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怕的甜味

2014-11-14 22:09李惠明
家庭医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含糖麦芽糖甜食

李惠明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引领全国人民游历了中国传统美食,也让“中国味道”香飘世界。“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鼻之所闻,舌之所尝,给味蕾延伸了无限的可能。

民间常用醋泡花生来辅助降压降脂,酸味不仅能去腥解腻,提升菜肴的鲜香,也给健康谱写了另一种定义;甜是人类舌尖最先感受到的味道,象征着喜悦和幸福感,酸甜的碰撞让传统美食增添了别样的情趣;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国人能吃苦,不仅是一种朴实的性格,也在餐桌上得到了印证;孔子晚年爱吃姜,也许因为他偏好姜的辛辣,更重要的是姜能解除腐肉中的毒素,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潮州,为了避除瘴疠之气,以生姜为主要食材,为潮汕人解除了萦绕不绝的疫病;咸的味觉来自盐,盐是百味之首,不仅可以调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还能改善某些食材的质地。

然而过犹不及,五味亦如此。

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糖类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广义的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经常食用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

糖是我们人体内的重要能源人体所有的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糖是供给人体热能的最重要最经济的来源。在我国人民的饮食中,糖供给的热能占人体每天所需热能的70%左右。

糖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无不包含糖的成分,如由糖与核糖核蛋白组成的核糖核酸与脱氧核酸是细胞的重要成分;由糖与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是骨骼、肌腱黏液、眼球玻璃体与角膜的重要成分;半乳糖是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脏、肌肉中包含糖原,血液中包含葡萄糖。糖的供给充足时,机体能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在肝脏中贮存起来,肝糖原能增进肝脏代谢作用,增强肝脏再生能力,保护肝脏免遭损害,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

糖可起到抗酮作用脂肪在人体中完全氧化,需要靠糖供给能量。当人体中糖的供给不足,或者身体不能利用糖时(如糖尿病人),所需能量大多数要由脂肪供给。脂肪氧化不完全,会造成一定数量的酮体,它过分积聚可以使血液中酸度偏高、碱度偏低,引起酮症性昏迷。

食用糖亦是治病中药如红糖具有益气、缓中、化食作用,能治疗妇女月经后期、经行不利、经血色暗红有血块;白糖和冰糖能清热降火,消炎解毒,可治疗咽喉肿痛、口唇赤烂、肺热咳嗽、疮疡溃烂;葡萄糖能强心、解毒、利尿,滋养身体;饴糖(麦芽糖)能补虚冷、健脾胃、润肺止咳,治疗虚寒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咳嗽喉痛。

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烹调中,糖也称“饧”“糖霜”,是烹饪原料甜味调味料。糖以甘蔗和甜菜等制成或以其他原料制成,用于菜肴、食品、饮料等的甜味调味,并作烹调中的一些特殊应用。糖可用于拔丝,如拔丝香蕉、拔丝莲子、拔丝肉等;用于蜜汁,如蜜汁山药墩、蜜汁甜糕等;用于挂霜,如挂霜丸子、酥白肉等;用于琉璃,如琉璃肉(外皮酥脆、甜香)。此外,糖还是制作糖醋菜不可缺少的调料,具有增加调味作用;还能增强菜肴的鲜味,调和诸味、增香、解腻,使复合味增浓。

甜食的存在对于我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结论是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但是近年来,人们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过量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一方面,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甜食吃多了,人就会因摄入能量太多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以及缺钙、钾等营养问题。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近视、佝偻病等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少年儿童过量食糖,或伤其齿,发为龋病。美国营养学家研究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

要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答案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仅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什么糖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引领全国人民游历了中国传统美食,也让“中国味道”香飘世界。“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鼻之所闻,舌之所尝,给味蕾延伸了无限的可能。

民间常用醋泡花生来辅助降压降脂,酸味不仅能去腥解腻,提升菜肴的鲜香,也给健康谱写了另一种定义;甜是人类舌尖最先感受到的味道,象征着喜悦和幸福感,酸甜的碰撞让传统美食增添了别样的情趣;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国人能吃苦,不仅是一种朴实的性格,也在餐桌上得到了印证;孔子晚年爱吃姜,也许因为他偏好姜的辛辣,更重要的是姜能解除腐肉中的毒素,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潮州,为了避除瘴疠之气,以生姜为主要食材,为潮汕人解除了萦绕不绝的疫病;咸的味觉来自盐,盐是百味之首,不仅可以调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还能改善某些食材的质地。

然而过犹不及,五味亦如此。

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糖类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广义的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经常食用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

糖是我们人体内的重要能源人体所有的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糖是供给人体热能的最重要最经济的来源。在我国人民的饮食中,糖供给的热能占人体每天所需热能的70%左右。

糖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无不包含糖的成分,如由糖与核糖核蛋白组成的核糖核酸与脱氧核酸是细胞的重要成分;由糖与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是骨骼、肌腱黏液、眼球玻璃体与角膜的重要成分;半乳糖是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脏、肌肉中包含糖原,血液中包含葡萄糖。糖的供给充足时,机体能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在肝脏中贮存起来,肝糖原能增进肝脏代谢作用,增强肝脏再生能力,保护肝脏免遭损害,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

糖可起到抗酮作用脂肪在人体中完全氧化,需要靠糖供给能量。当人体中糖的供给不足,或者身体不能利用糖时(如糖尿病人),所需能量大多数要由脂肪供给。脂肪氧化不完全,会造成一定数量的酮体,它过分积聚可以使血液中酸度偏高、碱度偏低,引起酮症性昏迷。

