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静
【编者按】
受成人社会的影响,如今的中小学校园也流行请客送礼:班里有同学过生日,或遇上教师节、圣诞节等节日,孩子们会踊跃送礼。鲜花、贺卡、玩具、书籍等最为常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对送礼抱有攀比心理,同学之间比拼礼品高档化,生怕自己没有别人的礼物贵重而丢面子,总因挑选礼物大伤脑筋,希望送出去的东西替自己争脸。也有一些孩子,把拥有一定权力的班干部当作笼络对象,千方百计向班干部送礼。给老师送礼物,则掺杂着更多成人化思维,有借助送礼从老师那里讨巧的,也有希望老师凡事网开一面的。都说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在一种不恰当的心态驱使下模仿成年人送礼,家长应及时予以引导,纠正孩子的不当心理,并借机让孩子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与礼尚往来的真正内涵。
青少年盲目送礼攀比成忧
教师节期间针对校园送礼风的盛行,笔者来到金陵小学采访,遇到小学三年级的男生伍昊,他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送礼的尴尬。不久前班里要选新班长,伍昊成绩不错,他希望自己在选举过程中脱颖而出,听同学说送礼能拉选票当上班长,伍昊有点跃跃欲试。眼看连同桌都送来了讨好礼物,伍昊觉得,对方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人缘都不如自己,他可不想被同桌比下去。
放学回家后伍昊就向爸妈要钱:“过两天改选班长,我收到几个同学拉票的礼物了,凭什么让他们做班长啊?不行,我也得买点东西送全班学生,让大家为我投票,不过最终的决定权还掌握在老师手上,我另外想送老师一份贵重的礼物。”
伍昊爸妈只是工薪族,家里经济并不宽裕,而且伍爸个性耿直,最讨厌溜须拍马。一听儿子要钱送礼,伍爸当即批评儿子:“小小年纪就会搞这一套!竞争应该以公平为原则,想当班长就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不要老想着讨好别人拉选票,更不能想着通过送礼请老师走后门。”伍昊则不以为然地反驳:“爸爸你是个老土,别的同学送礼我不送,错过这次机会怎么办?再说了,如果不搞关系走后门,难道一辈子像你那样做小科员?”
伍先生被儿子一番话气得够呛,他想动用家法逼孩子就范。妻子龙女士见状,赶紧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挡在孩子前边。她非常支持儿子的做法,认为丈夫大惊小怪,如今社会上请客送礼司空见惯,孩子拿钱送礼没什么错,可以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支持,没啥不好的。
后来龙女士瞒着丈夫塞给儿子500块钱,伍昊得意洋洋地拿钱买了全班同学喜欢的贴纸、玩具及各类可口的小食品,并送给老师一个大果篮。谁知老师当场拒绝收礼,还趁机教育伍昊不要跟班上其他学生同流合污,送礼不可能送出班长的职位。果真在选班长的时候,老师着重惩罚伍昊和送礼的几名学生,没有把他们列为候选人。
伍昊告诉笔者:“太后悔了,没想到送礼根本没用。下次再没勇气乱送礼给老师,怕尴尬更怕挨批。”
笔者调查发现,像伍昊这样给老师送礼想当班干部的学生并非个案。海口市龙华路某小学的一年级女生毛毛,有一天从家里翻出了妈妈的一枚金戒指,要送给班主任张老师,因为她认为老师不喜欢她,就想讨老师欢心。被吓到的张老师急忙找到毛毛的妈妈,妈妈才知道孩子拿了家里的东西。本想讨老师欢心的毛毛反而受到老师和妈妈的批评,才懂得“偷东西不对”、“不能盲目胡乱送礼”等道理。
每年除去教师节、圣诞节、元旦之类的送礼时机,中小学生过生日互相送礼也比较普遍,而且所送礼品越来越贵重。黄冈市黄州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猛子告诉笔者,他去年下学期参加了5个同学的生日宴,一般都是买一套儿童书籍或者一件价值60元左右的玩具。后来,一些同学提议直接给红包,让生日小寿星自己买礼物,红包从30元到100元不等。猛子还调皮地强调:“红包的大小,得看平时的关系。”
在黄州中学门口采访时,一些同学的话让笔者意外:“每次朋友过生日,我就会为送什么礼物发愁,生日卡、笔记本一类的礼物太土。”同学间攀比送礼,包括像成人那样送现金红包令家长们大跌眼镜。成都的赵女士谈及前些日子在儿子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满脸焦虑。她说,当日正好是周末,儿子乖巧地跑到赵女士面前说:“妈妈,今天我同桌生日,中午要去赴宴,还要送点礼。”“好啊,你想送什么就拿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去买。”赵女士随口说。
