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我是一位学生家长,今天我路过校门口时看到了这么一幕:爷爷、奶奶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拿着孩子的早点,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身边,而孩子则心安理得地蹦着、跳着,不时伸嘴吃一口早点,老爷爷对孩子说:“这盒牛奶你拿着,吃起来方便一点。”孩子答:“你拿着不是很好吗,我不会拿的。”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跟这个小学生差不多的年纪,因为工作忙,孩子只好托给爷爷奶奶照顾,现在我发现他越来越缺乏责任心,凡事都要找别人帮忙。
分析病因:
当代小学生在家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应负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事事包办代替。孩子们在被动的氛围中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萌发“书是为着父母念,考试也为父母考,我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安排,代劳当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的念头,于是上述片断中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看来,家长任意剥夺孩子的自由,把孩子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扛,是造成小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关键原因。
再者,学校教育较之家庭教育更为直接、系统,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往往忽略责任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说重要,做做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自然好”的思想还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的心中,要转变它可说是任重而道远。
专家良方:
1、分层次──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责任感培养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等几个方面。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责任感的培养应从最低层次做起,首先教育他们对自己负责,然后再逐步过渡和延伸到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等,形成一个多层次、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责任感培养目标体系。
2、重合力──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各方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如果各自为谋、互不相干,甚至于互相矛盾、抵触,则会产生“1+2=0“,甚至“1+2<0”的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必须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各自的作用。
3、优评价──在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并注重优化评价。