食用糖亦是治病中药如红糖具有益气、缓中、化食作用,能治疗妇女月经后期、经行不利、经血色暗红有血块;白糖和冰糖能清热降火,消炎解毒,可治疗咽喉肿痛、口唇赤烂、肺热咳嗽、疮疡溃烂;葡萄糖能强心、解毒、利尿,滋养身体;饴糖(麦芽糖)能补虚冷、健脾胃、润肺止咳,治疗虚寒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咳嗽喉痛。

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烹调中,糖也称“饧”“糖霜”,是烹饪原料甜味调味料。糖以甘蔗和甜菜等制成或以其他原料制成,用于菜肴、食品、饮料等的甜味调味,并作烹调中的一些特殊应用。糖可用于拔丝,如拔丝香蕉、拔丝莲子、拔丝肉等;用于蜜汁,如蜜汁山药墩、蜜汁甜糕等;用于挂霜,如挂霜丸子、酥白肉等;用于琉璃,如琉璃肉(外皮酥脆、甜香)。此外,糖还是制作糖醋菜不可缺少的调料,具有增加调味作用;还能增强菜肴的鲜味,调和诸味、增香、解腻,使复合味增浓。

甜食的存在对于我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结论是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但是近年来,人们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过量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一方面,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甜食吃多了,人就会因摄入能量太多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以及缺钙、钾等营养问题。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近视、佝偻病等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少年儿童过量食糖,或伤其齿,发为龋病。美国营养学家研究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

要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答案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仅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什么糖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引领全国人民游历了中国传统美食,也让“中国味道”香飘世界。“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鼻之所闻,舌之所尝,给味蕾延伸了无限的可能。

民间常用醋泡花生来辅助降压降脂,酸味不仅能去腥解腻,提升菜肴的鲜香,也给健康谱写了另一种定义;甜是人类舌尖最先感受到的味道,象征着喜悦和幸福感,酸甜的碰撞让传统美食增添了别样的情趣;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中国人能吃苦,不仅是一种朴实的性格,也在餐桌上得到了印证;孔子晚年爱吃姜,也许因为他偏好姜的辛辣,更重要的是姜能解除腐肉中的毒素,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潮州,为了避除瘴疠之气,以生姜为主要食材,为潮汕人解除了萦绕不绝的疫病;咸的味觉来自盐,盐是百味之首,不仅可以调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还能改善某些食材的质地。

然而过犹不及,五味亦如此。

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糖类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广义的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经常食用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等。狭义的糖则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饮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浆。

糖是我们人体内的重要能源人体所有的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糖是供给人体热能的最重要最经济的来源。在我国人民的饮食中,糖供给的热能占人体每天所需热能的70%左右。

糖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无不包含糖的成分,如由糖与核糖核蛋白组成的核糖核酸与脱氧核酸是细胞的重要成分;由糖与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是骨骼、肌腱黏液、眼球玻璃体与角膜的重要成分;半乳糖是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脏、肌肉中包含糖原,血液中包含葡萄糖。糖的供给充足时,机体能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在肝脏中贮存起来,肝糖原能增进肝脏代谢作用,增强肝脏再生能力,保护肝脏免遭损害,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

糖可起到抗酮作用脂肪在人体中完全氧化,需要靠糖供给能量。当人体中糖的供给不足,或者身体不能利用糖时(如糖尿病人),所需能量大多数要由脂肪供给。脂肪氧化不完全,会造成一定数量的酮体,它过分积聚可以使血液中酸度偏高、碱度偏低,引起酮症性昏迷。

食用糖亦是治病中药如红糖具有益气、缓中、化食作用,能治疗妇女月经后期、经行不利、经血色暗红有血块;白糖和冰糖能清热降火,消炎解毒,可治疗咽喉肿痛、口唇赤烂、肺热咳嗽、疮疡溃烂;葡萄糖能强心、解毒、利尿,滋养身体;饴糖(麦芽糖)能补虚冷、健脾胃、润肺止咳,治疗虚寒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咳嗽喉痛。

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烹调中,糖也称“饧”“糖霜”,是烹饪原料甜味调味料。糖以甘蔗和甜菜等制成或以其他原料制成,用于菜肴、食品、饮料等的甜味调味,并作烹调中的一些特殊应用。糖可用于拔丝,如拔丝香蕉、拔丝莲子、拔丝肉等;用于蜜汁,如蜜汁山药墩、蜜汁甜糕等;用于挂霜,如挂霜丸子、酥白肉等;用于琉璃,如琉璃肉(外皮酥脆、甜香)。此外,糖还是制作糖醋菜不可缺少的调料,具有增加调味作用;还能增强菜肴的鲜味,调和诸味、增香、解腻,使复合味增浓。

甜食的存在对于我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结论是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但是近年来,人们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过量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一方面,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甜食吃多了,人就会因摄入能量太多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另一方面,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以及缺钙、钾等营养问题。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近视、佝偻病等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少年儿童过量食糖,或伤其齿,发为龋病。美国营养学家研究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

要完全拒绝吃糖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糖?答案是每天最好不要超过40克。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对于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营养学家们推荐的每日摄入白糖总量仅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1罐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吃什么糖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希望在甜食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最好吃以下几种糖。

红糖它也叫“黑糖”“褐糖”,含有较多的铁、钙、钾、镁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中医认为,红糖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等作用。但是红糖性温,经常上火、口干舌燥的人应当少吃。

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它们的热量很低,具有“调整生态平衡”的作用,有的被称为“双歧因子”,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增殖。

糖醇类甜味剂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度略低于白糖。它们能量低、不会引起龋齿、不升高血糖,属于健康甜味剂。但每天的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克,因为它们会促进肠道蠕动,过量食用能引起轻度腹泻。

猜你喜欢
含糖麦芽糖甜食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难忘儿时麦芽糖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巧吃甜食,嘴瘾与健康兼得
常吃甜食隐患多
“来”吃麦芽糖
母爱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