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如果把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换成《妈妈去哪儿》,恐怕不会火得一塌糊涂。它走红的真正原因不仅得益于生动活泼、真实感人的镜头,更重要的是,这档节目触动了当下家庭教育中一根敏感的神经——父爱在亲子教育中的缺位,让人们在微笑和感动的同时陷入思考。
一项调查显示,近两成的现代爸爸,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一小时;四成爸爸自认亲子相处时间不够。而过半数的妈妈,抱怨丈夫和孩子相处时间太短。“在中国,父爱教育缺失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这就是《爸爸去哪儿》节目受关注的根本原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如此评价。
父爱在亲子教育中缘何缺位?难道父亲不如母亲那般疼爱自己的孩子?当然不是。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常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父亲承担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而母亲更多承担起照料孩子、做家务等工作。这样的角色分工使得父亲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和对外的社会交往上,分给家庭和孩子的时间自然就会减少。而母亲对于家庭的悉心照料也让父亲放手家庭事务,包括对于孩子的关注和教育。
于是,养育孩子成了母亲自己的事。然而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母体内、出生和成长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父亲亲身参与,做游戏、交谈(即便孩子还不会说话,父亲的声音和话语,也有助于他们开发语言能力)、倾听、辅导、指引等都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能。也只有这样,这个由父亲、母亲、孩子组成的家庭三角形(多个孩子则形成多边形)才是完整、平衡和稳固的。
一般来说,父亲比较胆大,敢于冒险,乐于跟孩子从事一些大幅度带刺激的运动,如轮滑、攀爬、冲浪等,有助于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帮他们树立信心与培养个性,为他们学业与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父亲的爱和接纳还会赋予孩子价值感,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可以说,男孩需要从父亲身上获得生命的价值感与使命感,获得生活的智慧与自律的技巧;女孩则需要从父亲身上获得爱与接纳,获得与异性相处和沟通的技巧。
而父爱缺失带给孩子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就是这样的孩子极度缺乏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缺乏成长的动力,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与成就。同时因为缺少与父亲的感情绑定,他们难以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这种心理症结,直接影响到他们一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婚姻以及亲子关系。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亲子教育中父爱的存在,可以说注入了母爱不具备的特殊元素。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爸爸去哪儿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和爸爸一起——去体验、感受、分享生命的美好,让父爱真正成为滋养孩子生命的养料,而那样的家庭,才会愈加完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