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4-11-17 12:28:19高玮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33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发展趋势

高玮玮

摘 要:生物技术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成为国际上的支出产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我国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壮大生物技术的产业规模。

关键词:生物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技术革命、工业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现在正在经历生物技术革命这个发展时期,生物技术带来的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长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把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在生物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我国也应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大生物技术的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促使生物技术产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1 生物产业的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在国际范围内,生物产业是随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发展起来的,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生物产业更加节能、更为环保,是信息技术产业之后有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主导产业,也是国际社会的经济战略的发展重要,我国的生物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1.1 生物产业的概况

生物产业将科学与技术应用于生物有机体及其部分、产物和模型,为改变生物及非生物物质而创造知识、产品以及服务的同类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集合。生物产业是建立在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包括采用以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及以发酵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成果形成的生物制造业,还包括相关服务业比如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环境生物技术产业、工业生物技术产业等。

1.2 国际上生物产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国际上生物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始阶段。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产业产值是3万亿美元,到2020-2030年,全球现代生物技术产品总销售额将超过15万亿美元,也许还会超过这个数据。这就表明,从下个十年开始,生物产业将进人快速成长期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战略性支柱产业。这就是说,生物产业高度繁荣的国家或地区,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了行业制高点。

1.3 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情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生物技术开始得以发展,目前,我国生物技术的研发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在全世界处于中等水平,目前我国注册的生物产业企业有5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行业总产值达到4000-5000亿元人民币。但我国生物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生物产业发展中,国家、院校或科研机构发挥的功能过大,民营资本的比重过低,生物技术产业成果的商品化专业力度不大,因此,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使得我国生物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更加合理。

2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比较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产业调整的指导。目前我国生物产业总体上产业规模不大,缺乏整体竞争优势,产品创新力度也不大,存在一些仿制情况,这种发展现况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我国生物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1 扩大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

我国是具有14亿人口的国家,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我国的粮食安全不是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也不能在现有土地上过分耕种,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扩大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规模。具体来说,用新兴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来提高产量,培育高产、优质、超级农作物新品种,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运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慢慢代替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地大幅度使用,减轻农药使用数量,从根本上控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为我国城镇居民提供绿色蔬菜;运用克隆技术推出畜禽新品种,保证我国肉类供给,等等。

2.2 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模

生物医药产业与人类的疾病预防、控制、治疗息息相关,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一段时间对医药的需要量将会持续上升,传统医药产业由于成本高、疗效不佳的原因,肯定会被生物医药产业所取代,我国应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模,发挥生物医药技术的比较优势,集中研制与生产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恶性肿瘤药物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提高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将组织器官移植、基因诊断和基因疗法积极运用于医疗诊治之中,提升我国医疗行业的诊治水平;加速科技攻关,研制出防止一些重大恶性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加以临床运用,降低居民的医疗开销;将干细胞的研究使器官或组织的工程产品进入实用阶段,使第四次医学革命的医疗成果在我国取得明显进展。

2.3 推动环境生物技术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环保问题已是我国目前最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环境污染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必然结果,土壤沙漠化、大气污染、水质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已经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我国已经不能在依靠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必须加速发展环境生物技术产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和治理,重视解决大气污染、水体净化和土壤沙漠化问题;展开积极探索,把生物处理技术运用于防治水资源污染、处理城市垃圾之中,切实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发展环境生物产业,培育出抗旱、抗盐类草从和树木的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减水资源的消耗数量,根治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问题,提高防沙治沙的技术水平。只有大规模发展环境生物技术产业,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物技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带动国民经济再次腾飞的一个重要引擎。在未来的时间内,我国政府部门应从目前的主导作用转变为引导、指导作用,把生物产业的经营权让渡给企业集团,鼓励院校、科研及沟通广大企业合作,未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应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3.1 生物产业得到具体的政策支持

我国信息化产业得到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并有专门的主管机构负责这一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但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政策扶持上尚未启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思想上重视这项产业,制定具体的扶持策略,破除生物产业的发展瓶颈,使生物产业在融资、税收、企业合作、技术交流等方面得到具体的扶持政策,通过政策优惠来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向前发展。

3.2 外资和民间资本将会涌入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支持,除国有资产之外,在这一领域,外资和民间资本有着较大的用武之地。我国相关部门应降低准入门槛,放宽进入条件,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向这一领域进军,发挥外资和民间资本运作灵活的经营优势,壮大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整体规模。

3.3 生物技术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任何一项产业必须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道路,才会起到规模经济的效果,生物技术产业也不例外。未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适时利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载体,充分利用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大型的生物技术产业区域集群,推动京津地区、沪杭地区、广深地区和长春沈阳地区的生物技术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利用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我国生物技术行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总之,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方兴未艾,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未来的时间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壮大生物技术的产业规模。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模式初探[J].经济管理,2001(3).

[2]马述忠,黄祖辉.关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1(8).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发展趋势
辽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0:39:20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8:41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试论当前国际金融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经济市场条件下营销战略发展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快速原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