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世超
摘 要:央行独立性的研究一直是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关于央行独立性的测定和计量也自然成为独立性研究的一大主攻方向。研究中会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可能出现两家央行的独立性分数相同,从而难以进行比较;二是只采用一种模型的思路难以覆盖各大模型的参考指标,无法得出一个相对平均和稳定的分数值。对此,提出两种测算央行独立性的模型——相对分数模型和综合分数模型,并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相对分数模型;综合分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03-04
一、原有模型的分析与思考
(一)现有的央行独立性系数模型
央行独立性始终是现代金融学界的一个经典问题,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即指中央银行不受其他机构力量的干扰,自行决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持物价稳定以及履行一系列相关职能的能力。要研究央行独立性对经济的作用关系,必须科学地测算出独立性的具体数据指标。对此,各国学者早有研究。较为经典的独立性系数模型有7种,其中有4大模型最为重要。下面对上述4种模型进行简单的比较[1]。
1.Bade-Parkin系数
影响因素被分为三个层面:央行是否作为最终政策权力机构、政府成员在央行组织中的参与程度、央行决策层人员独立于政府的任命是否达半数以上。央行独立性大小被分为4、3、2、1四级,级别越高独立性越强。
2.Cukierman系数
选取4个变量组,分别为与央行行长有关的变量、与央行及政府政策冲突问题有关的变量、与央行最终目标有关的变量、与限制央行向政府融资有关的变量。根据变量的下设分类条件个数n将区间[0,1]分为(n-1)等分,满足不同的条件即赋予相应位置上的独立性数值,从高到低分别为1、(n-2)/(n-1)、(n-3)/(n-1)、…、1/(n-1)、0。
3.GMT指数[2]
变量的选取涵盖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划分为15个单一的层次。所有变量的下设条件个数均为2,符合某一使独立性强化的条件时赋值1,否则为0。
4.LS模型
将影响央行独立性的因素分为3类:目标独立因素、经济独立因素、政治独立因素。最终数值是经过权重调整的加权平均系数。
(二)现有模型存在的优化空间
1.现有模型的共性和央行独立性量化研究经验
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大模型的共同特征:
(1)将影响央行独立性的因素大致归为组织结构、与政府关系、政策、融资等方面[3]。
(2)独立性分数的量化虽源自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其数值大小都与独立性强弱呈同向变化关系。即大数值表示较高的独立性,反之亦然。这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
2.对现有模型的思考和不足分析
以上四大经典系数模型,对央行独立性的测度分析已经相对科学合理。虽然这些系数在具体数值上彼此各异,但所代表的独立性程度却大体相当。但在接下来的研究却对四大模型产生了一些疑问。
(1)各国模型所得出的独立性系数是否存在绝对数量上的具体意义?
(2)前3个模型中,各个变量为何被赋予完全相同的权重?各因素对独立性的影响是否真的完全一致?LS分析中,又是如何得出属于每个变量的不同权重的呢[4]?
(3)如果出现独立性分数完全相同的两家银行,是否能够说明两国的央行独立性真正实现了完全相当呢?
