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编者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一次抗战,是全体中华民族的统一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军队都付出了巨大牺牲,抗击和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正面战场上的不少国民党军爱国将领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赢得了国人越来越多的认知和尊敬。2014年11月25日,是皖籍抗日名将戴安澜110周年诞辰,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一
戴安澜,原名炳阳,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练溪乡风和戴村。1922年,他来到南京水西门安徽会馆内的安徽公学学习,接受了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教育。1925年,他应叔祖戴端甫(保定军校三期生)召唤,与家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东,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步兵队,并将学名改为安澜,号海鸥。
1926年,戴安澜黄埔毕业后,留守东江江防,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33年3月10日,日军进攻古北口。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七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的戴安澜,奉命率部由徐州北上,星驰古北口,增援守军东北军一一二师张挺部。他指挥部队坚守右翼阵地,在南天门与敌血战3昼夜,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古北口一役,戴安澜负伤参战,勇敢善战的抗日军人风格表露无疑。正如他在慰劳将士所言:“我黄帝子孙,怎甘为野蛮民族之奴隶?所以,在暴日武力侵略下,使我中华民族发动了全面的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的戴安澜战北麾南,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战役(1937年9月)、彰德漳河战役(1937年10月)、鲁南台儿庄大战(1938年3月)、武汉保卫战(1938年8月)。1939年1月,他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二○○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
在著名的台儿庄大会战中,戴安澜率七十三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驰援台儿庄外围,浴血苦战中艾山4昼夜,击退敌军数十次进攻,乃至日方电台广播说:“中国军队有一俄籍军官,指挥有度。”这是因为戴安澜身躯高大魁伟,故为敌所误认。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戴安澜获宝鼎勋章。
在异常艰苦的桂南军事要冲昆仑关大战中,二○○师作为正面主力部队,与在海、空军配合下的日军第五师团展开铁血拉锯战,昆仑关三失三克。
1939年除夕日,戴安澜身先士卒,率部会同郑洞国部荣一师、邱清泉部新二十二师正面强攻,占领441地,4日进占九塘,第三次克复昆仑关,击毙日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日军丧胆,在《璧还九塘》布告中承认“在此地带上,将军比任何方面空前的英勇,这是值得我军表示敬意的”。戴安澜赋诗记云:“仙女山头竖将旗,南方顽寇尽披靡。”是役,戴又膺宝鼎勋章。
经过数次抗日大战的考验,加上苏联军援,二○○师已成为国民政府军队中的一支精锐机械化部队,由2个战车团、2个摩托化步兵团和汽车兵团、工兵团、炮兵团、搜索装甲兵团组成,装备当时堪称一流。
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继续向南太平洋推进,翌年占领菲、马、新、印尼后,又向缅、泰、印度进攻。这一战略进军,直接威胁到了中国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
英国自敦刻尔克大溃败后,孤守本土,鞭长莫及其缅印殖民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英国结成军事同盟。1942年元旦,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下,成立“中缅印战区”,并推举蒋介石为最高统帅。接着,罗斯福派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协助组建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会同英缅军并肩抗日。
中国入缅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3个军共10个师组成,其中,戴安澜部二○○师、廖耀湘部新二十二师、孙立人部新三十八师等为主力部队。时任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副军长刘嘉树等,均归史迪威统一指挥。
几经反复,在云南省保山板桥待命的戴安澜部,于1942年3月2日出国,9000多名官兵身着新军装,乘着军用卡车,军威凛凛地进入缅甸,先后自北而南,深入腊戌,平满纳、同古(又译作东瓜)等军事要地,接替英军防务。戴安澜行前曾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必死守同古。”这时,日军已从毛淡棉入缅,进占仰光,逼近地处仰光与曼德勒两城市之间的同古。守住同古,对抑制日军北进,侵入我大后方云南,至关重要。
在同古火车站,第二○○师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遭遇,中国远征军打响了入缅作战的第一枪。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擅长山地作战,从仰光沿公路北进。戴安澜派军部摩托化骑兵团和五九八团急行军到皮尤河,接替英军布防,并在皮尤河大桥下装好炸药。19日,敌步兵见英军撤防,驱摩托车队疾驶大桥。我军即引爆炸药,大桥塌陷,敌军乱作一团。我埋伏部队枪炮齐放,伏击战打得十分漂亮。二○○师首战大获全胜。英缅军官十分感激二〇〇师的成功掩护,竖起大拇指赞道:“你们打得好!”
