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故缘夜话三十九弹

2014-11-15 00:41
中国诗歌 2014年6期
关键词:手札夜话青山绿水

朱 妍

青山绿水——故缘夜话三十九弹

朱妍

四月,春时,“故缘”。

是吐出活力的缘故?写下这几个字就觉得很美好。虽不能踏遍青山绿水,只是品茶读诗,也很惬意。

穿过街市来到“故缘”时,人已微醺。由于和授课时间有冲突缺席了几次编辑会的邹建军,今天一早就到了。紧跟着进来的,是如获宝物,一脸意犹未尽的车延高:“大家都到了?我刚才上楼时看到有个书法展,很美啊!尤其是一些手札,特别有味道!”

此时,湖北知名书法家刘永泽、许国胜名为“青山青,绿水绿”的书法二重奏,正在卓尔书店四楼艺展空间展出。“出入魏晋风度,甚得宋人意趣”的二位书家,将自己创作的斗方、扇面、手札、手卷悉数展出。

让车延高连连称道的,正是其中的手札。比如刘永泽执笔手书予女儿的信札,墨韵里满含舐犊情深,读来令人动容。在那个远去的年代,中国文人习惯于铺开一份份朵云轩或荣宝斋制的信笺,上面有木刻水印的花纹,或角花,或底纹,然后凝神提笔,将情感、情趣和情调一一诉诸纸上,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与收信的人共同完成这一有些漫长的艺术行为。这样的悠远深重,意蕴绵长,是今天的短信、电话、微信之类永远无法比拟的。

“邹老师,我觉得我们也应该用毛笔写一些手札寄给对方,多年以后翻来看看,那是一种什么韵味?!”车延高又感叹道。

记得以前写信多以“见字如面”开头。尽管山高水长,有“字”在手边,就能随时“如面”。多好!

中国诗歌的“走出去”

说话间,阎志也到了。手边就是新一卷的《中国诗歌》。翻阅过后,阎志提出了建议:“别的没有问题。‘诗评诗论’还可以再尖锐一些,产生碰撞,不疼不痒的没有什么意义。另外,‘女性诗人’也要好好挑选一下。杰出的女诗人一定是天才,空灵、大气。”

“下一卷我看可以把‘故缘’匾额的照片作为‘故缘夜话’的题头,贴题且有意蕴。”谢克强补充道。

讨论完第五卷后,车延高坐直身子说道:“我最近有一个看法,说给你们听听啊。

“中国文学获诺奖的高峰期会在十年以后。最核心之处,就在于翻译。五四后,一批人出去留学,但时间很短,语言方面更是浅尝辄止,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译外国文学作品,肯定有所偏差。而所谓的‘汉学家’,他们翻译出去的中国作品同样很浅。于是,两种语言表达都无法进行对等翻译,尤其是语言中最精辟的部分。

“建国之后,向外的渠道被隔断,对西方文学的解读、翻译基本成为真空。1980年代后,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很多在西方生活、工作,对西方的文化有了全方位介入,开始对其有了融会贯通的解读。到了1990后,很多人在接受完中国文化教育后出国,于早期有了对中西文化较深层次的比较介入,其中不乏热爱文学者,在生活、事业稳定后,他们会回归文化和文学,这时,必会出现一批融汇中西的翻译精品。”

“我很赞同车书记的观点。但中国诗歌和中国文学要走出去,除了深层次的对等翻译外,还需要有民族的、更深的东西。就诗人来说,比如北岛的诗歌对于中国诗人有开化的作用,意义重大;但于世界诗坛来说,意义不大。”阎志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诗歌要“走出去”,好文本、好翻译,乃至中国的经济崛起与文化输出都缺一不可。

诗神远游,任重道远。

“新发现”与“新发现诗丛”

时近5月,2014年的“新发现”诗歌夏令营的举办又近在眼前了。

“‘新发现’征稿马上要开始了,大家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和要求?”谢克强看了一眼记录本。

“还是挑选12个人吧,和去年一样。时间大约在7、8月份,具体时间再定,征稿启事可以发出了。”阎志说道。

车延高建议道:“‘新发现’到今年是第四届了吧?已经有44个人?我看,是不是可以把他们的作品集结成册了?”“好,每人精选三十余首做成精致的小册子,按每届分为三辑,就叫‘新发现诗丛’,今年‘新发现’夏令营时举行首发仪式!”阎志拍了板,时间迫在眉睫,谢克强已经开始安排工作:“每个人需要作品、简介、后记、照片,5月10号前要截稿。”

44本诗集,12个新的发现,收获与播种叠加的喜悦,将在夏季如潮水般涌来。我们准备好了,你呢?

猜你喜欢
手札夜话青山绿水
孙和平
广南坝美 一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世外桃源
青山绿水幸福长
抗击疫情·共迎青山绿水
再访杨山河
孙和平(二首)
乡村夜话
动手做一本旅行手札
派对季潮妆速成手札
手札的结构
——兼谈邵燕祥的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