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色词汇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014-11-15 15:47熊云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0期

[摘 要] 毫无疑问,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用语言思考,用语言区分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颜色词汇,其区别是由文化决定的,但是这些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他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却并非来源于文化。这说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又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规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而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外在及内在的因素。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颜色词汇;跨文化研究

我们用语言区分不同的概念,我们用语言思考。在人类获得了语言之后,这个世界才从纷繁杂乱的现象变成有规律可循的体系。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所谓的人类文化。无论是对于构建世界观,还是对于人类精神的发展来说, 语言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

语言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群的世界观密切相关。德国著名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威廉·冯·洪堡曾说过:“语言即人类精神的外在表现:你的语言就是你的精神,你的精神就是你的语言。”萨丕尔和沃尔夫在20世纪提出了一种语言学理论,即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内容是:

1.语言作为表义媒介,我们在思考時随时都“任其摆布”,因为我们只能以语言编码的类别和概念的形式来看、听或者感知。

2.一个语言系统中对不同概念和特征的划分是这个语言系统独有的,是不能与其他语言系统等同的。

这个假说是语言决定论的一种极端观点,它与实际并不相符。大部分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相互依赖性,而不是决定性。

而文化这个概念,根据钱敏汝教授的观点,它是一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系统。因此,文化毫无疑问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这篇文章将从不同文化中的颜色词汇出发,试探讨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

所有拥有正常视觉的人都能够看到一样多的颜色,而且在光谱表中不同的颜色中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得知,不同的语言对光谱表进行了不同的划分,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数量也是不同的。伯林和凯(Berlin and Key)对不同语言划分光谱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他们定义了基本颜色词汇:基本颜色词汇应该是简单词,即它不能是衍生词或者合成词;它不能局限在特定范围的事物上(如blond);它必须在心理学上是显著的(salient),意即在受试者即兴列举颜色词汇时,它是首先列出的并且所有受试者用同样的方式运用这个词汇。伯林和凯使用了焦点颜色这个概念指称基本颜色词汇所对应的颜色的原型(prototype)。在他们研究了近一百种语言后发现:一种语言大部分的使用者对语言的焦点颜色理解是一致的;无论该语言系统中有多少颜色词汇,某些特定的基本颜色词汇的焦点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基本一致;拥有同样数量基本颜色词汇的语言,焦点颜色也是一样的;拥有n+1个基本颜色词汇的语言,他的焦点颜色是在拥有n个基本词汇语言的焦点颜色基础上再添加一种新的焦点颜色。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颜色词汇添加顺序梯级图:

(来源:卡罗尔《语言心理学》,(Psychology of Language),(廖小春译),2004/2006,387.)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出现的焦点颜色是黑和白,第三个焦点颜色是红,接着是黄和绿(顺序任意),然后分别是蓝和棕。其他四种焦点颜色没有特定的出现顺序。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如果出现了低等级的焦点颜色(例如:棕),那么这种语言中一定有更高等级的焦点颜色(例如:蓝)。

尽管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汇拥有同样的基本结构,但是它们的外延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语义场来对他们进行区分。一种语言中的所有颜色词汇共享同一个语义场。不同语言的整个语义场的所指是相同的,即可见颜色的整个光谱图。一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汇越少,单个词汇覆盖的光谱范围就越大。

颜色词汇的文化联想——也就是它们的内涵——也毫无疑问是与文化紧密相关的。不同文化中的颜色词汇都具有一定的符号意义。比如说白色在西方国家代表了无辜、纯洁以及出生和重生;而在很多亚洲文化里,例如韩国、日本和中国,白色是死亡和哀悼的颜色;而在伊斯兰国家中,白色象征着麦加朝圣。所以在西方文化中,婚礼礼服是白色的;而在中国只有戴孝时人们才穿全白的衣服。

虽然不同语言中颜色词汇的原型和核心含义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但是词汇的外延只是词汇的一种特征,只有将词汇的外延和内涵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词汇意义。不同语言中具有一致的基本颜色词汇,这极有可能由人类共同的生理构造决定的。人类的视觉是共通的,任何地区的任何人种在感知过程中都会对某些特定的颜色更敏感。但是这些颜色词汇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都是因文化而异的。因此,从颜色词汇上来说,语言既受人类生理因素等外因的影响,也与文化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简介:熊云菲,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研究方向:语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