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花
忍冬。
忍过冬天,我就要开花啦。
弘景说,忍冬,藤生,凌冬而不凋,故名忍冬。
忍冬活一辈子,无非一个字,忍。藤蔓整个冬天都不枯萎,咽下寒气,就是为了来年的三月开花。刚刚抽丝的花蕾,白色,银子一样清纯透彻,只不过有点稚,有点憨。开着开着,在光阴里修炼,慢慢渗进去丝丝金黄色,华丽的转身,就把自己开成一朵金黄的花朵,很惊艳,简直仙风道骨的飘逸。花蒂略略有些红,淡淡的,许有许无,捉摸不定。一蒂二花,花蕊抽出花瓣外飘摇,中医叫它二花。
花朵性甘寒,味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宣散风热。
枝枝蔓蔓的忍冬藤也很有风韵,藤上有细软的柔毛,对节生叶,披针形,喜欢依附在树木上攀爬生长。藤茎微微带点紫色,若有若无的,轻,薄。叶子有点像荔叶,青而柔,不甚洒脱,也有一层涩毛。
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痛,忍冬花的效果非常好。去年价格涨起来,一撮花要七八块钱。忍冬藤也可入药,药效不及花朵。
竹园荽。
此草生长在山林里,寂寥,孤单,不太喜欢人烟味。茎很细,毛线一样,弱不禁风的小模样。这么细软柔弱,怎么生长呢?不急的,攀引依附于竹子或树木上就行了。世界之大,繁花百草,相依相存,各有各的活法,你不要担心,都活得很好呢。
但凡攀附的植物,茎梗都是柔韧的。竹园荽也一样,高五六尺,叶子纤细,很像芫荽叶,但更加单薄细碎一些。背面皆青,略微有点灰白,皱皱巴巴的。褶皱处有沙子,很像蒲黄粉,赤黄色,看上去土雀雀的,不鲜亮明艳。也不想开花,也不想结果,只负责长好茎叶。根也是很细的,毛毛索索。此草药虽然看着纤弱,但坚韧之极。
全草入药,叶子上藏着的那些细沙子也不要抖掉,也是药,叫海金沙。古时的方士们炼制丹药,采了竹园荽,搓揉取汁液,盛在紫砂钵里。草药上的沙子也事先要细细抖出来,用竹园荽的汁液煎煮沙子,精炼浓缩,秘制成丹药,据说长生不老。
方士们的玄机,我们自然是不懂。古时候炼丹的方士们极多,不过,医药典籍里记载成仙的方士鲜有。也许,成仙是极其隐秘的,别人也不得知晓吧。
竹园荽和海金沙,能解热毒气,可以治疗脾湿肿满,脐下胀闷。不过,我觉得草容易采摘,那沙子,也太难抖了吧?窸窸窣窣的,什么时候才能抖出一钵来?像我这样浮皮潦草的人,这件事真的做不成。
茺蔚。
此草及子,都是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原野里很多。茺蔚很喜欢在阴潮的地方生长,近水处甚繁。春初生苗,像嫩蒿。入夏,能长三四尺,茎是方的,像黄麻茎。至于叶子呢,则如艾叶,灰绿色,背面青。一梗生三叶,叶梢尖。茎梗大约一寸多,就生一节,节节生穗,丛簇抱茎。
对于草药,我的描述很稀疏,笔力不够好。所以,你自己可以想象一下,这味草药到底长什么模样。你想,一千个人,就会有两千种茺蔚的样子,多么好啊。
端阳节一过,茺蔚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也有微白色的,也不是纯白,还是带着一丝儿淡紫。每萼内有细子四粒,粒大如同蒿子,有三棱,褐色,古时药肆里也有收购。
茺蔚草生长的时候,不芳香,略微有些臭气,不招惹蚊蝇虫子。我觉得它是比较喜欢安静的草,不想被俗物打扰,所以就释放出来一点臭味道,保持自己清净的光阴。这个,就好比魏晋文人,只喜欢逍遥自在,很厌烦被人聒噪,所以脾气很臭,动不动发怒,不和不投机的人亲近。于是渐渐就远离世俗,独自过禅意的光阴。其实也挺好。世界这么大,俗人这么多,我只负责做好我自己。