资料和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事实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独立性本身是一个“质”的概念,将质的概念加以量化,其间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兼容”的情况。这一方面表现在从“质”到“量”的转变,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标准;另一方面,很多质的特征根本无法量化,若强行为之,则必将带来生硬转换对真实信息造成的扭曲。独立性分数决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数值并不代表任何绝对意义,仅用在“独立性”这个变量上区分一个次序。
(2)从绝对的意义上讲,所有变量等权重当然是不合理的,但正因为独立性分数只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指标,权重相等可以看作是统计上的简便操作。每个变量在进行下设条件分类时,均服从独立性严格递减的排序,因此一般不会出现独立性弱而被赋予高分值的错误现象。LS分析中,研究者赋予发展中国家较大的政治目标权重,因为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政治稳定显然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应该得到较大的权重,但权重究竟多大为宜,其实无关紧要,因为独立性系数本就是一个相对数。
(3)倘若出现完全相同的独立性分数,并不能说明二者独立性完全相同。其一,影响独立性的目标不可能被列举完全,在未列出的因素上,二者可能有所差异;其二,变量在划分时存在一定的区间跨度,从而抹杀了独立性的实际差异。例如,若设行长任期六年及以上者独立性为1,反之为0,则行长任期十年的央行与行长任期六年的央行具有相同的分数,但实际上二者独立性差异甚远。现存模型的主要缺陷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可能出现两家央行采用某一种模型测定出的独立性分数相同,从而难以对二者的独立性进行比较。二是只采用一种模型的思路难以覆盖各大模型的参考指标,无法得出一个相对平均和稳定的分数值。
二、央行的横向独立性指标——Id(Idependence coefficient)相对分数模型的提出
(一)Id相对分数模型的简单计算原理
通过对各主要国家的央行独立性研究,以及对四大模型的优缺点总结,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衡量央行独立性的新体系——Id分数模型。Id分数模型是央行独立性指数CBI中的一种,采用完全相对数排序的方法,忽略数值的绝对意义和权重,事先锁定研究范围,将每个研究对象在各个变量的下设条件下进行严格排序,然后将所有变量的分数依次相加得到总分数。endprint
(二)相对分数模型的独立性参考指标确定
我们选取5大变量组,具体的分类和说明如下:
1.组织变量
行长基本指标:行长的产生方式、离任方式等。受政府影响小者,自我控制力强,独立性大;人员任期指标:央行人员的任期。任期长、可连任者,自身力量大,因而独立性大;其他权力指标:央行人员在其他部门的任职状况,不兼职者,专职服务于中央银行的各项事务,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小,央行独立性大;决策机构指标:以决策机构的具体工作决定。有利于决策机构作出独立、自主决策的工作方式者,独立性大;人员综合指标:央行的组成成员结构比例。其中非政府人员参与央行组成的比例大者,受政府干预小,独立性大。
2.政策变量
货币政策制定权指标:一个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权的归属。满足下述公式:央行独立决定>央行主导与政府共同决定>立法部门审定>政府主导与央行共同决定>政府独立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指标:一个经济体货币政策计划实现的最终状态。央行自定目标>由政府参与的目标;与财政政策关系指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影响财政政策>互不干涉>受财政政策影响;流程指标:以决策流程的具体工作而定,有利于央行独立完成整项操作、缩减时滞、抗拒外来力量干扰者,独立性强;监管指标:央行独立行使监管权>与政府共同行使监管权>政府独立行使监管权。
3.资金变量
资金内部来源指标:央行设立和运行的资金构成状况。私人独资>成员国合资>公私合资>国家独资、无本金;资金外部来源指标:央行通过外部融资获得资本金的能力和有关限制情况。央行不允许向一级市场融资者,政府很难通过央行与一级市场的直接联系干涉央行政策,故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4.与政府关系变量
透支贷款指标:央行向政府透支贷款的要求。不允许透支贷款者,政府无法通过要求获得央行的财政透支或者贷款弥补赤字,所以独立性较大;期限指标:央行向政府贷款的期限长短。期限短者,央行独立性也较大;附加条件指标:央行向政府给予资金优惠时附加的条件。附加条件多者,央行独立性也较大;范围指标:央行给予资金或其他政策扶持的机构范围限制。范围窄者,机构数目少,贷款义务也少,独立性较大;其他限制指标:央行向政府或其他金融、非金融机构放贷的各种限制规定。限制多者,央行放贷灵活,义务刚性低,独立性大。
5.法律变量