序战皮尤河大挫长久以来长驱直入日军的锐气,但这仅是大战前夜的表象。戴安澜在部署战局时也考虑到自己身后,3月22日,他给妻子王荷馨和姻亲寄绝命书,有云:“余此奉命固守同古……决此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余决以一死,以报国家。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无来源。望兄等为我筹善后。”
从24日起,日军五十五师团以轻重武器配以山炮、空袭,先后6次轮番进攻同古,但都被二〇〇师击退。其中有一次,敌骑兵绕道袭击师指挥部,戴安澜与诸参谋官佐都拔出手枪应战,把敌击退。敌又迂回偷袭城北的克容冈机场,那里仅有一个工兵团警戒,而且正在破坏铁路。留守的一个营对付不了强敌,致失守。紧接着敌从三面包抄过来,形势危急。戴安澜召集各级军官开会,当众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为确保与外界联系,主力撤往城东作战;城内留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率3个步兵团坚持。战斗打到27日,敌军出动3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同古阵地。接着双方短兵相接。二〇〇师固守阵地。敌黔驴技穷,于28日竟放糜烂性毒气;我军已有准备,阵地岿然不动。敌伪装英缅军及缅甸土人,驱牛车暗藏弹药,企图混进城去,也为我识破,歼灭之。28日深夜12时,敌迂回再次偷袭二〇〇师部。师部特务连伤亡惨重,求援电讯中断,形势异常危急。戴安澜派缅甸土著持他亲笔信,越过火线向五九八团告急。郑庭笈率部出击,我内外夹攻,使用戴安澜制定的“百米决斗,刺刀、手榴弹解决问题”战术,把日军赶了出去。
28日、29日,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调新二十二师及游击队攻击南阳车站,牵制进攻同古的日军。戴师阵地压力减轻。29日,戴安澜接杜聿明命令,二〇〇师撤离。
30日拂晓前,戴安澜指挥全师,有条不紊平安渡过色当河,然后炸毁大桥,撤出同古阵地,连伙夫也都在内,一个不少转移到安全地带——叶达西。
戴安澜来到叶达西时,为他所掩护平安撤离的英缅军第一师随军记者禾恕人(路透社)、白德思(泰晤士报)立即前来采访他。他们终于目睹这位中国军人的风采:只见戴安澜身穿一套黄色军用衫衣、短裤,身挎武装带,别了支勃朗宁手枪,显得更加魁梧。他光着头,面庞带有硝烟与饥饿的苍黄,但一双眼睛仍是神采奕奕,充满英武与机智。在两位记者的再三要求下,他断续用安徽腔国语简略讲述了同古保卫战始末。
“OK!将军讲得真生动。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战役故事!”
“戴将军,刚才我们收到日本军方电台,他们说同古是太平洋战争以来最艰难的战斗之一。您是主角啦!”
“将军,你能否告诉我们,贵军三面受围,一面是色当河,你是怎样指挥弟兄们平安撤出同古平原的?”
戴安澜浅浅一笑。在旁的郑庭笈插上去说:“师长的战术原则是出敌不意。因为我们苦守同古一旬多,敌人哪会知道我们突然走了。同时,中国军队是草鞋兵,跑步没有大声啊,渡河时也不用脱鞋……”戴安澜听着,扑哧一笑:“天兵啦!”两位英国记者低头一看,这位少将师长果然也赤脚穿了双草鞋,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同古保卫战是一个成功的固守防御战例,戴师创下了孤军深入下缅,勇敢地同4倍于己的日军作战,歼敌5000余人的战绩,震动日本军部。敌司令官饭田祥三郎中将惊呼:“同古之战,敌军抵抗既极顽强,又善夜战和阻击,使我军遭到了重大损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更认为“同古一役为(日俄战争)旅顺攻城以来未有之苦战”。这一胜利,使美英盟军大为振奋。美国官方称同古保卫战是“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英军魏菲尔上将、亚历山大中将(英缅军总司令)等亲来慰问戴安澜。4月7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到缅甸眉苗,也召见戴安澜予以奖励。