我听人说,五月初五,端阳节,太阳一竿子高时,采摘了茺蔚,晒干烧灰。然后把商陆根捣出液汁,加醋和搜灰作饼,过炭火收了。商陆根也是一味草药。等存放半年后,擦面,能润肌,祛粉刺黑斑,疗效很好。也有一个方法是,五月五日采摘茺蔚,曝干捣碎,研末,细箩过一遍,加面粉和水,和成团,如鸡蛋大,再曝干。烧灰,瓷器研末,筛过再研,直到细如尘灰。古代的女儿出嫁前,都要用此药涂面,使得面若桃花,肌肤弹指出水。
这个方子好是好,就是制作很麻烦啦。古人的耐心真是好。若是我有女儿出嫁,宁可脸不白,宁可肌肤粗糙,就黑着脸凑合嫁出去算了,绝对懒得下如此工夫。
孙思邈说,茺蔚,茎如火麻,冬生苗,夏著赤花,如鼠尾花。名医郭璞说,茺蔚,又名益母。叶似荏,白华,华生节间。方茎,叶长而锐,有穗,穗间有花紫缥色。此草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止渴润肺。治风解热,顺气活血,养肝益心,安魂定魄,调女人经脉,崩中带下,治疗产后胎前诸病。益母,久服令人有子,故曾子见之感思。
所以,茺蔚就是益母草。知道了吧?很惊讶吧?那益母草的花儿,寂静,繁乱,似乎都要透明了。我一直没有说是益母草,就是有点小坏气儿,让你一直猜呀猜呀,以为是什么神奇的草。
茵陈。
也叫茵陈蒿。总觉得,单单是茵陈就挺好,诗意清凉。若是多了一个“蒿”,俗气倏然而来。老家有一种草叫黄蒿,味道很奇怪,闻了觉得心里烦。熏烦人也就罢了,而且死皮赖脸哪儿都有,拔不掉,割不完,繁衍能力实在强大无敌。我打小就见不得黄蒿,一见就很恼火,恨不能一脚踢飞。
可是,这世上,不是每一种草都是药。不是药的草,也得活,也得有活人的招数。黄蒿知道自己卑微,不受待见,就准备了强大的繁衍能力抵御生活的寒凉,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偶然看到的一段文字:乌鸦学老鹰去抓羊,结果羊毛缠绕住了爪子,被牧羊人拍死。启示是,不是每一种鸟都叫鹰,认清自己你才能活下去。所以,黄蒿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很有办法对付光阴。
至于茵陈嘛,就扔掉“蒿”算了。这么好的草,为啥非要加一个讨厌的“蒿”呢。当然,茵陈也算是蒿类的,经历冬天的寒冷而根不死,更替旧苗而生新芽,故名茵陈。藏器说,它本来就叫茵陈,不知道是谁硬要加了个“蒿”字。
藏器是谁呢?是陈藏器呗,你一定不知道。李时珍对自己非常仰慕的名医,都隐去姓,只称呼名字。自然,我们也一直叫他时珍,是敬仰他,爱慕他。陈藏器是唐代名医,病看得非常好,隔着窗子瞅一眼,就知道别人生什么病。他谋生的职业是县尉,不是医生。藏器痴迷本草,喜欢搜罗古怪的偏方,撰成《本草拾遗》,对于祖国医药学有承前启后的贡献。
当时民间有个陋习,体虚羸弱的病人,以亲人人肉疗羸疾。这个荒诞的说法,助长了后世愚孝风俗,有很多割肉疗亲的恶例。有人说,这个说法最初就是陈藏器搜罗来的,讥诮他搜罗怪僻,提起来就责备不已。
时珍辩解说,瑕不掩瑜。藏器这个人,博览群书,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只有他一人而已。肤浅之士,不察其详核,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岂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届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 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