法律地位指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央行地位。四权分立(央行作为其中一极)>低于“三权”但地位独立的机构>直接隶属于最高行政部门>直接隶属于非最高行政部门;法律职权指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央行职权。法律规定的权力大、职能广者,法律保证强,独立性大。
三、央行的纵向独立性指标——Id(Idependence coefficient)综合分数模型的提出
(一)Id综合分数模型的简单计算原理
1.相对分数模型的缺陷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对分数模型依然存在着操作上的问题:
(1)指标数值过于“相对化”,分数值除与各家央行的实际独立性有关之外,还取决于研究对象。这就使得用相对分数模型计算出来的央行独立性分数,只能依托具体的研究范围而存在。工作量大,且每次求出的数值运用效率较低。
(2)相对化的分数值使每一家央行的独立性程度变得模糊,我们无法根据相对分数来判定某一家央行的独立性究竟处于哪个档次。
(3)相对分数模型只适合于研究同一截面上不同个体的独立性水平,而若要研究一家央行不同年度的独立性演变,则比较困难。由于很多指标在同一家央行内部不会出现太明显的变化,这给排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Id综合分数模型的提出
针对相对分数模型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面的弊端,笔者提出了纵向衡量央行独立性的综合分数模型。借用相对分数的推算原理,我们同样坚持下述假设:央行独立性指标仅为相对数,其高低大小只表示独立性的强弱,无实际代数意义。因此,7种经典的测量模型所测算出的指标值,尽管量纲各有差异,或以1作为完全独立性数值,或将独立性分为不同的等级,但在相对数的假设之下,都可以进行统一。
与相对分数模型不同,综合分数的计算并不依据研究对象独立性指标的强弱次序,而是将所研究的某家央行各年度的独立性状况分别代入7中经典的模型中,算出相应的7个独立性指标值。笔者设完全的独立性分数为10。然后,将各个指标按照比例换算为10分制指标。公式如下:
某一模型测算出的独立性数值/该模型的完全独立性数值=调整分数/10(其中,调整分数即为换算而成的10分制指标)。
再将调整后的7个指标计算算术平均数,即为综合分数。综合分数在实际研究中不能孤立存在,还要结合独立性的环比变化量和环比变化率综合分析。特称作“综合分数三表”。
综合分数具有如下优势:
(1)坚持了相对性原理,所得出的独立性指标与用经典模型计算的指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稳定。
(2)由于综合分数模型以7大经典模型为参考,其数值代表着各种模型的共有理念,相对合理,且比较固定,可以反复适用于各种研究,不必重新计算。
(3)能够比较出同一家央行不同时期的独立性状况,克服了相对分数模型只适用于截面数据的弊端。
(二)综合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对中国1984—2010年央行独立性的分析,得到了调整后的10分制指标值,笔者得出“综合分数3图”(见下图),3图从上到下以此表示综合分数、环比变化量、环比变化率):
由上述图表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1)中国央行独立性在1993年以前均处在极低的水平,1993—2003年逐步波动攀升,2003年以后维持在6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与自身比较,进步已颇显著。
(2)1993—2003年间,中国央行独立性振荡很大,但总的上升波动强于下降波动,总趋势上升,表明中国央行独立性呈现增强的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由笔者尝试提出的综合分数模型,配合“综合分数三表”,对一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与公认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这也证实了本模型设定的合理性。
四、结论
(一)相对分数模型与综合分数模型的比较
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测定央行独立性的两种模型:一是研究横向数据的相对分数模型,二是研究纵向数据的综合分数模型。二者的比较(见下页表1):
(二)央行独立性探究的启示
笔者由此得出衡量央行独立性的一些内在规律:
(1)央行独立性分数永远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其具体数值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2)在仅需要严格区分不同央行之间独立性强弱的研究中,排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3)如果央行独立性需要一个足以判别其独立性水平的分数,此时排序失去了效力,需要赋予各个参考指标以特定的数值,才能测算和把握。
如今,关于央行独立性的测定研究依然在继续,笔者尚不成熟完善的两个模型,是对现有模型的思考和补充,希望能够对央行独立性分析的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资灿.央行独立性、国家信用冲突与币值稳定[J].金融论坛,2013,(4).
[2] 魏强,陈华帅.关于中国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
[3] 叶森.从金融危机美联储独立性的体现浅析央行独立性问题[J].时代金融,2011,(12).
