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钊:为开国大典绘制毛主席像

2014-11-15 09:34王建柱
共产党员·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国徽开国大典天安门

王建柱

开国大典前夫妇携手绘制毛主席像

早在迎接北平解放时,周令钊就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带领学生们画宣传画、写标语,布置会场。他才思敏捷,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有名的“快手”——构思快、动手快、干得好。

1949年4月初,国共和谈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事前,周令钊接受了上级交给他布置会场的任务。经过现场考察,周令钊利用会场里的8根柱子,分别写上和谈的八项条件,并各挂了一个用木板制作的象征和平的白鸽子。他特别选择了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拍摄的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照片,这照片曾在党的七大会议主席台上方悬挂过。周令钊以此为蓝本,画了第一张毛主席像。这张约一个门面大的画像,背景为红色,毛主席头戴八角帽,领子略敞开,面带微笑,屹立在主席台正中。胜利的微笑、飞翔的和平鸽……这独具匠心的布置,把会场的气氛营造得平和而热烈,受到与会领导的称赞,说他设计布置得很好,尤其是毛主席像画得好。

有了这次艺术实践的表现,之后为10月1日开国大典画毛主席像的光荣任务便“非他莫属”了。

接到任务后,周令钊便带着助手、他的学生、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陈若菊来到天安门,在城楼上的大殿外搭起脚手架,开始了绘制工作。考虑到毛主席的性格、风度和诗人 气质,而且又是刚刚迎来解放,领袖应充满胜利者的微笑……于是,周令钊依旧选取了北平和谈时用过的那张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照片,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完成这件非同一般的作品。要把小照片画成巨幅画像,必须一次又一次放格、打素描。尺寸不够时,他便和陈若菊专门做了一个粉线袋,两人一边拿一头,像木匠那样弹线、打格子。每天天刚亮,周令钊和陈若菊便带着干粮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始作画,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直到天黑看不见才停笔,晚上躺下后还在不停地构思着。周令钊主要是画毛主席像的眼睛、鼻子等关键部位,而陈若菊则手提小油桶,往灰色军装上大块大块地涂抹油彩。就这样,连续两个星期,他们每天爬上爬下,仔细对照相片,改了又改,一丝不苟。

9月30日,一幅栩栩如生的毛主席像终于绘制成了。

时任北平市长的聂荣臻特地来看,他对画像上毛主席的神态和表情比较满意,但指出开国大典是个庄重的时刻,领子还是扣起来为好。周令钊立即动手进行修改。改好后已是深夜,回到家里刚躺下,又被人叫起,上级领导研究后决定将毛主席像下面的“为人民服务”5个小字去掉,于是他又火速赶到天安门。此时,画像已经挂上了城楼,聚光灯也打开了,下面还留着架子等着他来修改。他赶快一手拎着颜料桶,一手拿着画笔爬上去。把那5个小字抹去,然后补上与衣服同色的颜料。由于画太大,梯子又小,他只能一点一点地往上涂抹,上上下下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看上去“天衣无缝”为止。

10月1日上午,参加开国大典的周令钊和陈若菊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亲眼看见毛主席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看到挂在天安门城墙上出自自己之手的毛主席画像,心中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国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参加了其中部分设计工作”

1949年上半年,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曾向全国征集国徽方案。当时考虑到国徽事关重大,决定暂缓确定国徽,但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必须使用国徽。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多吸收一些专家学者参加设计,以保证质量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当时组织了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两个专家小组,对国徽进行重新设计。最后提交政务院的有三个方案,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张仃、张光宇方案,周令钊的方案和清华大学梁思成的方案。

