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俊++杨克俭++陈运
沐 浴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春风,搭乘空军转型建设的历史快车,我院党委坚决贯彻空军、空后党委关于大力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的部署,按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要求,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办学实践中,我们发挥地域优势,整合红色资源,探索形成了英雄文化理念、英雄精神内涵、英雄行为规范、英雄品格特征、英雄精神教育仪式、“崇尚英雄”校园歌曲、英雄励志口号的“七位一体”英雄文化育人体系,为培养造就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注入了鲜红的文化血液。
寻根——传承英雄文化的红色基因
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用什么样的文化育人,始终是办学治校的重要课题。
我院的校园坐落于吟唱“九里山下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歌谣的烽火之地徐州,这是一座英雄之城,这是一方红色沃土!楚汉纷争的猎猎风云,血战台儿庄的滚滚硝烟,淮海战役的隆隆炮火,记录着一代代英雄豪杰龙争虎斗、英勇悲壮的历史传奇。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大小400余场战争,让这块土地奔腾着生生不息的英雄气脉。校园就是这样呼吸着英雄土地上的精魂,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雄精神的传人。
学员杨梓云,在一次扑灭油库大火的战斗中,用身体堵住喷着烈焰的油罐口,用生命保护了油库安全,被空军授予“无私无畏英雄”称号,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学员陶宏,在被视为“生命禁区”的高原雷达站艰苦奋斗20年,带领官兵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所在雷达站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受到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
学员谢博闻,面对78名持械抢劫的犯罪分子,临危不惧,带领群众英勇搏斗,一举制服歹徒,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时势造英雄,时代呼唤英雄。
学院党委深深感到,要培养出一大批像杨梓云、陶宏、谢博闻那样,勇于牺牲奉献、具有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军事人才,就必须立足学院实际,以悠久的民族文化为根基沃土,以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源头活水,以不朽的英雄丰碑为砺剑宝石,大力建设体现空军特色、突出军校特点、彰显军人特质的英雄文化,为锻造人才注钢淬火,使之成为办学育人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固本——确立英雄文化的建设思路
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支不崇尚英雄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在2007年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学院党委却看到了这样的答案:认为服役期内不可能发生战争的有68%,如果发生战争主动请战的仅有43%。相当一部分学员认为,未来战争打的是高技术,“英雄精神”已经不合时宜。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学院党委成员陷入沉思:军校学员首先是一名军人,然后才是大学生,军人当如“虎”,却为何没了“虎气”?在我们脚下这方英雄辈出的热土上,英雄精神的接力棒该如何传承?针对部分学员在长期和平环境中滋生的当“和平兵”、做“享乐官”思想,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一大批敢打必胜、虎虎生威的英才战将,这是新形势新使命赋予军队院校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文化里面有政治。在2007年5月召开的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上,院党委鲜明提出了建设文化校园的目标,把它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三大工程”之一。政委李广俊认为:“学院党委的头等大事就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军事人才,应当把建设英雄文化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实践锻炼和环境熏陶,着力培育当代军人顶天立地的‘豪气、敢打必胜的‘胆气、一往无前的‘锐气和成才报国的‘志气!”
