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法”在我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15 03:03谭新文
文教资料 2014年20期
关键词:作文同学语文

谭新文

(邳州市邢楼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诵读教学法”在我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谭新文

(邳州市邢楼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无论多么优美洁净的校园,如果缺少琅琅的读书声,便不再生机勃勃。如今学生沉溺电子阅读,全都静默无声,这是快餐式的浅阅读,不是原生态的深阅读,收效甚微。有声读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诵读,诵读这一优良的传统学习方法日渐式微,吟咏、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被忽略。对“新课标”有关阅读精神的深刻剖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诵读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重新展现魅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诵读 语文教学 能力提高

近一段时期,在语文课上,较多的学生对课文的诵读反应比较冷淡,特别是在教学文学作品时,根本没有兴趣带着感情诵读,甚至不愿诵读,常常是“被诵读”,需要老师督促多次才毫无表情地像念通知一样敷衍。老师示范朗诵或播放朗诵录音常常引来同学的窃笑,那可是讥笑啊。在听到高尔基的《海燕》最后一句富有激情的朗诵时,招来的是大部分同学的哄笑。下课后,竟然还有同学夸张地重复这一句话,显然他们根本没有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更谈不上与作者有共鸣之处。这种情况在我们农村中学很是常见。课后同这些同学交流时感觉他们口若悬河,为什么在朗诵经典的诗词歌赋、脍炙人口的美文华章时就冷场了呢?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央视播放的“新春诵诗会”,深受启发,将之“拿来”用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突出诵读,多渠道、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诵读。在新课标背景下,我经过探索、尝试、积累、感觉诵读不仅有益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还有益于作文的教学。诵读要气定神闲,诵读是感情外露。只有诵读才能体会到原文的节奏之美、意境之美、气势之美、音韵之美[1],才能领会原文意旨,进而提升文学品味,陶冶情操。

在徐州市大力推进“学讲方式”的背景下,分组教学为“诵读教学”的复苏和创新提供了温床,孕育了一朵朵灵动的花儿,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突飞猛进。中考评比,我校在农村中学里名列前茅,成绩的提高不全靠诵读,但是它功不可没。在学习小组里,个个同学愿意朗诵,人人热心诵读,简直是在表演才艺。他们找到了自信,享受着小小的成就感,体验着自尊,他们激情飞扬,青春仿佛被点燃,是诵读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一、精心设计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突出诵读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吟咏、诵读不仅能从听觉上刺激大脑,增强记忆,还能从情感上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欣赏下载的名家诵读课件,其教学效果不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对课文的诵读中。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课件中有妩媚的春景,轻柔舒缓的音乐,朗诵者优美的吟咏,多少也能感染学生,但只是熏陶了少数情感丰富的学生,大多数是表情漠然、兴味索然,像是看广告片一样没兴致,个别的对美丽的图片会赞赏一番,但完全脱离了文本。

我在第二节课改变了教学方法,删掉了课件中的名家诵读录音和大量的图片,只保留了背景音乐和与课文对应的五幅画面用以总结。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置身于熟知的大自然的春景中,开头由我范读,后面的内容由班里诵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用自己最能抒发对春天热爱的语气语调诵读,其他的同学不看书“听读”,或叫做“欣赏”。最后就是常规的自由读和齐读了,此时的齐读非同平常的齐读,你能感觉到其中的抑扬顿挫平平仄仄,还有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那里面有他们的家乡啊。从课堂训练的答题效果来看,诵读确实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诵其文、听其音、想其景、感其情,心领神会,声入心中,情通文理。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课堂互动,乐于表现自己,因为他们处于“多梦”的年龄。

诵读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由来已久,是传统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常见于影视剧中,先生沉醉其中,学生摇头晃脑。有人称之为“吟唱”,妙啊,人只有在心有所乐或心有所哀时情感才外化为“唱”,那是真正读懂了原文读懂了作者才有的境界。古诗词的教学更容易采用诵读教学,更易操作,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背景音乐和背景画面必不可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展现绚丽丰富的诗词中描绘的场景,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它们只能是配角。学生可以模仿古人或站或走,摇头晃脑也行,那是真性情。这是传统的诵读,这是继承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以有的学生在谈及感受时,用“妙不可言”来形容诵读,可能是找到了与古人的共鸣之处了吧。

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三个“维度”的达标,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课文都能够诵读,有的只能读而不能“诵”。诵,要用心、用情。

二、作文教学加强诵读,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挖掘题旨内涵。

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2]。但是在一些考试中,学生为了迎合改卷老师的心理、博得老师的同情,生编硬造杜撰生活中感人的事件。这些编造的“故事”根本谈不上抒发真情,不能体现文题的内涵,强说“愁”、硬抒“情”,成为部分学生作文中的硬伤。他们对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感悟,不敢也没能力自由表达,创意性的表述就更少见了。

