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翰方
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提升,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调整重点在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是衡量企业效益的关键指标,能够反映并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伴随着信贷、环保政策硬约束的逐步形成,我国工业需要适应新的发展框架,进一步规范产业布局,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成本占比攀升,利润率明显下降
今年1-7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31257.4 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增加6.1 个百分点;但是利润率为5.31%,较去年同期减少0.32 个百分点。成本占比上升是利润率下降的主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主营业务成本较去年上涨0.23 元,而财务费用上涨0.08元,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而其他各项保持基本稳定。就整个工业而言,工业品进出厂价差收窄、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贵等因素或为影响利润的关键,而税金政策、企业的管理成本及营销支出对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
行业利润结构性回调,重塑利益格局
近年来,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的上涨趋势明显(图1 右),但分门类观察,成本占比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图1 左):制造业中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成本占收入比呈现积极的下降趋势,采矿业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大幅上升。后者是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占收入比上升的关键因素。即便如此,采矿业成本占比依然远远低于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长期趋势看,各工业门类的主营业务效益正在趋于均衡。
进一步分行业观察采矿业(除其他采矿业和采矿辅助业),结构性差异同样明显。2014 年7 月份,大部分采矿行业的成本收入比接近85%(图2 右),主营业务利润率也降到10% 以下,与制造业相近;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依然保持超高的主营业务利润率(35% 左右),四倍于其他行业(图2 左)。
基于我国采矿业,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经营方式、监管机制、定价模式与行业集中度现状,我们认为,这样长时间大幅度利润率下降并不仅仅是由于内外需不振、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对采矿业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同时,我们注意到,进入2014 年之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率下降趋势放缓(图2 左),大量超高的垄断利润依然留存于行业内部,竞争力不足、市场失灵和生产要素错配可能仍广泛存在。在保持稳定的局面下,能源体制改革应当逐步深入,瓦解固化的利益集团,破除企业对垄断经营的依赖,为我国工业企业营造一个依靠技术进步带动企业效益的市场环境。采矿业利润率的短期下降或许是我国实现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和深化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阵痛。
融资成本分化,采矿业成本明显上升
财务费用是仅次于主营活动成本外对工业企业利润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财务费用占主营活动收入的比重来看,工业行业融资成本出现分化:2012 年以来,制造业一直稳定在1% 左右,制造业财务费用增长是与主营活动收入上升相适应的,不存在过快增长;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保持在4% 左右;采矿业增长迅速,从1.5% 上升到2.1%,融资成本上升明显。采矿业中多为上游资源开采型行业,如煤炭、石油、金属等,这部分行业融资成本上升符合我国工业控产能、调结构、促转型的调控目标。总体上,工业行业融资状况呈现分化趋势,采矿业融资负担加重。
工业企业面临环保政策硬约束
近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细则出台、政策落地,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剧。2014 年7 月,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和能源局等六部委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试行) 实施细则》,标志《大气十条》(国发〔2013〕37 号)正式落地。《实施细则》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两部分。后者对我国工业发展有直接引导作用,并主要考核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共10 个省( 区、市)。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煤炭管理与油品供应、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等十项。《实施细则》的政策效果预计将在2015-2017 年逐步显现。
《实施细则》中的条款指向明确、操作性强,将切实调动地方政府意愿,发展绿色经济、严控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企业、限制污染物排放。同时,工业企业面对的环保硬约束将呈现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修正过去的粗放增长模式,将是其唯一出路。最终,这将有助于我国尽快落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迎来利润增长新常态
数据面和政策面都预示,结构性的利益不平衡正在被修正,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加大,调控细则频繁出台,产能规模严格受控,新常态已现雏形。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难有大作为,工业企业应当积极适应新常态,开创内生增长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