在张仃、张光宇的方案中,底下是天安门,周围是齿轮、麦穗,中间有一个五角星;梁思成的方案中,周围是“玉璧”,中间也有一个大五角星。

在周令钊的方案中,也有天安门、齿轮和麦穗,所不同的是他在天安门上边画了5个五角星。“那时,我见过越南的国徽,中间就有一个五角星。所以,为了避免雷同,我就改动了一下。当时国旗图案已经公布了,于是就在天安门的上面加了5颗星……”正是这一方案,最终获得了国徽审查组的肯定,并以此方案为主加以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周令钊说,方案虽然基本确定了,但由于它还是纸上的平面图,天安门、齿轮和麦穗都是草图,画得也比较粗糙,所以下一步的具体成形、浮雕制作,便交给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按照这个草图画了很多图,并从建筑专业角度画了个完整、准确的天安门图案。另外,他们在成形过程中还作了些改动。比如,把原来周围一圈都是齿轮,改成底下一个小小的齿轮加彩条……

接着,清华大学老师高庄担当了国徽浮雕的制作,国徽形象最后被确定,这也是后来人们所看到的国徽形象。

国徽制作出来后,虽然与自己的方案略有不同,但周令钊依然很高兴很自豪地欣赏着。他认为我们的国徽在世界上都是站得住脚的,有东方特色,质量和观感极佳,是最好的国徽形象。作为国徽设计者之一,周令钊没有想过功劳与荣誉。前几年某报曾在一篇报道中说是周令钊设计了国徽,他看到后立即给报社写信说:“国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参加了其中部分设计工作。”此后,周令钊又参加了共青团团旗、少先队队旗的设计工作。

设计第二套人民币时,就连妻子也被蒙在鼓里

作为一个画家,能让人们长期记住其作品无疑是件很高兴的事,周令钊就有一批这样的作品,它们不仅受到亿万人的观赏与珍藏,而且人人都离不开它们,这就是人民币。在周令钊的人生履历中,参与设计第二、三、四套人民币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谈起这些“作品”,老人颇为自豪。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1948年底,因为当时急于使用,是由印钞厂自行设计印刷的。

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有关部门找到曾设计过边区货币的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工柳,提出要设计新版人民币,罗工柳便找了周令钊作为自己的搭档。

周令钊设计第二套人民币这项工作在当时是绝对机密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的夫人陈若菊当时也被蒙在鼓里。好长一段时间里,每到周末下午,银行的车就把周令钊接走了。所以,妻子只知道他每到周末就去“开会”了。

就这样,周令钊瞒着妻子陈若菊,在北京印钞厂和罗工柳排除干扰,专心设计。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他们首先考虑到在设计上要突出民族特色。

那些日子,周令钊拿着速写本,一遍遍地去故宫、颐和园,从那里的石雕、栏杆、檐角、铜器上寻找图案,最后从中筛选出了一些比较满意的图案,用得最多的是我国从唐代就出现的一种纹样,即装饰用语中被叫作“唐草”的纹样。这种纹样美观且可以连绵不绝地画下去,适合用在票面的边框和底纹上。而2元券背面景框则是故宫的窗棂给他的启发。

钞票上的号码看似简单,其实也很有讲究。首先,要把它摆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其次是背景必须用很淡的色彩。这是因为在印钞厂里,质检员要一个一个地查看,要是背景太重,时间长了就可能把检验工的眼睛累坏了。第二套人民币从1分到10元11种币样,正反22面中的装饰纹样,他都是一个个地画出来,并画成与真钞同样大小的效果图……后来,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夫人陈若菊也加入到创作之中。之后,他们又参加了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

在几十年的美术生涯中,周令钊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如上世纪50年代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湘潇屏风“韶山”画稿、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五四运动》历史油画、巨幅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以及“文化大革命”后为重建武汉黄鹤楼而创作的彩陶壁画、深圳“锦绣中华”的总体设计,等等。

猜你喜欢
国徽开国大典天安门
牧歌飞到天安门
你了解国徽的使用规范吗?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天安门前看升旗
1949,开国大典阅兵
保卫开国大典
我看到天安门了
画国徽
开国大典阅兵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