事。所以松赞干布采取公正公开的做法,集思广益,不仅召集众臣商议,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基本法,建立军事组织和体制,而且尽量创造条件,让庶民献计献策,得到他们的关心。
基本体制,实指基础六制,称为“基础三十六制”(或六类大法)。其内容简述为:六大法典,内容包括各行政区的界限,行政与军事组织法,诸伦的地位与任务(职责)、农牧区域人的行为准则、度量衡的标准、君王取舍程序等法律,其中人的行为准则所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六大议事原则是一些关于施政法规的主要内容的规定。六级褒奖,是关于如何奖励有功臣民等级划分的规定。六种标志,是关于国王的主要功绩类别标志的规定。六种告身,是关于奖善罚恶的法规。六种勇饰,是关于对国家安定、巩固边疆做出成绩的英雄奖赏的规定等。
这位伟大的藏王,正是在这里,从一位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一代藏王,并将生活在雅砻河谷的部落同胞们,带到了拉萨河畔。
在松赞干布纪念馆一楼左边的展厅里面,展出的是吐蕃时期的一些兵器盔甲。松赞干布在这座宫殿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但是幸福安乐的日子在他13岁的时候戛然而止,从此历经战火纷飞。
从历史文献之中我们得知,公元629年,他的父亲朗日松赞被人谋害,刚刚统一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外族也趁势入侵。他以13岁的年纪挑起重担,依靠新兴势力,征集了万余人,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队伍。经过3年征战,平定了内部叛乱,稳定了局势,再次恢复了吐蕃的统一。
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率领臣属,跨上骏马,从强巴敏久林宫出发,驰向拉萨。
纪念馆左边第二个展厅则是松赞干布和诸大臣议事的雕塑,预示着拉萨城的建立。
纪念馆外面有一眼泉水,据说松赞干布从此泉得到了在拉萨建城的喻示。因此他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和议会盟,都会特意在吉雪沃塘(吉曲下游的乳湖)停留三天两日。实际上,松赞干布早就看上了这方水土,谋划着统一雪域高原后,在这里建立一座永久的王城。因为这里有适合于人类居住、方圆几十公里的盆地,更有吉曲河从东到西滚滚流过,提供了无尽的水源。河的北岸有红山、铁山、磨盘山,3座岩峰拔地而起,像雄鹰展翅,又似狮子跃空,如同3座天然堡垒。而且这里交通方便,地理适中,东邻大唐,西通波斯,南面是印度和尼泊尔,实在理想不过。
纪念馆一楼的第三个展厅则全部是松赞干布时代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其中最瞩目的当属吞米·桑布扎创立藏文,在展厅中这点着墨尤其厚重。在展厅右边专门开辟出一块反映藏族同胞们学习藏文的“教室”,竹笔、习字板、墨水等一应俱全,藏族小朋友们在练习之初一般都用习字板,拥有一定的书写功底之后才允许用纸。
松赞干布的功绩还远不止这些,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藏汉文化互通。吐蕃王朝正是因此才屹立高原几个世纪,藏文化也正是在汲取了汉文化之后,臻至大成。
为了不破坏原有历史文化遗存,纪念馆采用了天井四合式,在松赞干布诞生地强巴敏久林宫遗址外围建设。馆内供奉松赞干布像,设计恢复当初的生活场景,展览近年来从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近年来此地出土两个古代石制藏围棋棋盘,分别收藏于西藏博物馆和甲玛乡。
藏史记载,吐蕃英主松赞干布“是悉补野世系中第三十一代赞普囊日松赞与蔡邦氏朱玛托噶尔之子,藏历火牛年出生于墨竹工卡加麻囊”(恰白等),并在此长大,公元630年松赞干布继承赞普王位。《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普松赞干布之时,父系庶民心怀怨恨,母系庶民公开叛变,父王囊日伦赞被进毒遇弑而薨逝。……王子松赞幼年亲政,先对进毒为首者诸人等断然尽行斩灭,令其绝嗣。后,叛离之庶民复归辖治之下。”也就是说,囊日松赞时期占领的若干地区,其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离心倾向,经过松赞干布时期的大力经营,基础才得以稳固起来。
吐蕃王朝的正式建立是在松赞干布继为赞普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633年平定苏毗等部的反叛之后,考虑到地缘因素等几方面的原因,松赞干布将治府从甲玛迁至逻些(今拉萨)。治府的迁移是吐蕃王朝建立的标志,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才可称得上吐蕃有都城之说。甲玛地方因为成为了吐蕃王朝建立的基地而显赫一时,名留史册。敦煌本载,“虽赞布在拉萨有宫堡,但不常居,因为当时连年交兵而赞布常作戒备之状,夏秋多在墨竹牙旗,冬季即在桑叶扎玛。”
甲玛古代兵器博物馆
西藏是我国文物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2013年4月12日,随着一道道石灰线在墨竹工卡县甲玛沟一片荒地上被工人们划出,西藏自治区首座农民私人博物馆——甲玛古代兵器博物馆正式破土动工。站在一边的群觉,不时远望天际,如释重负。他知道,自己30年收藏、17年的建馆梦想终于要落地开花了。
从江孜刚回拉萨,普布卓嘎就拿着“古董头盔”兴冲冲地把群觉叫回家。“我又找到一件宝贝啦!”她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睁大眼睛看着群觉。群觉接过头盔细看后,直接砸在地上说:“给我几天,马上可以做一个,还古董呢!”普布卓嘎看着丈夫生气的脸,像掉进了冰窖里。10年前的这一幕,至今还深深印在妻子普布卓嘎脑海里。
