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2014-11-14 16:56李兴
科技资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失真会计信息对策

李兴

摘 要: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乱挤乱摊成本、费用,虚假发票和原始凭证,截留或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设置多套账,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表现入手,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利税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妨碍国家财经政策的制定危害,进而分析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执法追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活动;加快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内动外联长效制度的解决措施。通过总结表现方式及危害、分析原因,本文为我们不断规范会计工作,真正防范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00-00

目前被审计单位环境普遍较差,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形象,也干扰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财政部对国有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若干次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从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和加大外部监督力度等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而使会计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以及加强法制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随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正处于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它有着深层次的因素,一方面受金钱上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受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要政绩,企业领导要形象的影响较大,因而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成为社会的毒瘤,而且随着自身的不断膨胀变得愈演愈烈。究其根本原因是会计制度的变化跟不得上经济发展的变化,在转型和接轨期间沿用旧的会计方法核算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济活动,就给违法犯罪造成可乘之机,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既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收益情况,又增加了带来巨大风险的可能性。事实上,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再加上缺乏严密而系统的监督体系是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必然结果。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获取非法利益的掩体,是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温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助长腐败之风,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局面,降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妨碍国家财经政策的制定

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影响政府和各部门对经济工作的指导,严重削弱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会计信息的失真一定程度降低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会计法》及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力度,事实上是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践踏。

2.2 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宏观调控下的工业结构、物价水平、税负、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以及对外贸易及本国经济成份的分配都需要在充分正确无误的会计信息下运作。而会计信息失真更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的计算,从而误导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会导致宏观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2.3 利税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实,会使国家税收流失、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企业负责人经常会为一己私利,指使会计人员作假或通过企业改制、机构重组等机会使本来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都归入企业或个人所有,通过虚增交易费用导致证券市场发育不良。从而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3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以来,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尽管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会计法》,新《会计法》补充了原《会计法》存在的一些空白点,以法律形式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加强了对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确定了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强化了对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人为主观构成的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但是在制约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频发生,归结起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性原因,指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政策、法规不了解、不熟悉、思想、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二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作弊造假,这是主观原因;现阶段我国的会计造假行为比较普遍,例如上海市2002年曾对22家市管企业及202家子公司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前这些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显示的利润总额达25.45亿元,审计查出114家企业虚增利润22.69亿元,65家企业虚减利润4.93亿元,相抵后共计虚增利润17.76亿元,实际利润仅为8.69亿元,竟然不到“报表利润”的三分之一①。这样的结果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着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还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外部监督乏力等主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4.1 会计法规滞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国家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来规定可供企业选择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而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明显滞后于国际通用化的的会计准则,因而造成了实施过程中凸显不足之处,客观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比如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的不同步性、会计凭证取得与会计事项实际发生的时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和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会计实务中采用不同的计价原则、存货估价方法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准则、政策、法规制度会计政策的误用以及税收制度、财经法规的变更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虽然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在入世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接轨的改革发展阶段,会计法规滞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日渐突出。

4.2 会计实践存在“无法可依”的漏洞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当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会计实践很难找到可以依据的准则,显得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人为的职业判断因法规不健全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完善和修补会计工作“无法可依”的漏洞。

4.3 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丧失基本职业道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知识贫乏,缺乏钻研业务和敬业精神,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尤其是对新会计制度知之甚少,对会计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判断错误,工作拖拉,财务管理混乱,家底不清,财产不实,无法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更有甚者丧失基本职业道德,个别会计人员私欲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通过伪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手段,将国家和集体财产据为己有,中饱私囊,以致走向犯罪;法律意识淡薄,放弃职守,违反财经法纪,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做假账、设账外账和“小金库”;虚报浮夸,粉饰业绩,隐瞒收入,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逃避税收,牟取私利等。这些表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4.4 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间接充当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

在实际工作中,假账真做,真账假做,玩“数字游戏”,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尽管修改后的《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规定了违法行为应负担法律责任,但是发现问题仅仅罚款了事,有的碍于情面和各种关系,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一些企业负责人便存有侥幸心理,甚至全然不顾《会计法》的规定搞假账真做、虚报盈利、偷逃税款等等。

5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治理和扼制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入手,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抓,从内因方面讲,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会计法规制度;从外因来看,则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在法制经济的轨道上正常运营。因此加快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诚信制度体系、利益导向体系及监督管理体系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标本之策。主要措施如下:

5.1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执法追究制度

要严格会计法律责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混乱局面。对受理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提供虚假核算资料的会计人员,对倚仗职权,强迫、诱使会计人员做假帐、假报告,对置法律于不顾,热衷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企业负责人,绝不姑息迁就。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及相关会计法规规章,对检查出来的造假行为,要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相关责任人个人身上,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要让造假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使其不敢以身试法,以期从源头上遏止造假行为。

5.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活动

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有效堵塞漏洞;不断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各项制度、措施和办法,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基层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全面负责的良性机制;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确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形式,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权,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此外,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与内部审计部门协作。搞好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工作,变一支笔签字为两支笔签字,使财务总监与经营者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者权益,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5.3 加快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强化会计职业道德

建立和实施企业、中介机构、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宣传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增强单位及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教育会计人员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则,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自律、自重、自强,上顶住压力,下挡住诱惑,维护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考核、奖惩、培训、退出等办法,将会计职业道德纳入会计日常管理工作,推动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通过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利用媒介在一定范围内对那些情节恶劣、故意造假、有社会影响的违法违纪单位和失去职业道德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违纪情况予以公布,使违法违纪者接受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声誉,使其受到舆论的约束,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此外要切实维护会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保护和奖励那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恪尽职守的会计人员,让那些廉洁奉公的会计人员留着岗位,营造抑恶扬善的良好环境;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

6 结语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会计制度国际化的要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由于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公司制度缺陷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成本低等原因,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要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构建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活动的各个层面,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体现各个环节的职能,通过诸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全面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国家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有序开展。我们只有不断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规范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立法和执法力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行诚信保险制度以及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着手,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才能真正防范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1] 王畅.加强会计继续教育途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3(11).

[3] 戴郡成.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现代交际,2013(10).

[4] 王秋彬.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J].当代经济,200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失真会计信息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