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

2014-11-14 04:41范晓东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

范晓东

【摘 要】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几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人才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

虽然国际化一词在政治科学和国家关系中已使用了多个世纪,但将国际化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的强调其是一种过程趋势,有的则强调其是一种结果。迄今为止尚无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其实,对社会科学的概念的界定,是很难用严格的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的。因为其意义的建构,将取决于研究者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表达语言和解释原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段,对同一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也许当时的看法是合理的,但从全面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来看,它又必然会带有角色、时间和情境局限的痕迹。我们不需要寻求明确的、公认的、严格的定义,而倾向于在诸多不同中共同使用这一概念,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分析与讨论有一个共同理解的基础。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理解,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般定义与特殊内涵。一般定义源于从理论上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而特殊内涵则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具体情境的作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般定义主要从学校或国家两个层面上做出。如奈特·简(Knight.Jane1994)从学校的层面将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维度”整合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尽管这一定义包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的外在环境因素,但可惜没有体现教育自身的特点。我们现在的认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为了服务于知识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多个目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普遍性的内在动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外在动力的推动下,其内部国际性特质通过各要素的活动显现出来的过程。

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置于中国的具体情境,在具体实践上我们对国际化还应该寻求一个明确的定位,挖掘自身特殊的内涵。在我们看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定位于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打开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已融入全球化发展,代表和平、合作与发展的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在闭门造车中求发展,而要主动应对全球化对教育产生的重大挑战。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要在国际化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制度及科学技术文化,使我国大学在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造就学术大师、培养国际型人才等方面实现后发跨越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国际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拓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系。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继承与创新本国优秀文化,消化与综合世界先进文化,在多样化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形成新的平衡的创新过程。

二、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应加大实践、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了新的内涵。从需求角度看,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运用专业知识付诸工作实际的能力及开展开创性工作的能力。随着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的出现,即使对所学专业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和根据工作实际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而更新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主要路径是自身的再学习能力,即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通过实践再学习的能力。

三、在人才类型上,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结构呈金字塔型。除培育创新型拔尖人才和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外,育人的主要类型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根据笔者对天津、山东、河北的调查,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失衡较突出的是职业技能人才的缺乏和创业型、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不足。前者是指既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毕业生,后者是能在工作中或在市场上适应环境变化开展开拓性工作或创业的毕业生。

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应定位并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一方面目前我国普通本科生在学人数约4000万人,高职高专生在学人数约4000万人,成人本专科及其他学历教育在学人数约800万人。无论是从学生结构看还是未来高教育规模扩展看,培养的主体应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专业分工深化。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对员工素质、技能、动手能力和开拓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电子信息、航天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对有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中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成旺。金融保险、物流、文化创意、会展、科技服务、社会工作如商会、行业协会等产业或部门亟待集聚有专业知识、能开展开拓性工作的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