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办学思想中,要凸显英雄文化理念。把“英雄是我偶像,我是英雄传人”、“不想当英雄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英雄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形成“战场牵引课堂”的办学理念;“聚焦作战保障、面向外场育人”的办学思想;“使命、本领、荣誉”的院训,以及“敬业、奉献”、“砺志、精武”的教风学风,从而在党委工作的全局上确立了英雄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训练中,丰富英雄精神内涵。把培育英雄精神与教学训练任务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在学员中开展比武竞赛活动,设立“武状元”奖;组织体能、技能、心理“过三关”训练考核,模拟战场环境,设置复杂课目,凸显急难险奇,锤炼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使得“爱党爱国、履职尽责的‘忠诚精神;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勇敢精神;精武成才、百炼成钢的‘尚武精神和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作为主要内容的英雄精神内涵并逐步加以丰富和拓展,真正把教学训练的过程变为培育英雄精神的实践平台。
学院院长张晓钟说:“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我们把英雄精神培育融入教学训练全过程,就是给人才加钢、淬火、铸魂,就是培养学员百折不挠、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
在日常养成中,注重英雄品格塑造。制定《英雄行为规范》和《践行英雄精神措施》,开展“英雄文化与教书育人”主题党日,把英雄精神贯穿到官兵学习生活的全领域、渗透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拓展到社会实践的全方位,大力培养官兵“豪气”、“胆气”、“锐气”、“志气”的英雄品格,使之转化为爱国奉献的坚定信念、勤学苦练的精神动力、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
2008年1月,军需系教员郭振滨带领学员执行演习装备押运任务,遭遇南方特大雨雪冰冻天气,车队被困途中13天,他们啃面包、喝雪水,身不离车、人不离岗,出色完成了任务。
2009年暑假,学员蒋旭鑫路遇一人坠海,他纵身跳入波涛之中,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救起。
2010年暑假,东北籍学员张家源主动参加抗击特大洪水灾害,连续奋战七昼夜,累倒在抗洪大堤上。
2011年寒假,学员江艺在参加扑灭山火的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海,救出两名儿童,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2012年4月,学员孟晓看病归队途中,路遇两名歹徒持械行凶,他奋不顾身与歹徒搏斗,多处受伤而不退缩,协助民警制服歹徒,被当地群众誉为“英雄大学生”。
2013年寒假,学员任继鹏在出租车上捡到2万元现金和32万元票据,想方设法归还失主,在家乡传为佳话。
2007年以来,学院官兵参加抢险救灾和执行重大任务等万余人次,收到表扬信、锦旗320余件。
创新——拓展英雄文化的途径与载体
性情深处是精神。有了“英雄文化”这一主元素统揽整合环境建设,就好比血肉中有了筋骨。2007年以来,学院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了再现我军光辉历程的英雄墙和由“将军榜”、“人才榜”、“英模榜”组成的荣誉长廊,英雄雕像、励志石刻、战斗标语、英模灯箱延伸到校园每一个角落。院系队三级英雄文化体系,“一园两馆三廊四区”英雄文化环境逐渐成形。
由“楚汉雄风”、“淮海大战”、“空军战神”、“学子情怀”及“英雄谱”、“警示林”构成的英雄园,是学院开展英雄精神教育的中心园区,每年举行各类教育活动150余场,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战斗精神激励基地和英雄文化育人基地。各系凝练形成的“铁流”、“铁臂”、“铁拳”、“铁血”、“铁骨”文化特色鲜明、异彩纷呈,就像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在耳濡目染中滋养着学员的英雄之气。
学员宿舍的“床头文化”温馨而富于人性,“我崇尚的英雄”和“我的励志格言”像贴吧贴在床头柜上,拉近了英雄与学员的距离,学员躺在床上便可与英雄进行心灵的对话。
广泛开展英雄精神教育。依托课堂搞教育:开设“英雄精神培育”课程,编写《英雄文化概论》、《英雄精神万岁》、《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和《英雄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系列丛书,聘请“试飞英雄”李中华、“战斗英雄”张朝斌等13名空军英模为政治理论课兼职教授,举办“周末讲堂”和楚汉军事文化、淮海战役系列讲座。新学员入学第一课,院首长在英雄园赠送英雄书籍,同学们一起高唱《英雄之歌》歌曲,激励同学们学英雄、读好书,学校氛围顿时改观。一名曾提出退学申请的新学员,在思想汇报中写道:“当硝烟已逝,我以为英雄只是一个传说。曾经的英雄梦,早已在现实的撞击下支离破碎。但今天,我的心灵受到触动,我知道那是心底深处英雄精神的呼唤。既然我选择了军装,就意味着要面对艰险。请组织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兵!”