赵女士的儿子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每年的压岁钱,赵女士都帮儿子存到一张银行卡上。上午10点40分,赵女士收到一条取款的手机短信,儿子取了100元。赵女士很不解:同学生日,买个玩具或者本子什么的就行,怎么要100元呀?下午儿子回来,告诉妈妈送了同学100块钱红包。赵女士更加傻眼,这么小的孩子,生日礼物就开始送钱,长大后怎样简直是不敢想象。
上海市闸北区白先生和读初二的儿子因送礼也闹得不开心。儿子的好朋友路虎平常很喜欢玩游戏,近来他说正练习一款网游准备参加比赛,可惜没有机子练。于是,白先生的儿子一门心思要送iPad给路虎,理由是上次自己生日路虎送了一支价格不菲的钢笔,如果不急人所需回送更贵的礼物就没面子。白先生曾教育孩子对待朋友要真诚,要懂得付出,但中学生送礼这么贵重,儿子如此爱攀比,白先生深感忧虑。
人际交往确实离不开偶尔适度的礼物馈赠,给同学老师送礼物表情达意也没什么问题,可如果盲目攀比送礼、带着功利讨巧的目的送礼就有问题了。
扼杀源头别胡乱送礼
中小学生盲目送礼现象是家庭、社会共同促成的。近年来社会上各种送礼风盛行,而孩子们日常接触最多、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要数电视广告,“今年过节送什么?”“孝敬爸妈×××”“送礼就送三大礼”……这些在电视广告中最常出现的广告词,恐怕每个孩子都耳熟能详。“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最大的年龄不会超过13岁。他们获取的社会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电视。”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文哲说,“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全明白广告里的商品是做什么用的,但会记住广告的内容,有时还会效仿。看到电视中孩子抱着大礼包给人送礼的镜头,他们自然会学习。”
社会大环境对孩子们影响颇深,一些风气已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到学校,又传播给了学校的孩子们。“近几年来,电视广告中频繁地用孩子来做广告,并在全国知名媒体中评选广告小童星,其实这些行为仔细想来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北京市通州区小学教师刘娜表示。
刘娜还说:“现在的小学生,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他们的偶像,并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们心中的偶像学习。电视里,广告小明星们推荐的产品在孩子们心里就是名牌,而小明星的举动自然也被孩子们模仿。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孩子们送礼成风的原因。从源头上让孩子们尽量少地接受这种‘熏陶,意义重大。”
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孩子单纯的思想中,送礼只是示好的一种方式,但在家长“好心”的帮助下就变了质。有些家长无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只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认为贵重的、精致的礼物才能体现诚意;有些家长对孩子收到的礼物评头论足,让孩子过度关注礼物的外在价值;有些家长害怕孩子比不上别人,打肿脸充胖子也要跟得上礼物的档次。正是这种“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的虚荣心,让家长成为了儿童送礼热的幕后推手,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送礼高潮。
就职于北京丰台火车站的郭明宇有一个10岁的女儿叫郭晨,是丰台区三路居小学五年级学生,他这个女儿以前也干过同样的事情。
“我承认家长对于这件事情是有责任的。”郭明宇说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回来说班上有很多同学给班干部买礼物,她也要买,当时他的确想过制止,可是又怕女儿不这样做会受委屈,也就没说什么。提到这件事情时,郭明宇大致地算了算,两年来,女儿给班干部送礼的钱加起来也有好几百元了。
其实像郭明宇这样的家长很多。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会受到不公正对待,只能随波逐流,他们说起来都显得十分无奈:“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别的孩子送礼,咱不买,惹得老师同学不高兴,孩子岂不是要吃亏了?”