[4] 徐聪.从欧债危机看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困境[J].欧洲研究,2012,(4).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二)相对分数模型的独立性参考指标确定
我们选取5大变量组,具体的分类和说明如下:
1.组织变量
行长基本指标:行长的产生方式、离任方式等。受政府影响小者,自我控制力强,独立性大;人员任期指标:央行人员的任期。任期长、可连任者,自身力量大,因而独立性大;其他权力指标:央行人员在其他部门的任职状况,不兼职者,专职服务于中央银行的各项事务,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小,央行独立性大;决策机构指标:以决策机构的具体工作决定。有利于决策机构作出独立、自主决策的工作方式者,独立性大;人员综合指标:央行的组成成员结构比例。其中非政府人员参与央行组成的比例大者,受政府干预小,独立性大。
2.政策变量
货币政策制定权指标:一个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权的归属。满足下述公式:央行独立决定>央行主导与政府共同决定>立法部门审定>政府主导与央行共同决定>政府独立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指标:一个经济体货币政策计划实现的最终状态。央行自定目标>由政府参与的目标;与财政政策关系指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影响财政政策>互不干涉>受财政政策影响;流程指标:以决策流程的具体工作而定,有利于央行独立完成整项操作、缩减时滞、抗拒外来力量干扰者,独立性强;监管指标:央行独立行使监管权>与政府共同行使监管权>政府独立行使监管权。
3.资金变量
资金内部来源指标:央行设立和运行的资金构成状况。私人独资>成员国合资>公私合资>国家独资、无本金;资金外部来源指标:央行通过外部融资获得资本金的能力和有关限制情况。央行不允许向一级市场融资者,政府很难通过央行与一级市场的直接联系干涉央行政策,故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4.与政府关系变量
透支贷款指标:央行向政府透支贷款的要求。不允许透支贷款者,政府无法通过要求获得央行的财政透支或者贷款弥补赤字,所以独立性较大;期限指标:央行向政府贷款的期限长短。期限短者,央行独立性也较大;附加条件指标:央行向政府给予资金优惠时附加的条件。附加条件多者,央行独立性也较大;范围指标:央行给予资金或其他政策扶持的机构范围限制。范围窄者,机构数目少,贷款义务也少,独立性较大;其他限制指标:央行向政府或其他金融、非金融机构放贷的各种限制规定。限制多者,央行放贷灵活,义务刚性低,独立性大。
5.法律变量
法律地位指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央行地位。四权分立(央行作为其中一极)>低于“三权”但地位独立的机构>直接隶属于最高行政部门>直接隶属于非最高行政部门;法律职权指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央行职权。法律规定的权力大、职能广者,法律保证强,独立性大。
三、央行的纵向独立性指标——Id(Idependence coefficient)综合分数模型的提出
(一)Id综合分数模型的简单计算原理
1.相对分数模型的缺陷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对分数模型依然存在着操作上的问题:
(1)指标数值过于“相对化”,分数值除与各家央行的实际独立性有关之外,还取决于研究对象。这就使得用相对分数模型计算出来的央行独立性分数,只能依托具体的研究范围而存在。工作量大,且每次求出的数值运用效率较低。
(2)相对化的分数值使每一家央行的独立性程度变得模糊,我们无法根据相对分数来判定某一家央行的独立性究竟处于哪个档次。
(3)相对分数模型只适合于研究同一截面上不同个体的独立性水平,而若要研究一家央行不同年度的独立性演变,则比较困难。由于很多指标在同一家央行内部不会出现太明显的变化,这给排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Id综合分数模型的提出
针对相对分数模型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面的弊端,笔者提出了纵向衡量央行独立性的综合分数模型。借用相对分数的推算原理,我们同样坚持下述假设:央行独立性指标仅为相对数,其高低大小只表示独立性的强弱,无实际代数意义。因此,7种经典的测量模型所测算出的指标值,尽管量纲各有差异,或以1作为完全独立性数值,或将独立性分为不同的等级,但在相对数的假设之下,都可以进行统一。
与相对分数模型不同,综合分数的计算并不依据研究对象独立性指标的强弱次序,而是将所研究的某家央行各年度的独立性状况分别代入7中经典的模型中,算出相应的7个独立性指标值。笔者设完全的独立性分数为10。然后,将各个指标按照比例换算为10分制指标。公式如下:
某一模型测算出的独立性数值/该模型的完全独立性数值=调整分数/10(其中,调整分数即为换算而成的10分制指标)。
再将调整后的7个指标计算算术平均数,即为综合分数。综合分数在实际研究中不能孤立存在,还要结合独立性的环比变化量和环比变化率综合分析。特称作“综合分数三表”。
综合分数具有如下优势:
(1)坚持了相对性原理,所得出的独立性指标与用经典模型计算的指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稳定。
(2)由于综合分数模型以7大经典模型为参考,其数值代表着各种模型的共有理念,相对合理,且比较固定,可以反复适用于各种研究,不必重新计算。
(3)能够比较出同一家央行不同时期的独立性状况,克服了相对分数模型只适用于截面数据的弊端。
