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红砖美术馆开馆展的“太平广记”于5月23日开幕。“太平广记”由郭晓彦、张健伶策划,高士明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名称来自“宋四大书”之一的《太平广记》。《太平广记》以汇集民间传奇志异为主,全书共有500卷,包含92类6970个故事,其中仅目录就有十卷之多。《太平广记》作为六朝至宋初小说集大成者,为宋以后的话本、曲艺、戏剧提供了可供改写、演绎的“剧本”,聚集而为中国社会史和生活史中绵亘不绝的“在野知识”。在展览中,艺术家白双全、冯冰伊的作品便以《太平广记》中的文本作为创作蓝本,但作品本身又与这个文本不存在解释关系。展览以《太平广记》作为指涉场所与创意时空,其旨无关“太平”,而在“广记”,强调以“叙述”作为策展方法与创作策略,试图重新启动艺术古老的叙事潜能,召唤出艺术家作为观象者、占卜者与记述者的身份,从历朝历代的“在野知识”中,激发起“征兆”、“影射”与“志异”的力量。
本次展览邀请黄永砅、吴山专与英格、张永和、汪建伟、陈界仁、邱志杰、杨福东、白双全、冯冰伊、郭熙十位艺术家共同参与,除艺术家的装置、影像、行为、绘画等作品外,这次展览还进行了一个名为《美术馆使用指南》的特别写作计划。策展人邀请了贾勤、恶鸟、朱等多位写作者以诞妄的虚构来写关于美术馆、艺术家和作品的故事,以在地书写、就地播撒的方式,探问《太平广记》的当下意蕴,发掘美术馆空间中潜在的叙事能量,他们将在“红砖”呆上100天,以完成这个计划。策展人希望艺术家的作品、写作者的文字将会把这个为期一百天的展览构造为一个“太平广记”的增拟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拆解与重构的大门将反复开启,符码与叙事、影射与征兆、意象与意念将不断地弥散、交织、聚合、变乱。
红砖美术馆的建筑方式其实为这样一次展览提供了更为探寻的可能,也为艺术家的“个人叙事”提供了更为独立的空间,同时这种独立也为观看或者说是知识的传播做了分区,更具有一种“著作感”。像艺术家黄永砯的《三摞,一堆,一滩》与邱志杰《邱注上元灯彩图》虽然公用一个大的空间,但是作品在叙述方式上的差别,会很容易让观众去做一种“剥离”,汪建伟的《法人》被置入了更像是一个景观空间的展览位置,这个空间是架高的、隔离的,那么我们是否只能对此仅仅做出观看?这个问题可以推向策展人,但是也可能是策展人推向给观众的。(编辑: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