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林
近日下乡调研发现,某村党支部活动室里各种制度牌挂满了墙,但当走进老百姓家中问及一些事情时,却发现大多数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实。
把规章制度公布出来贴在墙上,人们称作“制度上墙”,这是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制度定出来,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不少制度一经上墙,就再也走不下来,变成了“墙上君子”。
制度沦为“墙上君子”,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领导认为,制度定好了,上了墙,体现了部门工作,对上对下、左邻右舍,有个交代就行了。一些员工觉得,让制度下得墙来,反倒约束自己,不如就在墙上供着,不动真格的就行。再者,有些制度研究时就不是从实际出发,致使墙上的制度措辞之美妙,口气之夸大,意思之绝对,根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中看不中用,根本做不到。
“制度上墙”的初衷,是为了督促人们切实增强制度意识,严格按制度办事,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是抓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喊出来的。这就不仅需要好的制度,更要有好的执行。一项制度,只有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成为大家在工作中共同的守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要改变这种制度沦为“墙上君子”的现象,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强对制度内容的宣传与学习,使人们形成制度意识,营造“一切按制度办事”的浓厚氛围;二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在检查时,不仅要看制度是否出台,是否“上墙”,更要看制度的实际执行、落实情况;三是对于违反制度者要不徇私情严肃处理,真正做到令出必行,令行禁止,维护制度应有的权威。唯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能让群众满意。
□本栏编辑/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