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听和读,让大脑逐渐形成习惯,发现一种模式,这个力量比逻辑强得多。
——会说10种语言的史蒂夫·考夫曼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个女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起码要有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自己的事情,就会把丈夫当作自己的事情,那就真的会有事情发生。
——央视女主持人张越的忠告。
每个小孩子都很特别,于是你奇怪所有平凡的成年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美国电影《代码46》中的一句台词。
教育是让孩子追逐知识,而不是让知识追逐孩子。
——有网友有感于孩子学习压力大。
城市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达到92.9%,其中玩游戏的比例为45.2%,成为他们上网主要使用功能。
——日前发布的《第七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写道。
铁是铁,钢是钢,这个铁是没办法变成钢的,而且铁有铁的价值,你也不要把它变成钢,可能铁好不容易变成钢也是废钢。教育中有不少悲剧就是“恨铁不成钢”造成的。
——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张文质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写道。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那会害了孩子一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秦始皇也不敢说他是最棒的。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告诫家长们。
81.8%受访者赞同
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
当下,真人秀体验类节目热播,使“吃苦教育”“体验式学习”等教育方式再次引起社会热议。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吃苦精神,有人则认为此类做法违反教育规律。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8%受访者赞同父母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65.7%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受访者认为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吃苦教育的主要收获。受访者中,学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分别占60.1%、7.9%和1.3%。
什么样的教育属于吃苦教育?在受访者眼中,体验农村生活(64.0%)和野外拓展训练(52.5%)是受访者选择吃苦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时,暑期打工(47.0%)、家庭劳动(43.5%)、贫困地区短期生活(41.6%)、参访革命老区(22.7%)等也是受访者选择的吃苦类型。
调查显示,68.0%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其次,初步接触社会(60.6%),塑造坚毅的品格(59.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50.4%)也是受访者认为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原因。
调查中,65.7%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发展有很大帮助。其中,磨炼意志(66.9%)、培养良好习惯(63.5%)、增强责任感(61.7%)、提高团队精神(45.1%)是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带给青少年的主要收获。
58.6%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更应注重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正准备生二胎的林颖认为,吃苦教育不等于虐待教育,孩子在锻炼的过程中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吃苦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受苦,是让他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为了让孩子吃苦,就给他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影响。”
多数受访者认同吃苦教育会对孩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对有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家长们各有不同的想法。
“在进行吃苦教育之前,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避免产生对立情绪。”赵勇辉认为,只要体验能够激发孩子的善良,对生活的认识,产生一些触动和思考,就是不错的吃苦方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吃苦教育需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不能把吃苦看成单纯的受罪,单纯的受苦受罪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回到家里加倍补偿。要避免在教育的过程中走极端。”孙云晓说,“作为一种教育的设计,吃苦教育应是一种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过程。对青少年来说,这里面需要有磨炼与挑战,同时是难忘而美好的。”
调查显示,多让孩子接触社会(56.1%)、学校组织相关活动(48.4%)、吃苦教育内容充实多样(44.7%)是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应该改进的地方。
北京一所夏令营机构的秦晖老师介绍,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吃苦教育的夏令营比较少,许多夏令营将吃苦教育融入其中。“像我们的户外拓展夏令营,就将团队精神和担当能力融入其中。”秦老师说,“其实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一个训练。”
孙云晓建议:“正常的体育锻炼就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吃苦训练。这种训练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唤醒青少年内心的需要,唤醒他挑战自己、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吃苦教育才是有效果的。”
(李运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