在同古保卫战结束,二〇〇师集结休整时,戴安澜给他居留在昆明的三子一女复东、靖东、藩篱、澄东发电报说:“自到缅甸以来,因路途遥远,电台联络困难,许久未能发报……苦战了12天,在3月29日突围,现在完全到达了,望你们勿念。”接着笔调一转,叙絮父子之情:“祖母的健康,靖儿的病况,望你们来信告诉我。你们的母亲,想必在全州,我已另有电告她,我想她一定也是很好的。篱儿要皮鞋,不成问题,现在还在打仗,无市场可买,稍迟再买回来给你们。”但是,父亲给女儿藩篱这双皮鞋始终没有买成……
三
4月11日,戴师抵达平满纳。16日,其各团战斗单位进入阵地。新二十二师、九十六师(余韶)也渐次进入阵地。杜聿明率司令部参谋校官到达平满纳,部署指挥事宜。由于英军“弃缅保印”战略失误,战局突变,西路英军一师约4000余人在仁安羌油田被日军三十三师团二一四联队围困,断水断粮处于绝境。应英方请求,杜聿明急调新三十八师去解救。孙立人奉派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率部星夜联手驰援,主攻平墙河北岸日军。19日下午2时,一一三团一举攻下501高地,肃清城内的日军,解了英军之围,被俘的英军官兵、记者、传教士一并脱险。然而,西线因此却陷入被动状态。接着东线棠吉频频告急,中路的五军也有被夹击的危险。于是,史迪威与罗卓英决定放弃“平战”计划,准备规模宏大的曼德勒会战。
此后,由于轻信不准确的情报,二〇〇师奔波于东西线间。而日军则乘虚北进,威胁通往中国边界的重镇——腊戌,以此形成对中国远征军的包围圈。
在这样情势下,二〇〇师回师东线,抢占棠吉,但为时已晚,棠吉落入敌手。4月25日,戴安澜亲自上前线,指挥两个团包围棠吉,从凌晨战斗到黄昏,经过惨烈巷战,终于攻克这一战略要地。史迪威闻讯,翘起大拇指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殆以戴将军第一人!”此时,代表军事委员会的参谋团团长林蔚中将嘱杜聿明,星夜北上,保卫腊戌,阻止日军北上。
但事与愿违,史、罗坚持要在曼德勒与日军会战,并为此集中兵力,戴师只好主动放弃攻克才一天的棠吉。日军五十六师团以棠吉为基点,大举北进,于4月28日占领腊戌。5月3日,日军攻占云南省边境重镇——畹町。接着滇西腾冲也陷入敌手。日军先头部队深入中国境内100多公里,逼近怒江西岸。5月5日,千钧一发之际,守桥工兵引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炸毁惠通桥,阻敌于怒江西岸。昆明震动。
5月8日,缅北又有两座通往中国云南的要隘——八莫、密支那陷落日军。中国远征军退回祖国的后路完全被切断了!
四
1942年5月初,中国远征军的黑色日子开始了。事隔半个世纪后,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郑庭笈回忆往事,痛心地说:“……从此中国远征军走上了惨绝人寰的惨败境地。戴安澜率领我二〇〇师忍辱负重,举步维艰,北撤……”
腊戌沦陷后,中国战区盟军一片混乱,几乎解体。原无斗志的英军一触即溃,他们的统帅魏菲尔干脆下令总退却,在中国军队掩护下,遁入印度。史迪威转道西行,前往印度比哈尔邦的蓝姆伽。原定留在缅甸处理善后的罗卓英,紧步史后尘,弃军入印。中线杜聿明及新二十二师北撤途中改道入印。唯有东线二〇〇师腹背受敌,穿越望不到边际的热带丛林,向西北八莫、密支那方向撤去,他们一心要回祖国。
但八莫、密支那也先后陷入敌手了,此路不通!二〇〇师只好遁入山峦重叠、峻岭连绵的克钦大山(俗称野人山),终日在不见天日的原始丛林中穿来钻去,认着北边中国方向而行。这是一条亘古稀有人迹的道路,瘴气弥漫,猿猴尖嘶,野象奔突,疟蚊、蚂蟥、毒蛇遍地都是。官兵们行军中疲惫不堪,一旦坐下来若不扫除周围一公尺见方草丛,顿时就会被蚂蟥叮住,血流不止而死。5月已入雨季,大雨滂沱,饥饿倒毙的官兵随处可见;尸体经雨水浸泡,胀肿变形,爬满蛆虫,加上蚂蟥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刷,数小时内就变成白骨架。部队的给养中断了,官兵们饥肠辘辘,担心中毒而不敢喝溪中水,只好舔食芭蕉叶接来的雨水以此充饥。要是能从猴子窝中找到一些剩余野果,称是大幸了。第五五九团的排长黄志超回忆着这炼狱般凄苦的情景,说:“给养……当进入野人山时全部吃光了。那里没有人烟,断绝给养来源。吃的是野果,喝的是生水,加上蚂蟥叮咬,疾病丛生,死亡日益增多。特别是跟随回国的侨胞,因传染而死亡的更超过部队。在行进的道路两旁,每隔三五十公尺,就有一个倒在路旁的尸体。这种惨绝人寰的情景,真是触目惊心!”但是二〇〇师不泯斗志,坚持着,走向祖国国门。
日军并没有忘记这支尚在缅甸行进的中国军队,在他们的电台广播中叫嚷:“要奠定东亚和平,非消灭五军,尤其二〇〇师不可!”
