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玲 闫振明 宋耀锋
作者分析了新近在本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且术后合并无血流(No-reflow Phenomenon, NRP)患者的冠状动脉照影资料, 并与同期接受急诊PCI术后未发生NRP患者(对照组)比较,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手术冠心病患者。纳入条件:①符合中华医学会2012年制定的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急诊 PCI适应证。②PCI结束时TIMI血流低于 3 级。排除条件:①严重左主干或3支病变需搭桥术患者。②主要病变为桥血管或左内乳动脉。③PCI手术失败患者。本研究入选急诊PCI后NRP患者45例, 男37例,女18例, 平均年龄(66.15±14.70)岁。对照组为同期接受急诊,PCI未发生术后NRP患者62例, 男4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4.90±13.42)岁。
1.2 方法
1.2.1 NRP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调查内容及方法 复习文献, 且结合入选对象冠脉照影资料, 本研究编制了“NRP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调查表”, 后者包括了8项指标:①多支病变;②靶病变较长(≥20mm);③靶血管几乎完全闭塞;④冠脉钙化;⑤重度血栓负荷 (Gibson评分≥4);⑥0~1级初始TIMI血流;⑦侧枝循环差(Rentrop≥1级);⑧参考血管直径。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中各类数据, 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 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为有无NRP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指标比较, 结果表明, NRP组的多支病变例数、几乎完全闭塞例数、靶病变较长例数、重度血栓负荷例数、初始TIMI血流0~1级例数及侧枝循环差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
表1 有无NRP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指标比较
NRP定义为PCI后靶血管仅有微量血流灌注或无灌注,其血管条件并不存在血栓形成、明显夹层、痉挛或者严重残余狭窄现象。NRP机制与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 其可能原因有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及栓塞、微血管痉挛、内皮细胞肿胀及发生瘀滞[1]。在我国, 目前接受急诊PCI治疗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能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 明确减少了坏死心肌数量, 缩小梗死面积, 保存心功能, PCI已经越来越多用于我国心内科临床心脏急症患者的抢救中。然而, PCI同时也带来了NRP, NRP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示指标, 发生NRP后, 恶性心律失常、心包渗出、心脏填塞、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接踵而来, 严重者直接导致猝死, 深刻影响着这些患者疗效、转归、结局及预后, 因此寻觅NRP发生的各种易患因素,尽早做出诊断, 并进行有针对性干预治疗较为重要, 因此,作者编制了“NRP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调查表”, 选择了一组新近在本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术后发生NRP患者为调查对象, 并与同期接受急诊PCI术后未发生NRP患者(对照组)比较, 本文发现, NRP组的多支病变例数、几乎完全闭塞例数、靶病变较长例数、重度血栓负荷例数、初始TIMI血流0~1级及侧枝循环差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这些都提示多支病变、几乎完全闭塞、靶病变较长、初始TIMI血流0~1级以及侧枝循环差可能是急诊PCI术后发生NRP血管影像学易患因素, 国内近期另一些作者涉及这些内容调查[2-4]结果与本文结果非常接近。
总之, 作者分析及总结了新近接受急诊PCI术后发生NRP常见血管影像学易患因素, 临床心内科医护人员可根据这些特征表现及规律,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体预防、治疗及干预计划。
[1]游洁芸, 叶新和, 杨承健.冠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中国微循环, 2008,12(6):395-398.
[2]魏宇淼,李大主,曾秋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处理对策.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1,27(1):3-5.
[3]胡波, 张洪炜, 张玉青, 等.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血管因素.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5, 11(6):258-261.
[4]周华,何晓燕 庄少伟,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临床及程序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3):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