借助基地搞教育。汲取驻地丰厚的红色资源,建立起以淮海战役主战场为主的“淮海大课堂”、楚汉军事文化为主的“军事文化圈”等15个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参观学习,邀请淮海战役老战士作英雄事迹报告,举行授衔仪式,引导学员从革命英烈奋斗的足迹中,感悟英雄精神的真谛,潜移默化地铸造学员的精神、意志和信念。
紧贴形势搞教育。制定《英雄精神仪式教育规范》,在学员入学、毕业等时机和执行重大任务前,组织英雄精神仪式教育,叫响“英雄是我偶像,我是英雄传人”、“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等口号。重大集会奏唱《崇尚英雄》歌曲。根据战备形势和执行重大任务情况,适时召开誓师会、挑应战会及报告会、故事会和 “校园之星”、“五类典型”评选表彰等活动,激发广大学员“闻战则喜、敢打必胜”的战斗豪情。
用好用活英雄文化载体。创办《英雄苑》报、“英雄之声”广播站,建设“英雄”政工网,“铸魂论坛”、“红色博客”、“DV短剧”等栏目,风生水起,激情飞扬,成为官兵“煮酒论英雄”的重要平台;建成67个“政工e家”网吧,为官兵学习交流英雄文化开辟了新的渠道。广泛开展“学英雄、赞英雄”读书演讲;“崇尚英雄”歌咏比赛;战斗影片展映活动,坚定广大学员“为打赢而学、为祖国而战”的崇高志向。
举办“英雄杯”军事对抗赛和英雄文化艺术节,以星光艺术团、英雄之声合唱团、军乐队、武术队等 “两团十队”为骨干,以广大学员为主体的广场文化、舞台文化、节日文化相得益彰,发挥着寓教于乐的功能。先后编创了“在英雄的旗帜下”、“蓝天情·英雄梦”、“时刻准备着”等20个主题晚会,演出70余场次。《追梦无悔》等10首原创歌曲MV,面向全国发行,在军内外广为传唱,《军营90后》参加全军文艺会演获空军特别奖,《迷彩女生》参加空军业余文艺汇演获二等奖,《英雄之歌》被确定为学院院歌。“军歌嘹亮颂祖国”广场文化活动获全军一等奖,连续三届参加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分获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10年以来,学院先后被空军评为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英雄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先后在新华社和解放军报内参、解放军报等媒体刊发,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军人当立英雄志,一腔热血洒神州。在学院6年来英雄文化建设走过的路程中,从2007年学院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校园的构想,到2009年院党委作出加强英雄文化建设的决定,建成英雄园;从2011年《英雄文化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求深化、铸品牌、成体系、出效果”的要求,丰富完善“七位一体”英雄文化育人体系,到2012年提出“深化、转化、融化”的要求,开展英雄文化大宣讲、英雄精神大讨论、英雄事迹大表彰和编创完成一套书、一组歌、一台戏、一批骨干的“四个一”活动,到 2013年提出“做得更实、叫得更响和常态化发展”的要求,确立形成一套理论、建强一支队伍、树立一批典型、完善一个机制的“四个一”目标,在办学实践中,英雄文化建设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充实,效果愈加显现。
英雄文化像阳光雨露,似春风化雨,在莘莘学子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七年来,学院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演讲及机器人大赛等各类比赛,摘金夺银360余项,7000多名新学员在紧张艰苦的强化训练中,无一人掉队,6000多名毕业学员100%服从分配;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数学教研室、“全军巾帼建功立业先进集体”外语教研室、“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教员费逸伟、“身患癌症自强不息楷模”教员周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榜样”学员刘传松、“奋不顾身勇斗歹徒英雄大学生”学员孟晓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院党委一班人,决心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紧紧围绕习主席提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持续抓好英雄文化建设,不断推动英雄文化向实践延伸、向育人转化,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团结带领全院官兵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征程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本文作者:李广俊—学院政委;杨克俭—学院政治部主任;陈运军—学院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