10年过去了,群觉一家5口依然挤在策门林社区的两间老房子里。而新买的几间宽敞一点儿的房子,都让给了他收藏的“老物件”。“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一家生计有时都成问题。我曾劝他把手上的东西卖出去一些,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虽然是怨言,普布卓嘎的语气和表情却更像是赞许。
“刚结婚,他就经常跑出去一两个月不回来,就为了搜集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现在更是照顾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整天泡在冲赛康和八廓街古玩市场。”这些年,为了群觉的收藏爱好,普布卓嘎没少跟群觉争吵。可是面对群觉的执著,最后妥协的始终是她。随着时间的推移,没读过书的普布卓嘎在群觉影响下,也学会了开车和瓷器鉴别的技能,时不时还独自一人远赴日喀则等地收购瓷器。
30年前,怀揣10块钱的群觉站在拉萨街头有些手足无措,这个墨竹工卡少年并不知道自己将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不会想到自己会和文化收藏结缘。
那年群觉17岁,只身来到拉萨做了修建八朗学宾馆的小工。一个月下来,挣到了60多块钱。他用这些钱买了一辆小板车,开始做起了拉货的小生意。偶然之中,他认识了做酥油买卖的一位安多生意人。这位生意人见他做事勤快,脑子灵活,又诚实可靠,便将自己酥油仓库的钥匙给他,让他把自己的酥油拉出去卖。之后,夏天在拉萨街头卖酥油,冬天则到林周、墨竹工卡等地,用酥油换青稞,再把青稞卖到热振寺等地,再把热振的羊皮贩到拉萨。
时间一长,他发现有人在收购农牧区的藏式老家具。于是他也尝试着收购了几件运到拉萨。还没下车,几个古董生意人便过来抢着购买。他一打听,原来这些“老物件”最终被很多外来人买走了。他感觉,这些“老物件”可能非常珍贵。既然珍贵,那就应当搜集保护起来,不让其流失,“否则再过几年就看不到,哪怕刚开始‘打眼吃亏也是交学费的过程啊”。
从此,他有意识地搜集“老物件”的同时,开始摸索和积累文物知识,渐渐学会了从“老物件”的蛛丝马迹上辨别其年代和价值,到30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搜集到了万余件“老物件”。
“我想,这是一种天生的悟性吧,尽管群觉没有读多少书,但他凭直觉认为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应当搜集和保护,而且还做得非常出色。”墨竹工卡文物局局长次仁朗杰给他如是评价。
1997年,群觉家里来了两个美国牧场主,想高价购买群觉的部分藏品。群觉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他们说,美国博物馆里陈列的西藏古董备受人们青睐,希望能从群觉手里买到一些古代西藏兵器。群觉礼貌而明确地告诉他们,他的东西不卖,两个牧场主失望地离开了。两位牧场主的到访,留给了群觉深深的触动和启发,我说既然你们能建立博物馆展出这些东西,我也应该建一个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从这些实物中感受到西藏的灿烂文化。从此,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成了他孜孜以求的梦想。
他苦苦思索建馆的地方。2009年的一天,电视上播出墨竹工卡松赞干布纪念馆落成的消息,群觉不自觉地当着众人一拍桌子说:“我一定要把博物馆建在我的家乡。”他迅即找到县里相关领导,希望得到支持。
2010年,墨竹工卡县决定支持群觉修建博物馆,拟定了初步计划。2012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落实这一计划,县文广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次仁朗杰随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落实工作。找设计院完成可研性报告,联系县发改委召开评审会,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报告,再完成立项报告、资金概算、地勘、设计图评审、环评等,并拿到了工程施工许可证。最终一锤定音,2013年4月12日动工。
3月20日至4月4日,在墨竹工卡县邀请自治区文物局、社科院、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赴墨竹工卡专门对群觉的个人收藏作了为期两周的现场文物鉴定。
专家发现,群觉的万余件收藏囊括了马鞍具、文房用具、宗教用品、丝织品、卡垫、兵器、陶器、木器、石器、雕刻、服饰、钱币、古籍文献等,从所属民族上包括汉、藏、满、蒙四大民族,收藏品的年代跨度涵盖了西藏大部分历史阶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17套完整的涵盖唐、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藏地兵器。面对他的藏品,专家们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据说全世界目前只有两件整套的吐蕃马上武器装存世,一个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另一个就在群觉手中。原山南地区文物局局长、列山墓群发现者土登朗嘎说:“一个农民收藏家,能收藏到如此数量的珍贵文物,我70多年中还是第一次遇到。无论从文物研究、文化传承还是历史和民族团结教育,价值都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