为避开敌军沿途“追剿”与伏击,二〇〇师白天隐藏在丛林中,派出分队,打扮成缅民,侦察公路、河流情况。入夜,大部队在侦察分队带领下,或穿越公路,或编筏渡河。就这样,他们先后渡过了南盘江、瑞丽江等一道道湍急险恶的河川,顺利通过了腊戌——曼德勒公路。但是,在缅北郎科地区通过西保到摩合公路时,他们遭遇到了潜伏于此的日军五十六师团的攻击。在彻夜的交战后,师参谋主任董干、五九九团团长柳树人、五九九团副团长刘杰、六〇〇团团长刘吉汉阵亡,五九九团和六〇〇团的半数以上的战士壮烈殉国。战斗在拂晓前结束,而且令官兵们焦急的是师长失踪了。经多方搜寻,终于在路旁丛草中发现了戴安澜。他胸、腹均中弹,血流不止,伤势十分严重!二〇〇师在参谋长周之再和郑庭笈(已升任副师长)的主持下,召开军官会议,决定五九八团为前卫,五九九团随师部护卫戴师长,六〇〇团殿后,继续向祖国方向行进。会上,戴安澜口授一道命令:“如果我不幸牺牲,由郑副师长指挥全师,撤回祖国。”
二〇〇师继续在缅北雨季热带丛林中穿行,由于没有药品,没有药棉,天气炎热,蚊蝇结群而来,致伤口化脓而溃烂,戴安澜高烧不退,连日昏迷。经长途跋涉,队伍终于到达临近中国边境100多公里缅北莫洛的茅邦村。
二〇〇师作战日志记载,1942年5月26日下午,数日昏迷的戴安澜突然精神抖擞,要卫兵扶自己坐起来,整整他的衣衫。火辣辣的夕阳衬红了他的颜面,他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容光焕发过。他嘴唇嗫嚅一阵,似有嘱咐。周之再、郑庭笈得到报告,急急赶到茅邦的庙里,俯身担架:“师长,您……”这时,戴安澜已不能说话,用手势示意他们拿出地图来,在图上指示由原地附近渡瑞丽江,沿河回国;又示意卫士扶起他的头来,向北方的祖国深情地望了一下,便永远闭上了眼睛。此时时针指向下午5时40分。
马革裹尸,军人视为至高归宿。威慑日寇、誉载盟军的反法西斯英雄,中国远征军二〇〇师少将师长戴安澜壮烈殉国,年仅38岁。
五
戴安澜牺牲后,工兵营的官兵怀着悲愤心情在山上砍倒一棵大树,把中间掏空作为棺木,以军毯包裹遗体装殓。因为天气太热,遗体很快发出异味。于是,5月29日这一天,全体官兵就在瑞丽江一个江心坡处(小岛)为戴安澜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遗体火化仪式。士兵们分列两岸,目睹熊熊烈火吞噬了师长的遗体,大家都哭了。
行进到泸水附近,部队又买来一口棺木,把戴师长的骨灰,连同木匣一起放进棺材,重新装殓。
在路过滇中高原东部边缘的安宁县时,戴安澜的灵柩停放在一位老华侨家里。出国前,戴安澜曾在这位华侨家里借宿。只见棺木在,不见故人回,70岁的老人不胜悲戚。他说:“戴将军是国家栋梁之才,为国捐躯,怎么让他躺在这么个局促地方呢?”这位老者献出了为自己百年之后备下的硕大无朋的楠木棺材,官兵们把那口小棺材,装入楠木大棺材内。于是,戴安澜的灵柩共有三层。
戴安澜灵柩运回祖国后,途经昆明、贵阳、广西柳州等地至全县(现全州县)。每过一地,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同仇敌忾举行公祭。
7月27日,将军灵柩到贵阳时,将军长子戴复东前去迎灵。部下把戴安澜的公文包交给了戴复东。他打开一看,里面是父亲写的遗嘱和日记本。戴复东怕母亲伤心,没有告诉她棺木里装载的不是父亲的遗体而是骨灰,直到30多年以后母亲去世,他也没有透露这个秘密。
1942年10月29日,由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签署命令,向这位在缅甸援英抗日“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的反法西斯盟军的“优良楷模”(颂词语)颁援懋绩勋章一枚。嗣后,副总统杜鲁门、陆军部长史汀生签署了勋章的《荣誉状》,有云:“戴安澜少将……在1942年缅甸战役中著有丰功伟绩,声誉卓著。戴将军出色地继承和发扬了军事行动之最佳传统,为他自己和中国陆军建树了卓越的声誉。”
同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认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其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
1943年4月1日,规模宏大的戴安澜将军追悼会在全县香山寺举行。主持大会的是辛亥革命元老、蒋介石派来的代表李济深。将军身后,备极哀荣,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纷纷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高度评价他的壮烈殉国功绩。