(二)综合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对中国1984—2010年央行独立性的分析,得到了调整后的10分制指标值,笔者得出“综合分数3图”(见下图),3图从上到下以此表示综合分数、环比变化量、环比变化率):
由上述图表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1)中国央行独立性在1993年以前均处在极低的水平,1993—2003年逐步波动攀升,2003年以后维持在6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与自身比较,进步已颇显著。
(2)1993—2003年间,中国央行独立性振荡很大,但总的上升波动强于下降波动,总趋势上升,表明中国央行独立性呈现增强的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由笔者尝试提出的综合分数模型,配合“综合分数三表”,对一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与公认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这也证实了本模型设定的合理性。
四、结论
(一)相对分数模型与综合分数模型的比较
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测定央行独立性的两种模型:一是研究横向数据的相对分数模型,二是研究纵向数据的综合分数模型。二者的比较(见下页表1):
(二)央行独立性探究的启示
笔者由此得出衡量央行独立性的一些内在规律:
(1)央行独立性分数永远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其具体数值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2)在仅需要严格区分不同央行之间独立性强弱的研究中,排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3)如果央行独立性需要一个足以判别其独立性水平的分数,此时排序失去了效力,需要赋予各个参考指标以特定的数值,才能测算和把握。
如今,关于央行独立性的测定研究依然在继续,笔者尚不成熟完善的两个模型,是对现有模型的思考和补充,希望能够对央行独立性分析的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资灿.央行独立性、国家信用冲突与币值稳定[J].金融论坛,2013,(4).
[2] 魏强,陈华帅.关于中国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
[3] 叶森.从金融危机美联储独立性的体现浅析央行独立性问题[J].时代金融,2011,(12).
[4] 徐聪.从欧债危机看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困境[J].欧洲研究,2012,(4).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二)相对分数模型的独立性参考指标确定
我们选取5大变量组,具体的分类和说明如下:
1.组织变量
行长基本指标:行长的产生方式、离任方式等。受政府影响小者,自我控制力强,独立性大;人员任期指标:央行人员的任期。任期长、可连任者,自身力量大,因而独立性大;其他权力指标:央行人员在其他部门的任职状况,不兼职者,专职服务于中央银行的各项事务,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小,央行独立性大;决策机构指标:以决策机构的具体工作决定。有利于决策机构作出独立、自主决策的工作方式者,独立性大;人员综合指标:央行的组成成员结构比例。其中非政府人员参与央行组成的比例大者,受政府干预小,独立性大。
2.政策变量
货币政策制定权指标:一个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权的归属。满足下述公式:央行独立决定>央行主导与政府共同决定>立法部门审定>政府主导与央行共同决定>政府独立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指标:一个经济体货币政策计划实现的最终状态。央行自定目标>由政府参与的目标;与财政政策关系指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影响财政政策>互不干涉>受财政政策影响;流程指标:以决策流程的具体工作而定,有利于央行独立完成整项操作、缩减时滞、抗拒外来力量干扰者,独立性强;监管指标:央行独立行使监管权>与政府共同行使监管权>政府独立行使监管权。
3.资金变量
资金内部来源指标:央行设立和运行的资金构成状况。私人独资>成员国合资>公私合资>国家独资、无本金;资金外部来源指标:央行通过外部融资获得资本金的能力和有关限制情况。央行不允许向一级市场融资者,政府很难通过央行与一级市场的直接联系干涉央行政策,故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4.与政府关系变量
透支贷款指标:央行向政府透支贷款的要求。不允许透支贷款者,政府无法通过要求获得央行的财政透支或者贷款弥补赤字,所以独立性较大;期限指标:央行向政府贷款的期限长短。期限短者,央行独立性也较大;附加条件指标:央行向政府给予资金优惠时附加的条件。附加条件多者,央行独立性也较大;范围指标:央行给予资金或其他政策扶持的机构范围限制。范围窄者,机构数目少,贷款义务也少,独立性较大;其他限制指标:央行向政府或其他金融、非金融机构放贷的各种限制规定。限制多者,央行放贷灵活,义务刚性低,独立性大。
5.法律变量
法律地位指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央行地位。四权分立(央行作为其中一极)>低于“三权”但地位独立的机构>直接隶属于最高行政部门>直接隶属于非最高行政部门;法律职权指标:一国法律所规定的央行职权。法律规定的权力大、职能广者,法律保证强,独立性大。