将诵读应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不足之处得到改善。因为作文综合反映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理解和表达能力,而诵读对此不无裨益。我在作文课中除了教给学生应试技巧,还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言为心声”,以文观人,诵读在其中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

在作文课之前,我常常会下发精心选择的与本次作文同一类话题的范文,要求学生熟读并能够带着感情诵读。学生能较为准确地领会作者的意旨,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原文的结构条分缕析,对精彩的句段评价、归纳、积累、提炼,为我所用。在作文评讲时,首先请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诵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朗诵,抒发了自己的真情,还有谁能更到位地把握自己作文内在的感情呢。要是杜撰的内容,他们不会那么从容而动情的朗诵。在阵阵的掌声里,包含着赞美、羡慕、激励,更有对自我的鞭策,我看到了诵读者的成就感。某些在作文中编造故事的同学也被这种场面深深感染,直言不讳地承认了自己作文的问题,羞涩的表情说明今后会认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讲评作文用时很少,实际上讲评上次作文的收益不亚于新作文写作指导,或许更重于后者。

对那些有创意表述的作文,除了请作者本人诵读外,我会在分析评点时亲自诵读,并配上背景音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有效防止了作文抄袭和造假,空话、套话、大话的现象日渐减少。诵读与写作看似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起到了关键的警示、督促、推动的作用。学生们很自尊很自爱,“面子”让他们变得实在,作文上必须下工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心向善,同时是向上的。一两篇学生的佳作带来的影响远远胜过名家的魅力,这不是言过其实,“见贤思齐”,先是模仿,最后力争超越,是学生们的想法,共同进步是老师的目标。

“功夫在诗外”,老师在课外要做实、做足备课的工作,花费的时间数倍于课堂四十五分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意不止这些。老师可经常自己写作作文,并亲自诵读,教学效果会更好。老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深刻的人生感悟,深厚的阅读积累和坚实的写作基础,更容易把握作文的结构,准确选材,恰当使用表达方式,锤炼精确语言,在朗诵的时候更具感染力[3],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延伸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吟咏、朗诵是古人传给我们的宝贵的学习方法,从封建时代的儒家教学到现代的振兴国学,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常见到诵读的展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给“诵读”留一席之地,因为它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功不可没。诵读教学应从课内走向课外,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一)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以点带面,影响全体。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业比较重,没有小学那么多的富余时间,教师事务繁多,加上农村办学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面积地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可弥补这一缺憾,通过提高少数同学的诵读水平,影响带动大部分同学自觉、积极地在课堂上表现,正能量的传递效果是倍增的。每周两次利用课余时间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训练,或邀请朗诵水平较高的老师指导,或观看朗诵名家的诵读视频,或欣赏影视剧中人物的独白,或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朗诵视频,等等,都能够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要注意培养同学们的朗读能力,这些同学在课堂上就是领头雁、就是榜样,他们会用自己的魅力引领同学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这些怀有兴趣的同学都是热爱语文的,他们事先对文本烂熟于心,揣摩过作者的情感脉络,斟酌过语气语调,无形中训练了“悟性”,促进了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这些能量是潜在的。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热情,挖掘潜能。

1.采用奖励机制也是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建议在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举办“主题朗诵比赛”,由语文组牵头,学校有关科室主办,将比赛名次以积分形式纳入班级考评中。为了班级的荣誉,老师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就会发扬光大,同学们就会苦练朗诵本领。我校在开学初举行的“我爱校园”朗诵比赛中,好多同学自己撰稿,朗诵中并能够脱稿,感情真挚,深刻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和依恋之情。

2.编排课本剧最受欢迎,通过同学的表演——主要是朗诵,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受益匪浅。观众关心的不是情节也不是演技,而是表演者真正的诵读水平,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人物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诗歌化的比喻句大段大段地运用,含蓄深刻又犀利地刻画人物,对人性的揭示入木三分使人过目不忘。同学在表演时很自然地入戏了,将诵读发挥到极致,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很到位,有声有色更有情。

3.校团总支选拔广播员和升旗主持人,主要以诵读水平为标准,经过激烈竞争,获得这一殊荣的是诵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这也是间接推动学生的诵读训练的好途径。校园广播和升旗仪式也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书香满园是一道景观,书声琅琅是这道景观上的光环。诵读会使语文教学显的具有艺术性,更让校园充满生命的力量。我校地处偏僻的农村,但是校园里充满活力,三个年级组的语文教学成绩非常出色,这是语文组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敢于改革的结晶,我们在不断努力,希望让“诵读教学法”成为我校的“招牌”教学方法。

[1]许建中,赵晓龙.语文新课程实施策略简论.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镇西.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30年教育感悟精华,2012,5,(1).

猜你喜欢
作文同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