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外侮须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蒋介石的挽联是:“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4年,因日寇进占广西,原厝葬全县的戴安澜灵柩移葬于贵阳花溪河畔的葫芦坡。1947年,灵柩始运抵安徽芜湖,暂厝体育场。墓地择定小赭山,以让将军隔江遥望家乡无为。
1947年5月3日,在小赭山麓举行了灵柩引发典礼,国民政府特派杜聿明来芜湖主祭,戴安澜曾经的上级、时任国防部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徐庭瑶和时任国民党整编第八十八师师长马师恭等许多地方军政官员陪祭。灵柩前置放着戴安澜遗像和血衣,四周花圈林立。祭毕,各界群众列队前往墓地,送葬队伍长达1.5公里。灵柩抬到墓地,又行祭礼,赭山上下,人山人海,均于哀乐声中挥泪不已。
六
1948年,将军长子戴复东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后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于是全家随之迁居南京。
1952年,戴复东被分配到同济大学当助教。半年后,戴复东把全家都接到上海。不久,他又在上海结了婚。
经过“文化大革命”后,复出的邓小平于1978年批示国家民政部对戴安澜烈士墓“抓紧予以修复”,民政部批交芜湖市人民政府办理。1983年2月,市政府根据市政协提案和在芜戴安澜将军部属的要求,拨专款修葺烈士墓,并于同年11月10日在迎宾阁举行了隆重的竣工仪式。
修葺一新的墓地,约100平方米,面对滚滚长江,背倚葱茏山峦,松柏环绕,显得幽静庄严。墓穴为圆形混凝土结构,直径约5米。墓碑上“戴安澜烈士墓”6个大字为已故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所题。左侧的碑上刻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邓颖超题赠的挽诗、挽词和挽联;右侧石碑上,为烈士生平简介。
1982年,戴安澜将军殉国40周年时,在邓颖超提议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举行了隆重的戴安澜将军纪念座谈会。《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了这一重大活动。
……
1983年,戴复东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他这次美国之行还怀着一个心愿,就是希望美国政府能补发父亲的那枚懋绩勋章和誉状的复印件,因为在一次政治运动中,原保存的勋章被毁,戴复东为此一直心怀不安。9月,他写信给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提出了自己的愿望。他把信投进了校园里的蓝色邮筒。
盼了几天,没有消息。他忙于讲学,渐渐地把这事给“忘了”。
一天下午,戴复东从市区参观后回学院上建筑设计课,办公室的秘书小姐告诉他,美国陆军部寄给他一封挂号信。在惊讶和犹豫中,他展开那封信,信是美国陆军部副总参谋长帕特里克·J·何兰先生写来的,写信的日期是11月3日,内容如下:
亲爱的戴教授:
谢谢你9月20日给里根总统的、有关你父亲身后得到美国勋章的一封信。
你一定能谅解作为我们政府的主要行政官员,总统本人不可能亲自回复每一封寄给他的信。因此,总统命令每一行政机关指派一名具有专门知识的联邦官员以他的名义来处理那些方面的事。
授予你父亲的是一枚军团荣誉勋章(武官级)……我已请求美国陆军支援行动组织司令员重铸一枚勋章并把它直接给你寄去,估计你将在30天内收到它。
最后是副总参谋长的亲笔签名。
戴复东兴奋得眼泪流了出来。他激动地把信拿给美国的老师和学生看,大家都为戴复东高兴。
当天晚上,戴复东在给国内的弟妹们写信,又填了一首词以抒胸臆。
一个星期后,又有一封挂号信来了,是一个盒子,美国政府将一枚重新铸造的懋绩勋章,以及杜、史两氏签署的《荣誉状》并美国陆军部档案记录的复印件,邮寄给了戴复东……
戴安澜将军和数十万中国远征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本文未经作者同意,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或摘编)
(责任编辑: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