可见,雅士们惺惺相惜啊。总觉得,这段话的背后,是时珍忧郁的眼神,淡淡的,温暖的。
茵陈有野生的,也有园子里种的。药用只能釆山野里的,药性足。种的茵陈可以吃,蔬菜一样的,不治病。茵陈的主要功效是祛风湿寒热邪气,对黄疸的治疗很好。通身发黄,小便不利,茵陈有很好的疗效。有人经常喝茵陈茶,面色白皙不老。我听说,白兔若是经常吃茵陈,可以成仙。也许兔子不知道这个秘籍的,这只是一种阴沉,神秘的传说而已。
名医张仲景记载了一个病例,说,有个僧人,因为伤寒后发汗不彻底,体内留有热邪,所以全身皆黄,脸上黄得都发绿了,内热不退,好几年都不愈。僧人烦闷,连经文也没心肠念,看着自己像一根老黄瓜一样的,发愁。后来,遇见了张仲景,他开了药方:山茵陈,山栀子各三分。秦艽,升麻各四钱,为散。每日药三钱,水四合,煎熬两合,去渣,食后温服。僧人喝了药,五天过后体黄减了一半,十天后痊愈了。
这个方子叫茵陈栀子大黄汤,专门治疗湿热。僧人学会了,就给别人看病。张仲景却笑着说,你只学会了一点儿呢。要知道,茵陈栀子,再加一点柏皮,治的是燥热。僧人说,湿热和燥热怎么区分啊?回答说,就好像庄稼一样,苗涝则是湿热黄,苗旱则是燥热黄。湿热要泄火,燥热润则可,不必泻。
僧人一辈子,只会治这两样病。可见,医术也是需要老天的恩赐的。
续断。
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啊,你想,断了又续上,不是接骨草是什么?果然,此草还有个名字就是叫接骨草。细细想,真是意味深长。
续断草,以南宁出产的效果最好。能祛瘀生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治风湿骨痛。鲜全草捣烂,外敷患处,能接骨。武侠小说里此草用得很多。江湖嘛,无非就是打打杀杀的,打断了骨头,筋还连着,就用新鲜的断续草,捣烂外敷。隔几天,好了,披上斗篷,戴上斗笠,身背着长剑,复出江湖。世外高人的药囊里,必然有一味接骨草藏着。那药囊,一定是麻布的,不甚白,褪了色的牡丹一样。
续断草根长得像大蓟,黄白色,稍稍的淡一些。茎方,有纵沟,灰绿色。叶子互生,羽毛一样,钝圆。顶端开花,花紫红色,荚果镰形。水墨很适合画这种花,淡淡一笔抹过,柔软干净。甚至连泥土的味儿都能嗅到。
全草能活血散瘀,消肿止咳。治跌打扭伤,痄腮,闭经,咳嗽,治流行性腮腺炎。绝对一味好药。也常常痴迷地想,草是怎样做到给人治病的呢?它的药效,是谁先知道的呢?它游走于自然,和游走于机体,都是一样逍遥的吗?真是有意思啊。
所有的草木,都是有心性的。你从一棵大树下走过时,脚下簌簌的落叶,是一首淡淡的琴音。弹奏者不是你,是大树。
其实,家里搜罗一点草药养着,也挺好。闲来无事,读读本草。有个头痛脑热的, 熬一盏草药喝喝。清闲的时候,给自己泡一杯百草茶,听一段古乐,这才是清雅的光阴。光阴,无法管住淡然的心境。
常常看见有人责骂中医,责骂草药,觉得心里寒。人要活在草木间,才有禅意。不懂得百草繁花,不懂得中医体系,又骂那么狠,心里能过得去吗?有个作家说,对于陌生的领域保持足够的谦虚和敬畏,永远是赢得体面和尊严的唯一方式。
草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种暗喻:人活着,不懂的东西很多。但是,一定得让别人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