李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在班干部竞选前,李明要给老师送购物卡,爸爸李辉有些犹豫。李明沮丧地说:“辛辛苦苦学习,还不如有个有权有势的老爸。竞选只是走形式,听说谁当班干都是老师内定的,关键是看谁的老爸有能耐。你们倒好,拉拢不了同学,我跟老师走近一点儿也不让。”爸爸问他干吗要当班干部,他振振有词道:“当干部好处太多了,有权,能管别人;接近老师,会进步得更快……”
李辉从孩子的这番话语中闻到了一股“交际文化”的铜臭味,他不想就这样地随波逐流宠惯孩子,说:“孩子,你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儿。一些家长通过送礼,可能会让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过得很顺当,但你想过没有?一旦我这样做了,你就会觉得,就算自己没啥本事,靠送礼也一样会混得很滋润,这辈子你就毁了。上次我在培训机构招工,只招20人,却有600多人应聘,光是收到要求关照的条子就有100多张。负责招聘的领导把我们召集起来开会,关系户里选谁都会得罪落选的,最后一致决定烧掉所有托关系的条子。”
李辉通过亲身经历,最终说服了儿子。
功利性送礼不可取,攀比式的送礼更不能鼓励,山西家长章革想方设法纠正了儿子的攀比心理。章革的儿子章磊爱交际,一般情况下,章革抱着赞赏的态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儿子养成了一种“物化”的交际方式,效仿成人用送礼来维系与别人的友谊。一天,儿子要60元钱,章革问他做什么用,儿子理直气壮地说,有位要好的同学要过生日,他准备送一份礼物。章革没有反对,便给了他60元钱。往后同学生日儿子都塞红包直接送钱,还要跟别的同学比谁送的多。
章革批评儿子虚荣,用物质买友情没意义,儿子则表示礼数多少能衡量友情的亲疏远近。章革意识到孩子需要引导,便以身作则教儿子合理送礼,春节带儿子走访亲友,不直接给亲朋好友的孩子压岁钱,而是选择送一些小礼物给他们,也不攀比贵的,物美价廉的暖心的礼物最佳,比如送给风湿病老人一些膏药……经过几次新送礼风气的体验,章磊慢慢改变了送礼的方式。
比如章磊的好友要转到另一所学校,有人提议大家各出100元钱,买镀金表送给同学,章磊没有加入,他知道朋友很喜欢打羽毛球,便独辟蹊径地送给他一副羽毛球拍,没花多少钱,但是收礼的同学非常欣喜,两人关系在转学后还一如既往地亲密。章磊终于懂得:君子之交重在“心交”而不是“物交”。
把孩子送礼当成家教良机
中小学生处于观念尚不成熟的阶段,在送礼过程中,家长如果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影响,那么孩子的人际关系也会处于良性状态;反之,若家长的影响负面,那么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礼物是心意的表达,还是裹着糖衣的炮弹,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家长必须冷静下来,引领孩子走出错误的馈赠误区,教他们正确送礼。
●送礼数量能少则少
(丫妈,公司职员)
我家的乖乖女已经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对于孩子生日送礼我并不赞同。听女儿说她们班大多数学生收礼1次,回礼1次;收到50元,回礼60元……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其实不全是孩子的错。很多家长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比拼数量的怪圈,生怕送少了没面子。如果家长们都能克制一些,不主动送礼物给孩子,那么也就没有后面没完没了的回礼,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跟礼物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少送礼,不仅节省了金钱,还大大节省了家长的精力。所以我认定,送礼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孩子之间的友谊与感情,在送礼这方面,我对女儿的要求是数量能少则少,以免她养成胡乱送礼的坏习惯。
●送礼绝不会拼价格
(华爸,会计)
最近在儿子同学家长的微信上,看到不少“晒生日礼物”的图片,仔细一问,竟然是孩子随手一拍擅自发上去的。不难发现,孩子的攀比欲望十分强烈,总想比别人胜出一筹。不过,我对此做法不敢苟同,每当儿子提议要给同学送生日礼物时,我就会悉心地引导孩子,树立礼轻情意重的正确观念,哪怕是给小伙伴送上一句问候语,也远远大于奢华礼品的价值。
在我儿子心里,礼物没有贵贱之分。我们平时不会用世俗的眼光来给礼物定价,当然,也不会将这种信息传达给孩子。再说,贵重的礼物会为其他家长带来压力,对于经济能力欠佳的家长,更是一种负担,要么一起带着孩子踏入攀比的怪圈,要么就是命令孩子远离经济能力太好的同学。
●送礼可以DIY一回
(霆爸,大学教授)
有些家长怕麻烦,觉得自己做礼物耗时长费工夫,或者觉得自己做的礼物不上档次。种种借口之下,家长宁愿掏钱让精明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制作。
其实家长和孩子动手一起做礼物是极有好处的,我很喜欢跟女儿共同制作她送给别人的礼物:首先能够增进亲子感情;其次孩子参与其中,知道礼物来之不易,会养成爱惜物品的好习惯;再次,有助于提高孩子对礼物的正确认识,知道一件礼物是要费心费力的。
●不替孩子擅自做主
(霞妈,专职妈妈)
过去儿子向我要钱给老师买礼物,我总是建议他买好点的别跌份儿,经过老师找我谈话我才知道,孩子送礼不该这么破费,老师认为一朵花也是孩子的心意。
孩子同样更喜欢他自己选的,地上漂亮的小石头,翠绿的叶片都可能是他表达心意的礼物,我先入为主地考虑礼物的价格,很容易把孩子逼进送礼误区,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人际关系以物质论亲疏的认识。教育孩子如何送礼,家长应当是一个指导者,而非实践者。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越俎代庖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评价干涉孩子送礼。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