三、央行的纵向独立性指标——Id(Idependence coefficient)综合分数模型的提出
(一)Id综合分数模型的简单计算原理
1.相对分数模型的缺陷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对分数模型依然存在着操作上的问题:
(1)指标数值过于“相对化”,分数值除与各家央行的实际独立性有关之外,还取决于研究对象。这就使得用相对分数模型计算出来的央行独立性分数,只能依托具体的研究范围而存在。工作量大,且每次求出的数值运用效率较低。
(2)相对化的分数值使每一家央行的独立性程度变得模糊,我们无法根据相对分数来判定某一家央行的独立性究竟处于哪个档次。
(3)相对分数模型只适合于研究同一截面上不同个体的独立性水平,而若要研究一家央行不同年度的独立性演变,则比较困难。由于很多指标在同一家央行内部不会出现太明显的变化,这给排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Id综合分数模型的提出
针对相对分数模型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面的弊端,笔者提出了纵向衡量央行独立性的综合分数模型。借用相对分数的推算原理,我们同样坚持下述假设:央行独立性指标仅为相对数,其高低大小只表示独立性的强弱,无实际代数意义。因此,7种经典的测量模型所测算出的指标值,尽管量纲各有差异,或以1作为完全独立性数值,或将独立性分为不同的等级,但在相对数的假设之下,都可以进行统一。
与相对分数模型不同,综合分数的计算并不依据研究对象独立性指标的强弱次序,而是将所研究的某家央行各年度的独立性状况分别代入7中经典的模型中,算出相应的7个独立性指标值。笔者设完全的独立性分数为10。然后,将各个指标按照比例换算为10分制指标。公式如下:
某一模型测算出的独立性数值/该模型的完全独立性数值=调整分数/10(其中,调整分数即为换算而成的10分制指标)。
再将调整后的7个指标计算算术平均数,即为综合分数。综合分数在实际研究中不能孤立存在,还要结合独立性的环比变化量和环比变化率综合分析。特称作“综合分数三表”。
综合分数具有如下优势:
(1)坚持了相对性原理,所得出的独立性指标与用经典模型计算的指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稳定。
(2)由于综合分数模型以7大经典模型为参考,其数值代表着各种模型的共有理念,相对合理,且比较固定,可以反复适用于各种研究,不必重新计算。
(3)能够比较出同一家央行不同时期的独立性状况,克服了相对分数模型只适用于截面数据的弊端。
(二)综合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对中国1984—2010年央行独立性的分析,得到了调整后的10分制指标值,笔者得出“综合分数3图”(见下图),3图从上到下以此表示综合分数、环比变化量、环比变化率):
由上述图表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1)中国央行独立性在1993年以前均处在极低的水平,1993—2003年逐步波动攀升,2003年以后维持在6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与自身比较,进步已颇显著。
(2)1993—2003年间,中国央行独立性振荡很大,但总的上升波动强于下降波动,总趋势上升,表明中国央行独立性呈现增强的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由笔者尝试提出的综合分数模型,配合“综合分数三表”,对一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与公认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这也证实了本模型设定的合理性。
四、结论
(一)相对分数模型与综合分数模型的比较
笔者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测定央行独立性的两种模型:一是研究横向数据的相对分数模型,二是研究纵向数据的综合分数模型。二者的比较(见下页表1):
(二)央行独立性探究的启示
笔者由此得出衡量央行独立性的一些内在规律:
(1)央行独立性分数永远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其具体数值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2)在仅需要严格区分不同央行之间独立性强弱的研究中,排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3)如果央行独立性需要一个足以判别其独立性水平的分数,此时排序失去了效力,需要赋予各个参考指标以特定的数值,才能测算和把握。
如今,关于央行独立性的测定研究依然在继续,笔者尚不成熟完善的两个模型,是对现有模型的思考和补充,希望能够对央行独立性分析的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资灿.央行独立性、国家信用冲突与币值稳定[J].金融论坛,2013,(4).
[2] 魏强,陈华帅.关于中国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9).
[3] 叶森.从金融危机美联储独立性的体现浅析央行独立性问题[J].时代金融,2011,(12).
[4] 徐聪.从欧债危机看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困境[J].欧洲研究,2012,(4).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